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在山東

2020-09-09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8日訊(記者 張敏敏)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全國1/3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在山東,擁有55所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教學機構,236個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平臺,其中國家級46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中涉及海洋產業領域的近30個,海洋科技實力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資源優勢,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載體,加快建立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海洋科技資源不斷聚集,創新力不斷提升,成果豐碩。

栽起了科技「梧桐樹」。主要打造了一批創新平臺:國之重器—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落戶山東,部署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智能超算與大數據中心,打破了國外發達國家對海洋大數據的技術壟斷。啟動建設「海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協同創新」「冷凍電鏡生物影像平臺」等10個重大科研平臺,集合全國7個單位24艘科考船及564臺套船載設備,建成深遠海科考共享平臺,國內首個以海洋為特色的冷凍電鏡中心啟動試運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東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引來一群「金鳳凰」。近年來,山東省先後新增涉海領域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家,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9家,為集聚海洋人才提供了平臺支撐。實施完成「海洋強省」領域國家級、省級高級研修項目22項,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1440名,培訓專業技術人才6.3萬人次。中船重工725 所海洋新材料研究院、中船重工702 所青島深海裝備試驗基地、天津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科技園等科研機構落戶我省。實施了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外專雙百計劃」等重大引才引智工程,面向全球開展了海洋高層次人才引進活動,搭建了高水平有特色國際交流合作平臺。青島市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

結出了一批「新果實」。實施了一批重大科研項目,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山東省聯合基金,支持面向海洋領域的基礎研究,吸引省內外涉海機構參與科研活動。2019年「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獲立項10項,約佔全國全部立項項目的42%。主導及參與完成3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項,佔全國54%,託起了我國海洋科技的「半壁江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團隊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孵化了一批「新種子」。加快成果轉移轉化,推進青島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依託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黃海研究所、中科院聲學所等高校院所,在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農業、海洋信息等領域建設了8個分中心。打造了全國首家省級海洋產權交易機構—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創新創業共同體,進一步暢通「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價值鏈。主辦中國科學院—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籤署21項合作協議,達成26項合作意向。

