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模擬觸覺的可穿戴設備,有什麼樣的應用前景?

2021-01-04 騰訊網

[釘科技編譯]根據《slashgear》消息:澳大利亞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研發一種像手套一樣柔軟的可穿戴設備,該設備可以模擬觸覺,具有在醫療、工業和娛樂方面的應用潛力。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可穿戴設備可以讓用戶在視頻通話時能「接觸到」對方,或者在視頻遊戲中拿起並使用工具。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用戶測試,以驗證設備的有效性,並尋求資金支持以將該技術商業化。該可穿戴設備中的觸覺技術通過類似於真實世界中的感覺來刺激皮膚,從而產生真實的觸摸體驗。

研究人員指出,觸覺是人類日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觸覺反饋對於我們用手進行的所有操作(比如滑手機、用鍵盤打字等)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Thanh Nho Do博士說,如果沒有觸覺,這些動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人手有許多觸覺感受功能,因而通過觸覺模擬對信息進行編碼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領域。Do博士表示,觸覺模擬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例如,可用於當下有迫切需求的遠程診療。

當前,「振動」是最常用的觸覺技術,並且已應用在許多電子設備中。但是,當用戶連續使用或運動時,振動的觸覺反饋就會變得不太敏感。新的觸覺設備使用柔軟的微型人造肌肉,據稱這些肌肉通過柔軟的觸感器向用戶的指尖產生足夠的力來有效地再現觸感。(釘科技根據《slashgear》消息編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還有前景嗎?盤點未來十大可穿戴智能設備
    「可穿戴設備」是穿戴在身體上的電子或計算設備,具有跟蹤,生物傳感和移動通信等功能,而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設備。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可穿戴設備是健身追蹤器,它可以記錄諸如體育鍛鍊,心率和睡眠質量之類的信息,但許多分析師認為,我們正處於可穿戴設備革命的風口。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目前很多中國高科技公司在做可穿戴設備,比如華為和小米,但是技術水準上比蘋果要差一個時代。
  • 什麼樣的設備才好意思叫可穿戴設備
    有幾家好意思管自己的產品叫有用不,好意思管自己叫好用不?可穿戴設備要想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嘿,兄弟,咱可得加把勁。  「可穿戴設備」是最近在科媒上講濫了的一個話題,大批的產品蓄勢待發準備衝進主流消費電子市場。「可穿戴」這個標籤字面很好理解,但製造商們紛紛空降,希望在這座尚未崛起的金礦上大撈一筆,真有那麼容易嗎?
  • 可穿戴式袖套,可穿戴的最全面形態:從觸覺感知到情感表達
    可穿戴式袖套,可穿戴的最全面形態:從觸覺感知到情感表達
  • 可穿戴設備「智慧相隨」
    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人類對於可穿戴設備的嚮往並非近幾年才出現,早在幾十年前,將智能便捷設備隨身佩戴的點子就已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也曾有雛形產品問世,引起公眾的無限遐想。看過早期「007」系列電影的觀眾或許還記得,男主角詹姆斯·邦德曾佩戴過一款可以對話、還能做可攜式炸彈的手錶,幫助化解了不少險情。
  • 人工智慧支撐可穿戴設備不斷創新
    可穿戴設備是物聯網最大消費類產品,作為物聯網領域一部分,聯網、交互是可穿戴設備最基本功能,對於智能可穿戴設備後端支撐的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是可穿戴設備實現科技體驗最大的核心支撐技術。未來可穿戴智能設備將由人工智慧變的更大強大,顯然人工智慧應用中發揮可穿戴設備巨大價值,模擬人腦的思考方式,幫助我們從後端伺服器中獲得及時信息並呈現給用戶。
  • 如何構建可穿戴設備生態圈?
    智能眼鏡、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健康監控服飾等火爆市場的可穿戴設備,未來商業模式將如何?9月3日IIC 智能可穿戴設備論壇上英特爾、德州儀器、敦泰科技、SiliconLabs、IDT、晶焱科技等公司將與廣大工程師探討智能可穿戴領域機遇與挑戰,馬上點擊原文
  • 可穿戴設備電池的選擇
    ,什麼是可穿戴設備呢?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那麼可穿戴設備有哪些呢?例如有運動手環、智能手錶、智能服裝、虛擬實境設備、頭戴顯示器、智能飾品等等。在這些可穿戴設備裡,可穿戴設備電池的優缺點直接影響可穿戴設備的好壞,可見可穿戴設備電池在可穿戴設備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可穿戴設備廠家該選擇什麼樣的電池呢,下面就介紹一下可穿戴設備電池(Li-ion)有哪些優點?
  •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8 15:32:07 一、可穿戴設備是什麼?
  • 最牛的「可穿戴設備」——電子皮膚
