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UI設計的規範嗎?
很多新人在開始做移動端UI設計的時候,對界面的尺寸規範不是那麼清楚,很多時候都是憑藉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去設計,導致做出來的頁面總是不那麼盡如人意,從而一遍遍修改,拉低了工作效率。
那麼,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設計規範的那些事!
什麼是設計規範?
通俗來說,設計規範是圍繞在某種風格或者大型設計項目下形成可視化、數據化的標準,針對相對獨立的體系建立的統一遵守條款。
UI設計規範是基於用戶界面而制定的一套可復用設計庫,也是為了方便設計師、開發和測試人員共同協作,而遵循的規律和法則。
iOS設計規範
每個設計平臺有不同的設計規範,今天先說常用的iOS設計規範。iOS 與其他平臺不同,主要是清晰、順應、縱深三大原則。
9月17日,蘋果正式發布了iOS 14的新版系統,這次較大的亮點,便是iPhone桌面UI新增「小組件」功能,讓原本規規矩矩的 iPhone主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進一步的如果你足夠敏銳,就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小部件是需要 UI 進行設計的。
下面我們著重來看一下新增的幾個章節。
啟動
規範導航:應用框架_2.1啟動
這裡注意把啟動 (Launching) 和啟動頁 (Launch Screen) 區分開來,啟動指的是應用啟動的整個過程,而不單單指啟動頁面。
iOS對應用啟動的要求就兩個:快速,無縫。
快速指的是利用啟動頁面來緩解用戶的等待感,甚至可以設計一張與應用首頁差不多的啟動頁,騙過用戶的認知。
無縫則指的在啟動的過程中不要請求設置信息、不要要求評價、不要顯示授權許可和免責聲明,總之,不要打斷用戶在啟動過程中的體驗。
蘋果鉛筆
規範導航:用戶交互_3.2蘋果鉛筆
蘋果鉛筆作為 iPad 的殺手級配件,其硬體靈敏度、功能完善度和對 iPadOS 的集成度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其中,開發者可以利用 Apple Pencil 觸控的三層緯度即高度 (Altitude)、壓力 (Pressure) 和方位角 (Azimuth) 來設計一套優異且完善的手寫交互體驗。還可以自定義雙擊筆身的功能,讓 App 和 Apple Pencil 更加契合,讓用戶在 iPadOS 當中流暢的工作。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新的 iPadOS14 已經支持 Apple Pencil 全局手寫輸入,不需要再呼出那個半屏高的鍵盤來打字了。
遊戲控制器
規範導航:用戶交互_3.9遊戲控制器
其實 iPadOS 剛剛出來就已經支持了遊戲控制器 (遊戲手柄),這一章節主要旨在指導移動遊戲開發者 (或者遊戲UI/UX設計師) 如何利用遊戲手柄,來帶給用戶最好的遊戲體驗。
指針
規範導航:用戶交互_3.13指針
iPadOS13.4 以及 iOS13.4 版本引入了動態的指針效果,蘋果依然在原有的指針交互上更進一步做出了更多的改變,比如說高亮、抬升、懸浮三種內容效果,以及隨內容效果而無縫變形的指針形狀。
這裡值得 UI 設計師注意的重點概念,UI設計中的IOS14設計規範https://www.aaa-cg.com.cn/ui/2709.html叫做元素的命中區域 (hit regions),這個區域可以幫助指針進行磁吸定位,並定義指針變形的邊界,所以在做 iPadOS 的適配時需要格外注意元素的 Padding。
小部件
規範導航:系統功能_4.11小部件
作為此次 iOS14 更新的重點,小部件的設計要點還是相當多的。簡而言之,除了之前概述中提到的三種尺寸之外,對於設計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利用圖形、圖片、文字和排版設計出一個有重點、實用且優美的小部件。iPhone 用戶頭一次可以這麼大程度地自定義自己的桌面,所以小部件的設計如何設計得出彩又不浮誇,對設計師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官方給出了小部件的標準 Padding,為 16pt,更緊湊的為8pt。我們也製作了一份小部件邊距模版。
側邊欄
規範導航:UI欄_7.3側邊欄
不得不說,iPadOS 正朝著 MacOS 大跨步前進,從之前的支持滑鼠、遊戲手柄,到現在引入 MacOS 應用經典的側邊欄,再到這次 WWDC20 展示出的運行在 A12Z 上的 MacOS Big Sur,我們似乎可以看到 iPad/Mac 融合正在逐漸從未來,向現實走來。
下拉菜單
規範導航:控制項_下拉菜單
我們可以注意到蘋果的下拉菜單,也會有主屏快捷操作菜單的影子——左邊標題,右邊符號。不過鑑於現在國內 APP 早就用上了自己設計的下拉菜單,以後估計也不太會去向官方靠攏,這一趴看看交互原則就好,具體設計還是各玩各的。
結尾
更新介紹就到這裡結束了,實際上本次規範更新的幅度並不大,尤其是對 iOS 來說,但依然涵蓋了幾個比較重要的點比如小部件。希望各位對官方規範保持最新的理解,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因此,您現在已經了解了與UI設計師的工作相關的主要技能。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給我點個關注,我之後還會發包含有關在該領域工作的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