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警示錄:從日本東芝半導體到中國華為5G晶片

2020-09-05 Steven有話說

盤點社會熱點事件,專業中立點評分析,大家好,我是Steven,一名資深的資產管理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號「Steven有話說」。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萬事萬物都在不停的輪迴,歷史永遠客觀公正,它站在上帝的角度,不帶一絲情感,不偏不倚的記錄著發生的一切。時間總是無情的磨滅一切曾經的存在,但它又總是留下一絲不易察覺的痕跡等待後人去發現。回顧歷史,人們總是能夠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似乎在無聲的告誡,警示著後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與中國最為相似,毫無疑問是日本,中國和日本作為亞洲最強大的兩個鄰居,從歷史的發展進程來看,他們共同經歷了從衰敗中頑強崛起,又在巔峰時被打下塵埃的過程,兩個民族有著同樣頑強的韌性,能夠被打倒,卻從未被打敗。

任何可能挑釁美國霸主地位的國家或者企業,都會被美國無情的打壓,曾經的日本東芝,在半導體行業強大的不可一世, 依舊死於美國無情的制裁屠刀之下,如今風水輪流轉,華為面臨著東芝同樣的困境,華為要想破除困境,就必須了解日本東芝是如何在美國的打壓下一步步走下神壇的,了解東芝的歷史也許對華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能夠讓華為更加從容的應付眼前的危機。

日本東芝半導體的崛起

任正非創立華為的這一年,日本的東芝正在遭受美國的極限施壓,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東芝和美國英特爾在存儲晶片業務上發生正面競爭(正如現在華為5G晶片技術與美國蘋果高通競爭)。當時的美國雖然最先研發了晶片,但是專注技術研究的日本人卻做出了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產品,日本在技術研發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就連當時美國惠普的老闆都感嘆:日本最差的東西,都比美國最頂尖的產品要好。

在東芝的大舉進攻下,英特爾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簡直不堪一擊,整個存儲晶片市場被日本東芝飛快的蠶食,英特爾先是被迫裁掉2000個員工,緊接著索性放棄整個存儲晶片業務,在與東芝的正面市場競爭中,英特爾前後堅持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宣布落敗,這一戰,英特爾虧光了帳面上的1.7億美元,如果不是美國IBM緊急救場雪中送炭,這家晶片巨頭很可能直接破產。

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生產國,全球前十的半導體公司中,日本獨佔5席,僅東芝一家就佔領了全球半導體市場40%的市場份額,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一片哀嚎。

被美國孤立封鎖下的東芝跌落神壇

1987年,東芝機械突然爆出醜聞,對日本半導體行業虎視眈眈的美國趁機對東芝下狠手,不僅抓了東芝的員工,還逼迫東芝母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辭職,並且對東芝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徵100%的出口關稅,同時還啟動了令人聞風喪膽的「301」調查(301調查是美國依據301條款(301條款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全部內容)進行的調查,其主要含義是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甚至還揚言要關閉東芝在美國的所有工廠,要把東芝從美國徹底趕出去。

美國的孤立和封鎖,讓東芝錯過了即將到來的資訊時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美國打壓東芝的同時期,個人電腦,信息高速公路正在飛速普及,日本半導體直接被排擠到市場之外,沒有了東芝的競爭,美國的英特爾,戴爾在內的本土企業佔足了先機,率先轉型CPU晶片的開發,瀕臨破產的英特爾起死回生,再次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老大。痛失PC時代的東芝,在2004年被韓國三星趕超,丟掉了存儲晶片老大的位置,在緊隨而至的智慧型手機晶片時代,日本東芝更是落後了整個時代,2018年,東芝賣掉了自己的晶片部門,而買家正是美國人。

從東芝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華為目前的遭遇與東芝何其相似:

一:日本東芝爆出醜聞,美國要求東芝董事長和總經理辭職;而華為沒有醜聞,美國直接製造「醜聞」,惡意宣傳華為技術存在危害國家安全等問題,並且直接扣留了華為高管孟晚舟女士。

二:美國對日本東芝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100%的關稅;同樣的手段,如今川普政府對華為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加徵高昂的關稅。

三:美國政府對日本東芝啟動「301」調查;同樣的手段,如今川普政府也對華為啟動令企業聞風喪膽的「301」調查。

四:美國關閉東芝在美工廠,把東芝趕出美國;同樣的手段,如今川普政府也威脅關閉華為在美工廠,不允許美國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技術,要把華為趕出美國。

五:美國封鎖孤立東芝,使得東芝錯過資訊時代;同樣的手段,如今川普政府遊說歐洲各國要求他們都不要使用華為5G技術,試圖在5G技術領域孤立華為。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日本東芝曾經在半導體領域遭受美國無情的打壓最終衰敗,東芝就像一個縮影,警示著華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吸取經驗教訓,不為美國強權,越是被打壓,越發顯強大。

