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網際網路清明上河圖,靈魂歌者聊科普。
大家好,我是唱歌走魂,科普走心的靈魂歌者。
近一周,華為算是徹底陷入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絕境,到目前為止,手機產業鏈上的眾廠商都紛紛發出了斷供華為的聲明。從谷歌斷供安卓GMS,ARM斷供晶片設計的IP授權,臺積電斷供華為的晶片代工,三星、SK海力士、鎂光斷供存儲晶片,再到三星LG可能斷供顯示面板,華為的境地只能用&34;來形容。但無論如何,華為作為民族企業的代表,我們還是希望華為能夠挺過來,此刻,希望大家將&34;發在評論區。
至此,視頻前的你可能會疑惑,手機產業鏈上難道就沒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嗎?手機產業鏈究竟是如何分工的?為何誰都可以斷供華為?本期視頻將為你系統梳理手機產業鏈的全貌。
首先來看看,一部手機的關鍵組件有哪些,可以看出主要包含處理器晶片、內存快閃記憶體、屏幕、電池、FPC/PCB電路板、攝像頭、天線、射頻模組和其它零部件等部分。這些組件的設計生產裝配很難由單獨一家廠商完成,由於全球產業鏈中,國家之間存在先發技術或人力資源等優勢,所以每個環節都存在著代表性甚至壟斷性的企業。接下來,將為你系統介紹每個部分的代表。點擊視頻下面的關注按鈕,系統會推薦給你更多有趣有料的視頻。
首先來看看近兩年的熱點話題——處理器晶片。
卡喉嚨的,不一定是魚刺,還可以是晶片。晶片作為設備的心臟,有著很高的技術要求。而它的誕生大致分為三個環節,即上遊晶片的設計,中遊晶片的製造或代工,下遊晶片的封裝測試。以華為麒麟晶片為例,其誕生主要由這幾方參與:ARM公司提供晶片架構的IP設計授權,形象的說就是出初始方案,華為海思獲得授權後,根據自身需求定製化設計,接下來由於華為無法自己製造,便將晶片的晶圓加工交由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企業,從而實現批量化生產,接下來便由日月光、長電等企業進行晶片的封裝測試,以保證晶片的穩定性及良品率。這就是晶片誕生的大致流程。
為避免視頻的枯燥化,這裡重點介紹晶片行業的一些常識:
常識1:光刻機、刻蝕機和薄膜沉積設備為製造代工的核心設備。聊聊大家耳熟能詳的光刻機,光刻決定了半導體線路的精度,以及晶片功耗與性能。高端光刻機號稱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因此光刻機價格非常昂貴,通常在三千萬至上億美元。荷蘭公司阿斯麥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機設備及服務提供商,在中高端光刻機市場佔據70%以上份額。
常識2: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中,2020年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以54%的市場佔有率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國內廠商中芯國際暫列第五。目前僅臺積電和三星能夠實現5納米工藝的代工。中芯國際目前可以量產14納米,與臺積電的差距大概在三至五年。
常識3:誕生於英國的ARM公司,佔據著手機平板90%以上的晶片設計授權市場,高通,三星,華為,聯發科等晶片的設計都依託於ARM架構。ARM 2016年被日本孫正義的軟銀收購,2020年ARM再次賣身英偉達。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三星海力士鎂光發聲明要斷供的存儲設備。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誤會,朋友問你手機的內存有多大,你的回答是什麼?4g還是128g?其實,這兩個回答就對應的是手機的D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通俗的講就是運行大小和存儲大小。三星海力士鎂光斷供的就是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以及其它相關零部件。在內存市場,韓國兩大巨頭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全球份額合計達到72.4%,加上美國的鎂光科技,這三家的合計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95%。在快閃記憶體市場,市場份額也主要被韓日美三國的企業所瓜分。
接下來,聊聊顯示面板產業。
日前三星、LG電子也傳出了可能斷供華為顯示面板的消息。但所幸,面板產業情況並沒有那麼堪憂。現如今手機顯示器的面板類型主要是LCD和OLED兩類。LCD就是液晶屏,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23.82%提升至2018年的33.63%,2020年已佔有約5成的份額。OLED面板韓系廠商一枝獨秀,僅三星在OLED市場所佔份額就高達85%以上,是OLED面板最大的供應商,剩下超過10%的市場份額主要分散在國內的幾家公司。不過,近些年,隨著國內對相關產業的投入,國產OLED面板的產能得以快速跟進。
接下來,再來聊聊攝像頭產業。
攝像頭模組產業鏈上遊為零部件製造,主要包括 CMOS 圖像傳感器、鏡頭等。中遊為模組封裝。下遊為終端廠商。由於行業技術壁壘集中度高,上遊的零部件製造成本佔據總成本的80%,而上遊圖像傳感器的成本直接佔據了全產業鏈成本的52%。這裡介紹下圖像傳感器生產廠商的市場,2019 年,主要供貨蘋果手機的索尼,其市佔率達到了49.2%。主要供貨三星手機的三星市場佔有19.8%,而國內企業韋爾股份,通過收購全球排名第3的豪威,市佔率為 11.2%,韋爾股份的供應商現如今主要為國內手機廠商。需要注意的是,索尼、三星的傳感器晶片均為自製,而韋爾股份則需要向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代工廠代工。
接下來,聊聊電池產業鏈。
全球電池市場,鋰離子電池是主流。在手機電腦等消費鋰離子電池領域,得益於電子產品需求的爆發,中國鋰電池市場份額從2002年的11.2%迅速提升至2011年的33%,此後,全球鋰電產業最終形成了由日本一家獨大到中日韓三國鼎立的格局。隨著2015年後,國內對新能源車領域的扶持,國產電池廠商得以快速搶佔全球市場份額。
最後,聊聊手機組裝。
因為組裝蘋果的緣故,可能大家以為富士康在手機組裝產業鏈上一家獨大,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根據數據公司IDC的統計,2019年全球前5大組裝廠商排名是:三星、富士康、vivo、比亞迪、oppo,其中三星、vivo、oppo都有自家的組裝工廠,而華為小米的組裝都承包給了富士康等代工企業。
當然除此之外,手機產業鏈中還有很多其它環節,聊起來稍顯枯燥,在這裡就不再多闡述。本視頻只將產業鏈中大家重點關注的部分給大家做出提煉化的解讀。
至此,或許大家可能會有疑惑,為何有些看起來與美國沒有什麼關係的產業也會跟隨美國斷供中國?比如面板產業,技術和市場都是掌握在韓國、日本、中國等廠商手中,跟美國公司沒啥關係,但為什麼韓國公司也可能斷供華為?
原因在於細分產業背後仍然有細分市場。三星LGD可能斷供華為面板,是因為面板驅動IC晶片,大部分驅動IC使用的是ARM架構,觸發了限制。另外,面板產業仍然分為上中下遊,上遊主要為面板材料製造,中遊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下遊是以各種領域各類應用終端為主的品牌商、組裝廠商等。上遊環節因為技術水平高容易形成行業壟斷,例如玻璃基板作為液晶面板最關鍵的原材料,目前全球只有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等擁有生產技術。此外,三星雖然是韓企,但背後卻有大量的外資參與。所以,綜合來說,即使在某條產業鏈上,美國表面上無法直接限制中國企業,但它可以通過設備、材料和專利限制等手段來實現斷供。
好的,這就是本期視頻,視頻製作不易,在這裡求一個贊和關注。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探討。
(本期視頻版可看我的主頁)
探秘網際網路清明上河圖,這裡是靈魂歌者聊科普。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