維基百科不自由

2021-01-04 和訊科技

  主意不錯,只是太瘋狂,根本就行不通——當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和拉裡桑格(Larry Sanger)決定創立一個隨便誰都能編輯的百科全書時,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那些唱反調的人錯得相當離譜。維基百科現在擁有285個語種,共2500萬個條目,每個月差不多有5億查閱人次。美國哈佛大學的戴維?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說:「它對我們的文化做出了驚人的貢獻。」他的研究課題是技術對觀念和知識的影響。將全世界的知識匯聚一處,使這顆星球上的每個人都能獲取——威爾斯和桑格的這個烏託邦式的理想,這麼多年來,似乎也不顯得瘋狂了。

  但它或許本該是瘋狂的。近年來,維基百科的支持者開始警告說,這部百科全書的未來受到了威脅。人類知識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在維基百科中缺席,而一批編輯者也被指責說他們在抵制擴充內容的努力。不僅如此,新的編輯者加入的頻率也不像當初那樣快了。

  維基百科的維護者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扭轉危局。然而一些人已經在質疑,這部百科全書的運作方式是否從根本上就存在著瑕疵。英國牛津網際網路學院的希瑟?福特(Heather Ford)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無可挽回的。」如果這些人質疑得沒錯,接下來發生在維基百科身上的事情,將不止影響到這一家網站的前途:比如谷歌和微軟,就正在策劃一些方案,與維基百科的計劃息息相關。一些人認為,大膽變革的時刻已經到來,但只有對編匯知識的方式認真地進行重新思考,這些變革才有可能見到成效。修復世界上最偉大的百科全書不會那麼容易。

  大約10年前,維基百科便遭遇了它的第一個潛在的絆腳石:保證準確性。很多人質疑這家網站能否與傳統百科全書競爭。事實核查員曾對比了維基百科條目與《大英百科全書》相應文章的準確性。儘管在每個維基百科條目中平均能找到大約4個小錯,但《大英百科全書》的相應文章中也能挑出大約3個來。

  在那之後,編輯者還採取措施進一步提高了維基百科的可靠性,這些措施包括:強制讓文章包含更詳實的參考文獻,禁止未註冊編輯者創建新條目等。

  但因為大部分活躍編輯者居住在美國和歐洲,這意味著本該具有全球性的維基百科項目,傾向於迎合西方人的興趣。根據2011年英國牛津大學的馬克?格拉漢姆(Mark Graham)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項研究,非洲只有一個國家的條目數量超過了與南極雪原相關的條目。事實上,很多非洲國家擁有的條目還不如虛構的中土世界多。格拉漢姆把這些地區稱為「實質上的無名之地」。

  此外還有性別問題。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中大約90%為男性,2011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林雄(Shyong Lam)及其同事統計了大約6000個與電影有關的維基百科條目長度。林雄發現,主要以女性為目標受眾的電影擁有的條目往往很單薄。女性編輯者更樂於編撰藝術或哲學之類的主題,然而編輯者數量的偏低可能會使這些文章比其他文章短小。

  這兩種編輯者構成方面的不平衡都很嚴重,但似乎還不至於無法克服。如果維基百科需要更加多元,何不針對不足的方面招募編輯者呢?這就引出了這部百科全書受到的第三個抱怨:它對新來者不夠友好。很多新來的編輯者發現,自己受困於繁複的條條框框,而一些有經驗的編輯者的傲慢態度更是使問題雪上加霜。新來者經常發現自己貢獻的內容被刪除了(只需點一下「回退」即可完成這樣的修改),而且沒有人給出任何解釋。這也是英文維基百科活躍編輯者數量自2007年以來一直在緩慢下降的原因之一。

  從目前來看,其他來源要想取代維基百科比較困難,但並非不可能。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酈安治(Andrew Lih)說,在韓國,由當地搜尋引擎Naver推出的一項問答服務要比維基百科更受歡迎。提供類似服務的Quora,自2010年上線以來,已經吸引了幾百萬美元的投資。

