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的熱搜,網友就此嗑起了「髒辮帥氣餓了麼騎手X呆萌美團騎手」CP。本以為這對CP會像喜茶和茶顏悅色那般,官方也來個聯合營銷,但不曾想官方卻開始撕逼虐粉,而且互相已經將劍尖刺向對方的腹部。
究竟是為何讓雙方大動幹戈?
事件的起因是,美團取消了部分用戶的支付寶支付方式,被用戶發現曝光後,回應稱:餓了麼App也不支持微信支付,而餓了麼立馬放出付款界面圖力爭清白。
一來一回,雙方明爭暗鬥,一時間在社交媒體引發病毒式刷屏傳播。而且,最近餓了麼把美團給告了,認為美團逼迫商家二選一,違反了商業良性競爭法則。至此,雙方的矛盾再次被激化。
實際上,回顧餓了麼和美團的發展歷程,這對「CP」無論是在商業競爭,還是品牌營銷層面,一直以來都是「相愛相殺」,江湖恩怨由來已久。
不過,有意思的是,美團和餓了麼相殺互懟背後,卻實現了共贏!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商業營銷底層邏輯?
01
由友變敵
美團和阿里過往私人「恩怨」
美團創始人王興個性鮮明,甚至比起馬雲和劉強東,還過猶不及。而正是王興的這種性格使然,美團和阿里由此結下了梁子。
我們回顧下雙方的交疊處。
2012年,彼時美團剛成立兩年時間,還深陷於「千團大戰」的水深火熱中。為了補充資金彈藥進行突圍之戰,王興跑杭州和馬雲進行了面談,拿到了屬於阿里的5000萬美金投資。
按理來說,拿到了阿里的救命投資,意味著美團成為了阿里系中的一員。但王興卻不按常理出牌,時隔3年便轉身投入騰訊的懷抱,由此和阿里反目成仇。
在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圈,阿里系和騰訊系是出了名的兩大派系,雙方是水火不容,基本上是入了阿里系,就和騰訊處於對扛面,這已經是網際網路圈大家心照不宣的事。
但對於這個大家都默認的事情,王興本人卻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2015年,美團正式接受騰訊的投資,他抗住了阿里的重壓,完成了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案,自此,美團也從阿里系歸入騰訊系門派。
美團出走之後,阿里親自扶持了餓了麼制衡美團,對此,王興則是多次公開宣稱依然懷疑其阿里誠信問題。
由此,背靠騰訊的美團和背靠阿里的餓了麼,再次開啟了撕殺大戰(第一次出現在千團大戰)。
2016年冬,餓了麼發起「冬季戰役」,大規模的用戶補貼戰、搶騎手,一度使美團處於瓦解的邊緣。不過,最終,美團以「春節不打烊」策略反敗為勝,收復失地。屆時美團日單量終於成功超過餓了麼,成為外賣榜第一。
而後,近幾年的發展,美團從原來的團購網站,一步步成為比肩阿里的第三大網際網路巨頭,業務涵蓋了外賣、酒店、網約車、金融、生鮮、電商、共享單車等業務。而阿里的餓了麼一直不見起色。
02
雙方戰火升級
由外賣到數字生活服務平臺
3月份,支付寶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從金融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未來3年,將幫助4000萬商家完成數位化升級,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
而且,支付寶APP升級後,原口碑內的外賣、美食玩樂、酒店住宿、電影演出等應用釋放至首頁,為生態商家提供更大的客流量支持。
「吃喝玩樂全都有」是美團服務宣傳宗旨,美團已經逐步將業務延伸到打車、電影票、酒店、景區門票、旅遊度假、親子、KTV、結婚等200多個品類,由此看來數位化生活平臺也是美團的終極目標。
由此,雙方戰火升級!
