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11月11日消息,第三屆銀保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今日在京舉行,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出席並致辭。
魏迎寧表示,本世紀初銀行保險興起,到現在將近20年。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發生過誤導消費者的情形,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銀行的信用。
他指出,對銀行而言,銀保合作轉型應該是從銷售型轉為服務型。具體表現為這三個方面。一是讓客戶從銀行渠道買到信用好、服務好的保險公司。二是讓客戶買到性價比比較高,沒有陷阱的保險產品。三是讓客戶買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
以下為嘉賓發言實錄:
魏迎寧: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2020第三屆銀保合作發展(北京)高峰論壇,開了好幾次了,每次我都來了,也講講話。邀請我參加這個論壇,當時出一個題目叫後疫情時代銀保合作的轉型與挑戰,讓我講講這個題目,那我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我就寫了一個講話的提綱。
今年突然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這個疫情對經濟活動、社會生產生活都發生了嚴重的影響,許多行業損失比較大,這些影響也將是長期的。因為讓我講的題目是後疫情時代銀保合作的轉型挑戰,什麼叫後疫情時代呢?應該是指疫情過去之後的這樣的時代,那麼疫情過去了沒有嗎?到目前為止,我當時寫的還沒有過去,因為在境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在境外內疫情仍然在蔓延。在後疫情時代還沒有到來,這兩天少數個別地區又發生了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我們防疫緊急性還不能放鬆。所以後疫情時代還沒有到來,但是我們能夠講講疫情發生之後,因為它的影響是長期的,在疫情影響之下這個時期銀保合作轉型的問題。
我想我們感到慶幸的是什麼呢?中國的網際網路應用程度比較深,已經深入到生活的許多方面,比如說行動支付、手機銀行、網絡購物、快遞送餐等等,包括網上的會議、網上辦公,這些應用系統在疫情期間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生活用品在疫情期間出不了門,在網上購物。這些網際網路應用在沒有人群聚集的情況下,滿足生產、生活以及工作當中的許多需求,我們說疫情期間我想買東西送到小區,我也參加了一些研討網上的論壇,我也參加過,小規模的20多人的座談會我也參加過,應用這些系統感覺比較好。
疫情也激發了公眾對保險的需求,尤其是對健康保險的需求。健康保險本身是被認為技術含量比較高,道德風險比較大,開展比較難的一個險種,但是現在健康保險反而成為發展最快的險種。至於銀保合作,銀保合作的初級形式是銀行代理保險產品,現在銀行代理仍然是保險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代表銷售產品不但有銀行,還有其他的專業代理公司、個人代理人等等。那麼銀行代理保險它的優勢是什麼,我想主要是三個,營業網點多、客戶群體人數多、銀行的信用比較高。其中最主要的優勢是什麼,就是銀保的信用,也就是說客戶對銀行的信任,隨著行動支付的應用,銀行的網點可能會減少,不會再增加了,還會再減少。銀行的客戶買保險,也有各種的選擇,為什麼通過銀行來買,主要是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因為銀行是受監管的金融機構,信用高於一般行業,在金融業之中,銀行屬於用戶量最大、客戶最多,而且屬於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不讓它倒閉。
本世紀初銀行保險興起,到現在將近20年了,無須諱言,銀行代理銷售保險也發生過誤導消費者的情形,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一定程度上損害了銀行的信用。銀保監會包括原來的保監會,採取多種措施對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予以規範,應該說情況有很大的好轉。2019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對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做了全面系統的規定。貫徹管理辦法,我想同時也應該是銀保合作的轉型,就是我今天講的這個主題。那麼轉什麼型呢,就銀行而言,這個轉型應該是從銷售型轉為服務型,什麼叫做轉為服務型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讓客戶從銀行渠道買到信用好、服務好的保險公司,這樣的保險公司發行的保險產品。第二,讓客戶買到性價比比較高,沒有陷阱的保險產品。第三,買到適合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
銷售型,我們以前銀行賣保險,多數是屬於銷售型。銷售型以獲取佣金為目的,以佣金最大化為導向,利用的是銀行的傳統優勢,而服務型應該是以維護髮揚銀行信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為目的,以維護客戶利益為導向。
這種轉型需要銀行做出改變,第一要篩選償付能力充足、經營合規、理賠好的保險公司作為合作夥伴,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多數是保險公司要有求於銀行,希望銀行可以賣自己的產品。銀行不能說誰給的佣金多,手續費高,就給誰代理,首先要篩選好的保險服務,規範、合法,服務好的合作夥伴。第二,要精選設計合理、性價比比較高的產品。保險產品性價比不一樣,可以通過分析選擇比較好的保險產品。第三,為客戶配置適合他們需要的投保方案。因為每個客戶情況都不一樣,要配置一個比較好的投保方案,從客戶利益出發來考慮。我覺得要做到這些,不僅需要銀行站在客戶立場,而且還需要銀行對保險知識有所了解。銀行為客戶提供保險產品,銀行要維護好,維護住,不能使銷售保險產品,讓客戶受到誤導,這個損失是比較大的。從銷售型向服務型的轉型,可以維護銀行的系統優勢,再加持技術優勢。
要做到這一點,挑戰是什麼呢?銀行要配備合格的管理人員。現在銀保監會管理規定也提到這些人,要掌握評價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為客戶配置通道方案有關的技術與技能。銀行的員工總體素質比較高,但是銀行的保險雖然都屬於金融行業,都是畢竟還是不同的專業,實際上還是兩個專業。所以銀行的員工要掌握保險的知識,掌握保險的技能,還是要花費自己的精力的。但對銀行員工來講,這並沒有太大的困難,我想應該可以做到的,轉型也應該可以做到的。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