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行業,在這裡有一大批的高學歷大佬。他們不僅有國內名校的北京,而且還有不少有國外高校留學的經驗。比如,美團的創始人王興畢業於清華大學,後面又遠赴美國德拉瓦大學攻讀了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另外,馬雲的貼心助手,阿里巴巴的前幾號人物則是耶魯大學的高材生。盛大網絡的陳天橋則到過美國加州大學求學。另外,網際網路圈還有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等人。
這些經過高等教育的人,通常都會對母校充滿崇高的敬意,因為那是他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名校,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到了日後,還能夠獲得較高的平臺和社會資源。他們還會對學校充滿感激之情,可以說沒有學校和老師的栽培,就沒有他們今天的輝煌。所以,在他們功成名就之後,都會通過捐資的方式,表示對母校的感恩。
這幾年,有不少向高校的捐款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一方面,由於捐款人的知名度較高;另一方面,捐款數額較大。此外,最為重要的是,這些錢沒有捐給國內的學校,而是捐到了國外。這裡有幾個典型的:1.陳天橋以夫妻二人的名義,向母校加州理工大學捐款1.15億美元,用於腦部科學的深入研究。2.房地長大亨潘石屹,分別向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000萬美元、1500萬美元。3.阿里巴巴蔡崇信給耶魯大學捐了3000萬美元,用以紀念同樣是該校畢業的父親。
面對上述捐款,許多人紛紛提出了疑問:如此巨額的款項,為什麼不給國內的高校?畢竟,國內的學校正處於發展時期,在太多的領域需要資金的支持。針對這些疑惑,陳天橋曾給出這樣的理由:原來也想捐給國內某高校,但是高校不同意給出日後經費使用的具體數據,另一方面,可能學校表現的比較傲慢,似乎是不缺錢的樣子。潘石屹則是這麼說的:錢到了哈佛、耶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那些在這兩所學校留學的中國人。
對於陳天橋、潘石屹的解釋,許多人還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畢竟教育是全世界的。然而,作為國人內心來說,終歸還是支持自己國內學校發展才是比較正確的選擇。最近,這個低調的網際網路大佬滿足了大眾的這種心理需求。他叫熊新翔,出生於一個不知名的城市---龍巖。龍巖這個城市很有意思,在這10來年,誕生了一大批的網際網路精英。比如,美團外賣的王興、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十點讀書的林少、雪球網的方三文等等。熊新翔人不出名,但是他投資的企業很出名,其中有一個叫「豬八戒網」,還有大名鼎鼎的「奇虎360」。
熊新翔在財富不如陳天橋、潘石屹等大佬的情況下,毅然的捐款10.3億給自己的母校電子科技大學。他說,他對母校的一草一木都飽含了深刻的感情,大學的時光回憶起來皆為慢慢的甜美。這10.3億,刷新了電子科技大學的捐款記錄,同時也刷新了世人對網際網路大咖的新認識。這筆錢最為關鍵的是留在了國內,讓國人紛紛拍手叫好。
遇到知名人士捐款給國外這件事,我們要正確的理解:一、富豪的錢是自己賺的,他們有自主處置的權利。二、在目前,國外高校的教育的確比我們好,也更有情懷,讓人更加留戀和感激也是正常的。三、國內高校面對捐款時的一些處理方法還有待提高和改善,為捐資創造更加方便,更加有公信力的渠道。四、我們的學校都還在發展期,對資金的渴望更加急切,在這種現狀下,同樣金額的捐款對國內的幫助更大。五、從情懷上說,最好還是捐款到國內比較能夠得到全民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