  一些不甚明朗的跡象暗示,維基百科能夠解決部分問題。比如2012年2月,編輯者在維基百科上推出了茶室(Teahouse)欄目。新來者可以在其中提出一些對於更有經驗的維基人來說顯得有些愚蠢的問題。負責該欄目的編輯者說,第一年的提問大約有2000條,訪問茶室的新來者做出的編輯工作,差不多是其他新來者的3倍。

  至於鼓勵發展中國家的編輯者,維基媒體基金會從2010年開始就在嘗試,說服巴西和埃及的大學老師在學生作業中,加入創建或者更新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莫勒也強調了一個叫做「維基百科零」(Wikipedia Zero)的計劃,讓欠發達國家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能夠免費訪問維基百科。目前為止,該方案覆蓋了包括肯亞和泰國在內的12個國家,還有大約20個國家準備加入。

  歸根結底,如果維基百科的覆蓋範圍得不到擴充,或者更新速率降低,能夠感受到這一點的人,將不僅僅是這家百科全書網站的訪問者。過去幾年來,谷歌和其他幾個搜尋引擎已經開始在維基百科中選取信息,與搜索結果一併呈交給用戶,所以如果維基百科出毛病,谷歌和微軟的努力也會受到影響。

  對百科全書激進的重新思考始於維基百科。然而,保守與偏狹或許又在威脅著它的未來,這些稟性正是維基百科創立之初,它的支持者對傳統出版業不滿之所在。如果最終它們導致了維基百科作為一種文化力量的衰落,那麼對於一個曾經被評價為瘋狂得行不通的項目來說,命運可真稱得上是變幻莫測。

  (本文選自果殼網)

