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李淵)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2020年山西交通運輸重要新聞。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自1月份疫情爆發後,全省交通運輸行業1.6萬餘人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堅守疫情防控「交通陣地」。在全省共73個高速公路入省口、環京出省口及普通國省幹線出入省口設置了聯合防疫點,全力做好衛生檢疫、隔離、留驗和轉運等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沒有1例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公路進京、入晉。堅持做到「一斷三不斷」,開啟公路運輸「綠色通道」,實行「三不一優先」,累計發放通行證1萬餘張。堅持做好入境外籍人員的運輸服務保障,國際航班經停太原後第一時間將「密接」旅客轉運至隔離點。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開展「點對點」直達運輸,幫助農民工及時返崗,累計組織運送農民工近7萬人。建立重點企業派駐聯絡員制度、實行「一企一策」精準幫扶等方式,共協調減免出租汽車服務管理費1千餘萬元、車輛承租費2.2億元。
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構建
高速公路方面,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新開工2個項目、續建11個項目,陽蟒高速公路、太原東二環高速公路通車。規劃的33個出省口已建成27個,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5744公裡。
普通國省幹線方面,迎接「十三五」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評價工作圓滿完成。重點實施的2200公裡路面改造工程和1637公裡安全防護工程全部完工,普通國省幹線路況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四好農村路」和旅遊公路方面,2018至2020年規劃實施的新改建農村公路5.5萬公裡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截至11月底,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新開工1501公裡,完工1488公裡,累計建成3469公裡,串聯了沿線66個A級以上景區、覆蓋了130餘處非A級景點。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0km」標誌文化驛站啟用,極大提升了山西全域旅遊的關注度、美譽度、吸引力和影響力,有力推動了旅遊公路向「公路旅遊」轉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調結構、降成本、強服務、增動能,供給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調整優化運輸產業結構,緊盯「公轉鐵」目標任務,主動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持續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進一步加大差異化收費優惠力度和範圍,實現了優惠範圍覆蓋全部運營路段。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優惠通行費12.9億元。
加快推進城鄉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貫徹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深入開展公交都市創建,太原市完成了交通運輸部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驗收與考評。
積極促進大同等五市政府籤訂《機場委託運營管理協議》,全省民航機場邁入一體化運營管理新階段。
交通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圍繞交通扶貧年度目標任務,堅持結果導向,不斷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和村通客車攻堅力度,全省貧困地區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1.1萬公裡,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針對2019年底全省剩餘的具備條件的建制村未通客車問題,採取「一縣一方案、一村一策」辦法,省市縣合力推動村通客車工作。5月底,全省26186個具備通客車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提前4個月完成任務。
汙染防治全面加強
加快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山西省的淘汰53550輛目標任務。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全省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計程車、公交車已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研究制定了《太原環城高速公路功能調整工作方案》,圓滿完成太原環城高速公路過境貨車「整體分流管控」階段性任務,有效緩解了省會城市環保壓力。
推進科技治汙,開展「散裝物料運輸車輛揚塵拋撒防治」「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智慧管理」等研究,以科技創新提升汙染防治能力。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打造國家級綠色公路示範項目,對行業綠色發展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大力開展節能宣傳活動,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綠色出行月等宣傳活動,廣泛營造綠色低碳濃厚氛圍。
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治理,開展公路橋梁防護設施、連續長陡下坡路段和隧道提質升級專項行動,累計排查公路橋梁14076座、連續長陡下坡路段62處共計447公裡,完成高速公路151道隧道、普通國省幹線公路88道隧道照明、通風和交安設施的改造完善。
推進公交車駕駛區域安裝安全防護設施、全省「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智能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安裝工作,全面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全系統14項案例入選交通運輸部「平安交通」創新案例,其中,4項被評為「重點推薦」案例,10項被評為「優秀案例」。
交通強國建設高起點開局
緊抓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重要歷史機遇,堅持規劃引領、政策先行,全力推動山西交通強國建設順利起步、強勢開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推進交通強國建設領導組。《交通強國建設山西試點實施方案》獲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印發《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和《山西省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2年)》。
行業現代化治理體系加快形成
堅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交通運輸制度體系,著力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行業治理效能,加快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規範全省幹線公路速度管理工作深入推進,全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的限速標誌調整工作全部完成,整體路網運行速度和運行效率有了較大提升,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公路限速值變化頻繁、「隱蔽式」「斷崖式」不合理限速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省界收費站撤站工作高質量完成,利用疫情防控期間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窗口期,完成了收費系統升級完善、實車測試、收費標準覆核和優化客戶服務等各項工作。目前,全省收費系統運行穩定、高速路網暢通、輿情平穩可控。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聚焦國家和山西重大戰略內容開展科技研發,組織編制完成了《山西省交通運輸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組織開展了「固體廢棄物在現澆泡沫輕質土技術中的應用研究」等13項新立科研項目,取得了「重載公路特殊路段下安全耐久鋪面技術研究」等34項科技成果。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提名的科技項目獲得7項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其中「RAP高摻量溫再生瀝青路面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基於光纖光柵傳感技術的橋梁健康監控系統研究與應用」等科技成果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組織編制完成了《山西省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組織開展了19項山西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並已發布6項標準,其中工業固廢應用系列標準為其在全省公路工程中的規模化、資源化、常態化應用掀開新篇章。
鄭太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鄭州至太原高速鐵路太原至焦作段於12月12日開通運營,鄭太高鐵實現全線貫通。
鄭州至太原高速鐵路是首條縱貫太行山的高鐵,線路北起山西省會太原市,途經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晉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南至河南省會鄭州市,線路全長432公裡。
鄭太高鐵的全線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區域路網布局,大大縮短了晉東南、蒙西等地與中東部地區的時空距離,極大便利了沿線群眾出行,對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中部崛起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山西進入「地鐵時代」
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於2016年3月全面開工建設,是山西省建成的首條地鐵線路,也是太原市貫通南北的交通主動脈,對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太原地鐵1號線已全面開工,3號線正加緊前期準備。3條線全部建成後,將構建起太原城市軌道交通「中」字型骨架線網,推動太原都市區進入立體交通時代。(資料來源:山西交通公眾號)
[ 編輯:李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