相關焦點

  • 華為沒有晶片了,日本東芝也曾經歷過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亮相中國信息化百人2020峰會,餘承東稱華為手機沒晶片了。面對一輪又一輪的制裁,臺積電無法代工,麒麟晶片沒法生產,這是華為眼前的難題。華為當下的處境,日本的東芝也經歷過,他們的對手都是美國。
  • 美國借圍剿東芝毀了日本半導體產業霸主地位,華為會重蹈覆轍嗎?
    東芝創立於1875年7月,在20世紀90年代PC產業高速發展之際,東芝曾連續七年奪得世界銷量第一,是全球頂級PC製造商之一。  東芝強大的生產能力,為日本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幫助。  得益於東芝的貢獻,日本工業的整體水平都提升了不少。而在發現東芝的作用之後,日本政府還專門對東芝展開了扶持,希望東芝能帶領日本半導體產業走向騰飛。
  • 從東芝帝國的崩塌,透視中國半導體的未來
    8月4日,日本東芝宣布將PC業務僅剩的19.9%股份出售給夏普,徹底結束35年經營歷史。作為一家145歲的百年日企,東芝的過去無疑是輝煌的:它曾是「日本製造」的代表,生產出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冰箱;也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在高科技領域震懾世界。
  • 東芝拒絕斷供華為背後,日本半導體曾因妥協被摧毀:妥協沒有意義
    英國ARM(已經被日本softbank收購,但總部還是在英國)作為華為麒麟晶片的cpu提供商,也明確表示會遵守美國禁令,暫停與華為及其關聯子公司的交易活動。之後網上開始瘋傳松下和東芝也暫停向華為供貨,但這兩家企業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求生欲」,紛紛表示並未斷貨。東芝「傲嬌」地表示:「未使用美國產品及技術,將繼續向華為供貨」,松下則是在否認斷供之後表示:「貢獻微薄之力,為中國事業發展添磚加瓦」。
  • 華為晶片斷供,有人想起日本東芝遭遇,網友直呼期待華為崛起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關於晶片斷供我們已經聽了很久,而就在前些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終於承認,由於老美的二次制裁,華為近期階段一直面臨沒有晶片可用,而即將發布的Mate40系列,也被迫成了&34;,其實華為目前的遭遇,很早之前日本東芝就遭遇過。
  • 晶片的故事(一),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之路
    導語:最近因為中美摩擦越來越嚴重,美國舉國之力打壓華為,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多人會問,美國為什麼拼了命的打壓華為?翻閱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今的中國局面,30年前美日晶片大戰與現在何其相似。那個時候的日本,在晶片這一方面,日本一度佔據了80%的晶片市場,想想這是多麼恐怖的市場佔有率,可結果呢?你以為可以穩居世界第一嘛?最後卻被美國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 美國紅眼病又犯了,東芝、阿爾斯通到華為:美國打壓對手的黑歷史
    縱觀歷史,只要是認為會對自身構成威脅的對手,美國從來都不手軟,除了我們國家的華為、Tik Tok外,美國打壓對手的黑歷史中比較突出的還有日本的科技巨頭東芝,法國的能源和運輸業巨頭阿爾斯通。此外,德國西門子公司也因2016年的賄賂行為,向美國政府繳納了總額高達16億美元的罰金——當時,該公司正與美國的通用電氣在發電機和自動化技術領域展開競爭。
  • 從巔峰到低谷,日本半導體產業沒落啟示,華為如何應對晶片斷供?
    美國打擊中國高科技發展,掣肘中國5G技術發展和創新步伐,本文通過介紹上世紀八十年日本半導體行業由盛轉衰,介紹華為如何消除美國斷供導致的晶片危機。日本半導體一度超越美國日本從60年代開始,在LSI等領域推行了激進的貿易保護與產業刺激措施,最終培育出索尼、日立等一系列國際頂尖公司。
  • 東芝1987,華為2020
    但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張新聞照片卻拉開了三大晶片產業巨頭之一東芝半導體的衰落大幕。而在得知這個男人帶來消息的美國商務部官員欣喜若狂和拍手相慶的表情背後,其實是美國正在苦心機遇尋找機會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初衷。之後就是耳熟能詳的大棒戰略。
  • 日本晶片巨頭忍不住了!臺積電錶態後,東芝啟動全面「去美化」
    因為中國對於晶片的需求佔了全球晶片貿易的7成比例,而其中最大的購買商就是華為。當前,美國不僅僅還在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科技企業的晶片也都像比爾蓋茨說的那樣,庫存積壓十分嚴重,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一年的話,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已經做出了相關的損失評估,這會導致全美涉及到晶片的上下遊企業一共損失一起七百多億美元。