(責任編輯:葉知秋 HX003)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標榜「自由」的百科全書,包含2000多萬個條目,並支持280多種語言顯示,相比國內的百度百科,互動百科,算是有史以來最全面和適用範圍最廣的參考工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當代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維基百科,隸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旗下運營的一個多語言網絡百科全書,以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和自由著作權的特點擁抱世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創建條目、創建內容和更新內容,也可以承擔主人翁的角色,維護特殊的條目,推進版本更新和迭代。作為開放式的協同合作項目,維基百科已經影響著全球網絡的發展,享譽網際網路上的最高榮譽,已經成為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網站之一。
  • 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 iPhone版維基百科評測
    維基百科最為一個百科應用的鼻祖,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正式由於此,他的內容涉及也是非常之廣,可以滿足人們對於知識的探尋。維基百科最早提出自由編輯的百科全書概念,讓人們的共享資源的時候,可以提供最準確的信息,並且可以把信息補充到最為完整(國內最大的應該屬於百度百科),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在這裡Wiki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
  •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英文:Wikipedia)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全球性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同時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絡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比百度百科靠譜的維基百科
    這本自由、開放的在線百科全書與大學水平的教科書相比,正確率達98%。甚至有研究表明,維基百科的準確性同大英百科旗鼓相當。然而,維基百科在中國並不如它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流行。同樣是在線百科全書,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百度百科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早已家喻戶曉的維基百科有何不同,也看看一本自由、準確的在線百科全書該是如何編寫的。
  • 維基百科下載_維基百科官方下載-太平洋下載中心
    維基百科(英文:Wikipedia)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全球性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同時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絡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
  • wikipedia(維基百科)-跨境百科-跨境電商雨果網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它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Wikipedia是一個混成詞,取自網站核心技術「Wiki」和英文中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
  • 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Jimmy Wales:如何自由獲取知識?
    文/騰訊《一線》薛芳  1月20號下午,北京開幕的IF2018極客公園創新大會,Wikipedia聯合創始人兼CEO Jimmy Wales發表了演講——《從維基百科說起,  Jimmy Wales介紹了維基百科的歷史。「1962年查爾斯,是一個高級主編,他說我們理想的百科全書應該是非常徹底的,不僅僅是一種安全的書籍,所以當時出於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可以追得上我們技術的變化。」
  • 維基百科黑屏抗議美國國會干擾網際網路的自由和開放
    維基百科(Wikipedia.org)英文版於1月18日黑屏,以此來抗議美國國會眾議院「反網絡盜版法」 Stop Online Piracy Act (SOPA)以及美國國會參議院「智慧財產權保護法」 PROTECT IP Act (PIPA)的立法。
  • 維基百科的價值觀戰爭
    維基百科,沒錯,就是你我所熟知的那個維基百科,出事情了。眾所周知,維基百科是一個崇尚自由和開放的平臺,即使是在網絡衝突日益嚴重的今天,維基百科的口碑都保持得相當不錯,黑點甚少。這個仲裁委員會的職能和權力,是為維基百科制定並執行包括處罰在內的運營規則,並有權單方面做出基於某種行為和某個用戶的判罰,坊間將他們稱作是「維基百科的最高法院」。在Fram被這個最高法院下達禁令之後,整個管理員社群裡都炸翻了天,有其他管理員很驚訝的指出了一個核心矛盾:「我完全想像不出來有什麼樣的問題,是既嚴重到要未經討論就開出封禁條,又覺得一年後可以毫無問題的自動解綁。」
  • 維基百科中國發展簡史
    維基百科成立於2001年,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當前是全球網絡上最大且最受大眾歡迎的參考工具書,名列全球十大最受歡迎的網站。截至2019年11月,維基百科的世界排名(Alexa)為5,根據維基百科官方統計工具提供的數據顯示,維基百科目前月訪問量為77億。
  • wikipedia - 維基百科_中國經濟網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維基百科可靠嗎?
    維基百科在這幾次評估中的表現值得肯定,但這能代表它的總體可信度嗎?很難說。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研究只涉及維基百科的一小部分內容,另一方面則因為維基百科處於不斷的演變中。後者導致詞條質量既取決於編輯過程,也取決於參與者的水平。因此,要真正評估維基百科,就要了解是誰在修改什麼內容,為什麼修改,在什麼時候……總之,檢查它的運作過程。
  • 為抗議歐盟新版權法案,「捍衛網絡自由」的維基百科暫停了三種歐洲...
    對於使用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和波蘭語的歐洲民眾來說,在 7 月 5 日打開維基百科頁面,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自由的百科全書」,而是一個黑白的網頁,頁面上只有一篇措辭嚴肅的新聞稿,呼籲稱「讓我們一起捍衛一個開放的網絡。」以這種暫停服務的方式,維基百科想要團結用戶的力量,來反對一個在其看來將「威脅到網絡自由」的歐洲版權新規。
  • 維基百科怎麼上?Wikipedia打不開怎麼辦?
    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這是一部用多種語言編寫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一字取自於本網站核心技術「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創造出來的新混成詞「Wikipedia」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絡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
  • 維基百科打不開了怎麼辦[1]win7系統
    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這是一部用多種語言編寫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一字取自於本網站核心技術「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創造出來的新混成詞「Wikipedia」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絡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
  • 俄羅斯耗費20億盧布建官方百科網站 或取代維基百科
    【CNMO新聞】維基百科是一個創建於2001年的在線百科全書網站,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是全球最大且最受歡迎的線上參考工具書。近日,據外媒報導,俄羅斯計劃耗費20億盧布(約合22億元人民幣)創立一家由俄羅斯公司運營的在線百科網站,或取代目前境內使用的維基百科。
  • 為什麼說維基百科的存在是一個奇蹟?
    但是如果把「情懷」和「維基百科」這兩個詞彙聯繫在一起,也許人們依然會心悅誠服地斂容以對,收起看客式的調侃和諷刺,重新回到自己內心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情懷的呼喚和敬畏。維基百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網站,已經伴隨著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走過了整整15個年頭。
  • 關於IPFS的不可評論的維基百科
    將維基百科的快照放到IPFS上的努力是IPFS維護者的一項獨立工作。它不隸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與維基百科文章的貢獻者沒有聯繫。觸發此公告的原因4月29日當地時間早上8點,維基百科在土耳其的每個人都變得黑暗。據獨立監督組織 ,土耳其政府已發布法院命令,永久限制訪問在線百科全書。IPFS項目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改善人類對信息的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