    當今社會,可穿戴智能設備已經普及開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腕帶等,不過要說最牛的「可穿戴設備」,應當非「電子皮膚」莫屬!在人們的印象中,硬體通常都是堅硬且有一定形狀的,而電子皮膚卻是像皮膚一樣柔軟的硬體,可被加工成各種形狀,用途十分廣泛。比如,它能依附在設備表面充當外衣(比如機器人外衣),還可以應用在遭遇嚴重皮膚創傷(比如燒傷或皮膚疾病)的人體修復手術中。這種新型人造皮膚可以感受外界壓力、溫度等的變化,並通過電路向我們的大腦發送信號,從而產生近乎真實的觸覺。其靈敏度之高,甚至可感知到20毫克螞蟻的重量!
  • 智能可穿戴設備,應通過人工智慧來思考未來及出路
    現在每個人都在討論可穿戴設備、增強現實體驗,但真正的現實,來自於人類大腦和知識,只有獲得人類的思考方式,才能夠提供真正的增強現實體驗,這就是為什麼人工智慧技術才是可穿戴設備實現革命式應用的關鍵。,資本、創業者或是巨頭們進入可穿戴設備熱度不減,甚至用狂熱來形容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前景誘人,成為廠商們的新寵兒,但目前市場依然沒有一款智能可穿戴設備走近千千萬萬家庭,包括蘋果手錶,其原因是產品不夠成熟、產品的價值還未滿足消費者需求。
  • 可穿戴的舌頭滑鼠,催生「黏膩」人機互動的新想像?
    這一點正是未來人機互動、「人機人」交互應該有的模樣:顯然,清晰逼真的視覺、如假包換的聽覺模擬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於人機互動的需求,能模擬出觸覺等體感信息,才能真正讓人們獲得相隔千裡又身臨其境的感覺。這還不夠。佛家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情通道,顯然我們的感覺器官還有可挖掘的地方。
  • 可穿戴設備價值鏈梳理(上篇)
    智能穿戴與智慧型手機產業鏈相比產業鏈較短,且手錶具有裝飾屬性,消費者換機周期較短,我們預計未來品牌可穿戴設備會快速擠壓白牌智能手錶的市場份額,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將遠低於品牌智慧型手機擠壓白牌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所需的時間,主流機型逐漸向高端產品靠攏。
  • 可穿戴設備的受眾該是誰?
    10月8日發布的《實施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及4G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對4G等熱點領域提出多項提振措施,一個鮮明的亮點是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提及。艾媒諮詢發布的《201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
  • BI:2014全球可穿戴應用報告
    2)-碎片化是可穿戴應用至今屈指可數的原因之一。Pebble應用市場有1000餘款應用,除此之外,大多數設備只有不到100款應用。三星Galaxy Gear有70餘款應用。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必須有更多的流行應用。谷歌希望3月18日全新推出的可穿戴平臺Android Wear有助於在可穿戴生態系統創造一個大眾市場。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伸縮傳感器可為機器人與VR應用提供觸覺感知
    這項感測技術能為軟式機器人與擴增實境(AR)應用提供觸覺功能,藉此提升系統探索世界的能力。康乃爾大學有機機器人實驗室(Organic Robotics Lab)於2016年開發出一款伸縮傳感器,可透過光波導傳送光線,再利用光電二極體檢測光束的密度變化、判斷物體的變形狀況。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實現人體生理信息的原位、實時及連續監測,在個性化醫療領域具有極其可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多基於石墨烯、Ecoflex、織物等材料,因存在器件-皮膚界面機械強度失配、穿戴不適、生物相容性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水凝膠是一種高含水量的三維網狀聚合物,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接近人體皮膚的彈性模量,成為發展下一代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 【可穿戴設備】全球可穿戴Top100
    3、Nixie可穿戴相機7、EverThere可穿戴式醫療報警裝置17、First V1sionv可穿戴廣播系統智能穿戴設備,這一目前看似新奇有餘,實用性不足的設備,正是人們從紛繁事務中掙脫出來的勇敢嘗試。什麼是未來?未來就是永遠超出你我想像。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網際網路只是冰山的一角,全世界的破冰之旅,將由你我他共同完成,那是一個面向心的網際網路!
  • 可穿戴設備市場現狀分析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披露的《2020Q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到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這是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走過的又一個穩步增長季,在持續的穩步增長趨勢下,國內可穿戴設備消費市場漸成規模。
  • 光學心率傳感器在可穿戴醫療設備中的應用
    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光學心率傳感器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設備中數不清的應用可提供從個人活動、健身水平到健康狀況的所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