相關焦點

  • 權威發布|海洋科創看山東:栽起科技「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結出...
    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資源優勢,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載體,加快建立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海洋科技資源不斷聚集,創新力不斷提升。全國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全國1/3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在山東,擁有55所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教學機構,236個省級以上海洋科技平臺,其中國家級46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中涉及海洋產業領域的近30個,海洋科技實力走在全國前列。比較典型的成果有:栽起了科技「梧桐樹」。
  • 栽起「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山東這樣為海洋建設招才引智
    中宏網山東9月8日電(記者 杜鄭敏) 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是山東走向「海洋強省」的必經之路,更是積極響應國家海洋建設政策號召、推動海洋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策之舉。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指出,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資源優勢,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載體,加快建立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海洋科技資源不斷聚集,創新力不斷提升。
  • 閃電深1度|數讀山東「十三五」⑥:3場發布會「意猶未盡」?山東這樣...
    截至2020年6月,山東共有住魯院士86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8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38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536人,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18人,全國技術能手525人,齊魯首席技師1657人。頂尖人才紛至沓來,集聚效應不斷顯現。「三圈」(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中的省會經濟圈和膠東經濟圈成為山東人才匯聚的重點區域。
  • 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封頂將成輻射全國海洋科技成果融合發展新地標
    青島海洋科技園效果圖。近日,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的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號樓最後一層混凝土澆築完成,標誌著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棟單體完成全部封頂。項目將進一步與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形成集成效應。
  • 經略海洋 科技賦能!煙臺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
    強化項目引領,提升海洋產業技術水平。積極加強對上爭取,重點支持海工裝備、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科技攻關。其中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黃渤海現代化海洋牧場構建與立體開發模式」獲批國家藍色糧倉重點專項,支持資金1421萬元。「十三五」以來,海洋領域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64項,支持資金5610萬元。
  • 「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創新能力多個領域達到全國領先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4日訊 (記者 溫偉偉)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
  • 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走進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記者 劉佳琦 攝影 韓春義)11月27日上午,由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主辦、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採風」活動第五站走進了位於威海榮成的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本次採訪團由包括人民網、中國網等在內的全國30餘家主流融媒體以及山東本地主流媒體記者組成,活動以新聞發布和記者參與體驗為主要方式。
  • 集聚青年人才 山東招收博士後突破1.1萬人
    集聚青年人才 山東招收博士後突破1.1萬人 2020-08-16 23:25:00來源:大眾日報
  • 權威發布 | 山東「十三五」時期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海洋、農業等...
    「十三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能力邁入全國前列。省級科技資金增加到120億元以上,是2015年的4.4倍,帶動市縣投入140億元。「十三五」以來,山東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目前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規模已突破5.05億元,為培養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提升我省源頭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技術「領跑」領域不斷擴大,海洋、農業等領域科技創新能力達到全國領先。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發布的評估報告,山東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6位。
  • 培育優質人才 服務海洋經濟 ——山東國際海洋工程培訓基地項目...
    培育優質人才 服務海洋經濟 ——山東國際海洋工程培訓基地項目建設發展側記 2020-01-0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西海岸崛起海洋科技成果融合發展新地標
    近日,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的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樓最後一層混凝土澆築完成,這標誌著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棟單體完成全部封頂。項目將進一步與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形成集成效應。
  • 「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11月29日在煙臺召開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是海洋經濟領域一次高層次的研討會議,邀請了自然資源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等部門和機構的9名權威專家,就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會議的召開,再次讓煙臺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尤其是海洋牧場建設得到全面展示。
  • 20棟單體封頂 西海岸崛起海洋科技成果融合發展新地標
    中工網訊 近日,由中建八局四公司承建的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樓最後一層混凝土澆築完成,這標誌著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棟單體完成全部封頂。項目將進一步與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形成集成效應。
  • 直掛雲帆濟滄海——青島藍谷打造全國經略海洋新高地
    圖為鳥瞰青島藍谷2019年1月31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來到藍谷調研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部署在青島市發起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海洋攻勢」。近年來,青島藍谷瞄準建設「世界藍谷」這一總體目標,打造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軍民融合三大示範區,建設海洋科技研發、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海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海洋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海洋旅遊和健康養生五大中心,構建高端研發機構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海洋戰略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金融資本等要素活躍流動的藍谷發展新生態,爭創以海洋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
  • 山東:向海而興 駛入深藍
    這一東部沿海省份同時擁有約佔全國1/6的陸地海岸線、15.95萬平方公裡毗鄰海域及200餘處海灣。山東長期以來享有全國「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油瓶子」的美譽,但厚實的海洋「家底」並沒有形成獨特的發展優勢。
  • 20棟單體封頂 青島西海岸崛起海洋科技成果融合發展新地標
    ,這標誌著青島海洋科技園一期20棟單體完成全部封頂。項目將進一步與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形成集成效應。封頂現場  項目位於西海岸新區江山南路與規劃珠江路交匯處,緊鄰海上西湖唐島灣濱海公園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規模最大的永旺夢樂城
  • 加持金融資本的海洋科技,這是青島藍谷的底氣!
    作為青島市主動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產物,青島藍谷肩負著海洋科技源頭創新的重大使命。歷經八年沉澱,青島藍谷已集聚起一大批海洋科技領域「國之重器」和高端人才。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都很難找到一個區域像青島藍谷這樣,實現了海洋領域頂級研發機構、大科學裝置、人才等創新資源高度集聚。
  • 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綜述
    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表示,近年來,山東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海洋強國戰略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髓要義,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十大行動」,加快推進海洋高端產業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海洋科技創新行動,海洋新舊動能轉換初顯成效,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
  • 央企易華錄山東總部封頂 攜手實地地產集團共築智慧海洋科創高地
    近日,國內大數據產業推動者易華錄·山東總部基地項目封頂儀式在實地集團海棠藍谷·青島項目舉行。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華錄"),成立於2001年,是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中國華錄集團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
  • 打造科技人才集聚新平臺
    全市首個「科技工作者之家」示範點在濮院揭牌 打造科技人才集聚新平臺 發布日期:2020-06-15 10:01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為積極提升濮院科技力量,以「專業化、數位化、時尚化、國際化」為路徑,與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推動濮院服裝產業從製造走向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