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桌面外設越來越多,相應的線材也多了起來,而這直接導致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把桌面線材重新整理一次,費時費力,所以無線化成為了今年桌面進化的重點項目。而在眾多外設中,首當其衝就是滑鼠和鍵盤,滑鼠的話,我選的是雷蛇的毒蝰終極版,輕量化設計+2.4G連接手感不錯,延遲還低,碼字遊戲都能輕鬆應對。而鍵盤的話,本文的主角黑爵K恰恰是一款藍牙有線雙模鍵盤,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價位有如此出色的配置,性價比已經非常高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黑爵K870T的實際體驗吧。
這是我開箱的第二把黑爵鍵盤,與很多品牌在外包裝方面會有延續性的設計不同,黑爵會為兩款不同產品設計各自不同的外包裝風格。
這次的黑爵K870T整個外包裝使用了對比極大的兩種顏色:黑色和白色,其中白色佔據包裝80%面積,而黑色則作為點綴和修飾在盒子的前後側面。
正面中央為黑爵K870T鍵盤的實拍圖片,右上角為其產品特性:機械軸體、字符發光、高低鍵設計、雙色注塑。而除此之外,黑爵K870T還是一把藍牙、有線雙模鍵盤,Tpye-C接口,有線模式下支持全鍵無衝,並且能夠適配MAC OS系統。
此外,從側面「AJAZZ×NACODEX」的標識來看,這似乎還是一款聯名產品。不過,在經過百度之後,似乎沒有找到關於NACODEX的相關信息,所以~看看就好。
配件方面,黑爵K870T除了標配了一條1.6m長的Tpye-C轉USB-A編織數據線、一個白色的拔鍵器之外,還額外附贈了10顆PBT材質多彩鍵帽,讓本來單調的鍵盤配色變得個性了許多。
外觀方面,黑爵K870T為純白色,標準87鍵位,窄邊框設計使得鍵盤的整體尺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更加的小巧,對於類似我這樣桌面本就拮据的人而言,再合適不過。
除了常規按鍵之外,黑爵K870T還額外設計了兩顆按鍵以及一個滾輪。其中一顆按鍵用來切換當前連接模式:藍牙/有線;另一顆按鍵則用來切換右側滾輪的調節功能:屏幕亮度/聲音;至於滾輪,則可以更加快捷的對亮度和聲音進行調節,相比很多鍵盤使用組合鍵來實現,要方便了很多。
另外,在鍵盤「ESC」按鍵的右側,還設計有兩顆LED單色指示燈,上面一顆為大小寫切換指示,下面一顆則為充電指示。
在鍵盤邊框的位置,黑爵K870T做了倒角設計,在眾多鍵盤中算是比較獨特的。材質方面,整個鍵盤外殼均採用了優質PC材質,算是這個價位的「標配」。
底部,同樣為純白色設計,只不過四個角的位置因為有了黑色橡膠防滑墊的點綴變得不那麼單調。另一方面,底部也並非一個平面,在兩個可調節腳撐之間突出了大約0.5cm,可以免除電池和腳撐佔據過多的鍵盤內部空間。
黑爵K870T採用了可調節單腳撐設計,將腳撐打開之後,鍵盤與桌面形成夾角,會比較符合我們的輸入習慣。
黑爵K870T使用了ABS材質鍵帽,優點在於顏值高,而且手感比較溫潤。
由於黑爵K870T支持RGB燈效,所以其鍵帽採用了雙色注塑工藝,字體透光,注塑口位於鍵帽底部,水口處理不錯,從外面看是沒有任何毛刺的。此外,三根加強筋設計,使得整個鍵帽更加穩固。
另外,黑爵K870T還標配了10顆多彩鍵帽,採用了PBT材質,雙色注塑工藝,比較遺憾的是不能透光。
軸體方面,黑爵K870T採用了性價比更高的國產HUANO(環諾)茶軸,由於並沒有找到該軸體的技術參數,所以這裡只談我的主觀體驗。
軸體壓力克數不大,按壓力度一般,按壓有明顯的段落感,在第一段按壓結束時即可觸發,佔據整個按鍵行程的二分之一,誤觸率會比較低。另外,按鍵聲音比較大,有些類似於青軸,不建議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
黑爵K870T採用了博通的藍牙3.0,能夠最多連接三個產品,通過組合鍵Fn+QWE即可完成切換,比較方便。從使用情況來看,黑爵K870T的延遲並不大,文字輸入情況下完全是感受不到延遲的。另外,為了更好的優化功耗,黑爵K870T在5分鐘無動作之後,就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降低功耗,再次按鍵時喚醒啟動。
此外,即使是在藍牙模式下,黑爵K870T依然支持全鍵無衝,這一點要比很多藍牙鍵盤在無線模式下僅支持6鍵無衝好很多。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雖然黑爵K870T的售價並不高,但是它依然支持RGB燈效,用戶可以在18種預設燈效中隨意切換,下面來看幾款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預設吧。
繁星點點
百花爭豔
彩泉湧動
作為一款主打性價比的藍牙無線雙模鍵盤,黑爵K870T幾乎把能給到的功能都拿了出來,200多元的價格,就可以擁有藍牙有線雙模、RGB燈效、多彩鍵帽、適配Mac/Win雙系統、獨立多媒體控制按鍵,我覺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