  • 日本人:中國半導體實現「彎道超車」,全球晶片將「一文不值」
    日本人:中國半導體實現「彎道超車」,全球晶片將「一文不值」!世界的發展是極其快速的,在人們都還沉浸在4g時代的時候,華為的出現就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嶄新的5g時代,這也預示著人們將享受到更加快速與便捷的生活。
  • 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廠商東芝看好電動汽車動力晶片
    據國外媒體報導,半導體製造商東芝和重電機製造商富士電機株式會社(以下簡稱 「富士電機」)將向電動汽車動力晶片投資近 20 億美元。  東芝和富士電機株式會社將投資 2000 億日元(約合 19.22 億美元),提高電動汽車節電晶片的產量,以適應全球各國政府向電動汽車和貨車的急劇轉變。
  • 東芝1987,華為2020
    但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張新聞照片卻拉開了三大晶片產業巨頭之一東芝半導體的衰落大幕。而在得知這個男人帶來消息的美國商務部官員欣喜若狂和拍手相慶的表情背後,其實是美國正在苦心機遇尋找機會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初衷。之後就是耳熟能詳的大棒戰略。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的東芝如今的華為,結局或許截然不同!
    當年發生在日本企業東芝集團身上的事件真是美國人所為,周所周知,如今同樣的事件及其相同的手法美國故伎重施用在了華為身上,但事情總有特殊性,此時的中國卻不是彼時的日本,而華為也同樣以昂揚的姿態面對突如其來的詰難。或許,將會迎來不一樣的結局。
  • 日本半導體巨頭東芝,也官宣重磅消息,「去美化」已成大勢所趨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熱度很高的半導體領域,甚至能夠成為封殺對手的工具。前不久,日本半導體巨頭東芝就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讓整個業界都震撼不已。"去美化"已經成共識在如今全球半導體領域中,美國毫無疑問掌握著最核心的技術。
  • 日本半導體被屈辱閹割30年,歷史要在中國重演嗎?
    2005年,東芝(第四)、NEC電子(第十)還能勉強維持。;然而,當下的日本半導體現狀似乎非常悽慘。,日本不光贏在產量,還贏在技術與質量,日本對技術的投入不可謂不瘋狂,一家日本公司將一棟樓作為儲存晶片的研發基地,每一層負責不同項目,第一層負責16KB容量的研發,第二層則負責64KB項目,第三層負責256KB,這樣明確的分工是日本半導體技術得以迅速發展的基石,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美國從先進行列徹底退出,64K時代最大的廠商是日立,256K則是NEC,1MB時代則是東芝,在"DRAM製法革新"這個國家項目實施十年後
  • 全球晶片迎來大變局!日本東芝無奈砍掉LSI晶片,損失將超7億
    一直以來中國科技公司在出海之路上總是謹小慎微,但是這種示弱卻並不能換回公平的競爭環境,華為就因為在5G技術領域的反超,招致了來自美國川普政府的無情制裁與打壓,如今美國更是在華為的軟肋「晶片」製造鏈條上開始了封堵,對全球晶片的出口政策調整以及限制全球晶圓供應商向華為提供代工服務,目的就是希望華為屈服和妥協
  • 東芝的1987,與華為的2020
    但誰都沒有預料到,這張新聞照片卻拉開了三大晶片產業巨頭之一東芝半導體的衰落大幕。而在得知這個男人帶來消息的美國商務部官員欣喜若狂和拍手相慶的表情背後,其實是美國正在苦心機遇尋找機會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初衷。之後就是耳熟能詳的大棒戰略。
  • 東芝的前車之鑑 華為讓我們重拾了科技技術的信心
    曾經的存儲晶片巨頭東芝是如何在美國的打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沒落的?東芝摩擦了英特爾等晶片公司任正非創立華為的那一年,日本的東芝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晶片生產國,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中,日本不僅佔有五個席位,而且東芝就佔據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的40%。美國趁機打壓東芝但是在1987年,東芝公司突然爆出一醜聞,美國抓住了這次機會.
  • 美國40年前鐵血制裁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歷史,會在華為身上重演嗎?
    2018年初,當美國初步開始制裁華為的時候,日本的前首相福田康夫,就曾經向中國發出過警示。這位日本的前首相親眼見證了,二戰之後日本憑藉著半導體產業稱霸全世界,也親身經歷了,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毀滅式打擊。從快速崛起到迅速衰落,在前後僅僅不到30年的時間裡面,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繁榮,在人類的歷史上猶如曇花一現,令人十分的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