以前,美團和餓了麼火拼領域是外賣領域,而如今則是由外賣升級到數位化生活服務領域。
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積累很多年,已經構建起覆蓋各類生活服務的超級生態圈。而且,美團疫情期間進行了騎手圈地行動,隨後又啟動「春歸計劃」,進一步開放招聘20萬崗位。可謂早就拉開攻擊準備戰。
而支付寶升級後,阿里也開始發起猛烈進攻。4月1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餓了麼更是包下80城,用4萬塊戶外廣告牌、10萬個酒店電視和480萬臺網際網路電視資源,免費給餐廳打廣告,降低餐飲企業疫情過後的營銷成本,吸引更多商業抱住平臺。
除了營銷廣告投入外,阿里也通過降低商家佣金來收買人心,相對於美團的高佣金來講,阿里的低佣金顯然對商家更有吸引力。只是除了低佣金外,商家更要考慮訂單量。
阿里一邊用低佣金搶B端客戶,一邊攜12億支付寶C端用戶,無疑將對美團造成巨大的影響。
或許正是基於這種壓力,美團推出月付功能,布局金融領域,這段時間取消部分用戶支付寶支付功能,以及逼近商家二選一。也就是從B商家和C端用戶方面給阿里的餓了麼進行施壓。
最近,餓了麼重演當年京東狀告淘寶二選一的戲碼,將美團告上法庭,勝訴是大概率的事情,屆時商家就不用夾在中間為難,能「好好賣飯了」。
03
營銷層面「相愛相殺」
從皮膚大戰到社會化公關營銷
美團的耳朵今年出盡風頭,2月份有網友當街拍到一位美團外賣小哥被麥當勞小哥捏耳朵,一舉將美團捧上熱搜。而後美團更是和麥當勞組CP互撩,而且還順勢來了一場聯合營銷,與粉絲互動達到高潮。
而後更是拿耳朵做文章,不斷佔領微博熱搜、刷屏抖音快手,還曾讓相關話題閱讀量單日達到3.3億,甚至有網友對兔子耳朵喜歡到主動註冊成為騎手,只為能得到那雙傳說中的耳朵……
作為美團最大勁敵,餓了麼也不甘示弱,在頭盔上和美團進行暗自較量,開啟皮膚大戰。
美團和餓了麼雙方騎手展示出無窮想像力,輪番上演耳朵頭盔,還有髒辮、齊天大聖翎子、小天使等款式,微博話題節節攀高,還生成了很多搞笑視頻,目前已累積3億討論和關注的聲量。
就在美團和餓了麼皮膚大戰正酣之時,觀眾卻磕起了相愛相殺的「黃藍CP」。由此看來,用戶對皮膚大戰的關注程度。
皮膚大戰背後,是樹立差異化品牌形象,拉近用戶和騎手的距離,增強外賣平臺的區分度和識別性。
在這一場皮膚大戰中,美團更勝一籌,或許是先發優勢原因,美團耳朵已經神速成為當下最熱的品牌IP ,連美團自己都開始不斷地蹭耳朵熱度進行營銷。
不過,餓了麼也不甘示弱,找來流量明星王一博化身為藍騎士,為品牌增加了不少熱度和話題度。
美團和餓了麼不僅在皮膚上進行較量,而且還將戰火延伸到挑釁、互撩社會化營銷的公關之爭。
前段時間,美團不僅取消支付寶支付,還cue了一手餓了麼也不支持微信支付,逼得餓了麼出來回應,文案中文案簡簡單單一句「excuse me?」,為自己餓了麼的懵逼的無辜人設。
最近,一場美團碰瓷餓了麼的烏龍,又讓兩大品牌站到了輿論的高峰。不過這次,餓了麼直接diss對象不是美團,而是一個公眾號。原由是該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推文,以條漫的形式講述了外賣小哥的感人事跡,而問題出描述場景是餓了麼外賣小哥的真實事跡,而推廣中通通穿上美團外賣小哥的制服。
不過這次餓了麼的態度是「正能量應該被接力,不被借力」,將自己塑造成正能量形象。而美團作為事件的第三方,發博回應:「才rua過我耳朵,就誤會我,大豬蹄子。」將撩人的手段發揮到極致。
美團和餓了麼都是網際網路基因的品牌,不僅會接梗,而且很會通過社會化營銷,塑造品牌的個性化形象,增強用戶對品牌的記憶點。
04
競爭到極致就是互贏
「互撩+挑釁」,實現口碑雙增長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在商業圈,經常會出現老大和老二幹架,把老三和其他對手一起幹掉的案例!
美團和餓了麼就是如此,在最開始的「千團大戰」時,雙方開啟用戶補貼血拼之戰,最後卻幹掉了其他團購網站。
林肯曾說過,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奔馳曾經對寶馬這樣說道:「一百年來,感謝你們一直在我們身後緊緊追趕,所以我們才能一直如此優秀。」
有時候,強勁的對手更能激發自己的潛能,重塑更好的自己,調整更加適合的戰略。奔馳和寶馬雖是競爭對手,但是百年的相伴,讓他們的關系列更似互相鞭策的朋友。
加多寶和王老吉是一對反面例子,如果這些年雙方都化隔閡為玉帛,一起把涼茶做好,也許現在的涼茶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軟飲了。
從營銷層面上來看,美團和餓了麼一直是「相愛相殺」,而且互懟、碰瓷、挑釁等營銷手段層出不窮,看似雙方水火不容,但是卻加深了大家對美團和餓了麼的品牌印記,最終的結果是雙贏,同時淡化了老三老四在用戶心中的印象。
在我們所熟知的品牌案例中,其實不乏品牌玩起互撩、互懟營銷的例子: 奔馳總裁退休,寶馬推出致敬廣告; 三星曾經推出廣告,調侃諷刺iPhone X沒有耳機接口、劉海醜; 蘇寧今年618直接cue京東,啟動「J-10%」省錢計劃。 還有法國漢堡王,這段時間受疫情影響門店只做外賣,但它也沒讓門口位置閒著。居然投放一支廣告diss麥當勞:總是要與你的鄰居保持一米距離。
此外,前段時間茶顏悅色和喜茶聯合組CP,大大增加了雙方品牌的聲量。透過網友的評論,我們也能看到不少粉絲對於喜茶、茶顏悅色相愛相惜的格局。
這些品牌在互相借力上都頗有巧思,實力演繹「像極了愛情」的畫風。友商、競爭對手通過彼此借勢借懟,意味著只要拿出一半廣告費用來做營銷,但最終可能實現口碑和流量的雙贏。
美團和餓了麼爭奪的是數位化生活服務平臺,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服務業至少還有80%沒有被數位化,這無疑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巨大新興市場。
競爭到極致就是互嬴,未來,美團和餓了麼如何在挑釁和互撩中,能夠惺惺相惜,讓自已更強大,共同承擔起數位化世界裡的新基建重任,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