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規級晶片出貨量跨越10萬+!地平線CEO餘凱:5年初「芯」不改...

2020-12-23 騰訊網

新智元報導

編輯:衛民

【新智元導讀】近日,地平線徵程2 車載AI晶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出貨量突破10萬大關。五年的時間,地平線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

「我覺得5年來,我們完全沒有改變初心——做機器人時代的「智能大腦」,現在我們在做的事,也是5年前要做的事。」

在接受新智元的採訪時,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博士這樣說到。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 餘凱

2015年,餘凱從工作了3年的百度離開,創辦地平線,開始了車載 AI 晶片研發的新徵程。

2020年,是地平線創立的第5年。5年,也是一款晶片從設計到量產裝車,通常需要花費的最少時間。

五年的時間裡,地平線苦練內功,突破了很多行業甚至世界第一:全球第一個 AI 晶片創業公司,2017 年推出中國第一款邊緣 AI 晶片,中國第一款車規級 AI 晶片徵程 2。

今天,在車載 AI 晶片這個賽道上,地平線已經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家實現了規模化量產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中國公司。

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CEO,餘凱更看重實實在在的東西,

「數錢是沒有意思的,做偉大的產品,不斷瘋狂去創造價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餘凱說。

餘凱和新智元CEO楊靜合影

從0到10萬,找到使命,堅持走正確的路

五年前,地平線作為全球第一家 AI 晶片創業企業,從 0 開始。

五年間,餘凱帶領地平線不斷修煉內功,打磨產品,致力於國產車載 AI 晶片的研發。

五年後,地平線厚積薄發,車規級AI晶片徵程 2 出貨量在近日突破 10 萬。

從0到10萬,這不僅是地平線的一個裡程碑,也是行業的一個裡程碑。餘凱認為,自己和地平線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餘凱和員工慶祝車規晶片出貨量突破10萬片

「還是要做正確的事情,不要去做隨大流的事情。」餘凱說,「要做正確的事,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什麼熱幹什麼,隨波逐流。」

在餘凱看來,選擇了一條自己認為正確的路,就應該堅定的走下去。前幾年安防熱大家都搞安防,現在晶片熱大家都搞晶片,這樣是不行的。

在2015年創業之初,餘凱和團隊就認為,到2030年最大的計算平臺會是面向機器人的計算平臺,機器人裡第一個大規模落地的應用一定是智能汽車。

他們還判斷,智能汽車的計算一定是邊緣計算,而不是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在智能駕駛落地,需要從軟體到硬體,需要解決晶片問題,而不能僅僅做算法。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地平線才在最初的質疑聲和後來的困難中一路前行,並最終開花結果。

餘凱提到,當年回國後組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的時候,去找之前國內研究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同行,一打聽大都去了銀行、國企之類的地方,轉行去了有錢的地方。

「堅持去追尋自己的使命是很難的。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呢?我認為是我遇見了它,它也正好撞見了我。」

低調研發,無懼失敗,創業者從不言苦

從選擇做車載AI晶片開始,餘凱就帶領地平線走上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車載 AI 計算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技術挑戰極高,它的研發被公認為是攀登人工智慧行業的技術巔峰。

所以在地平線之前,即便有做AI或者晶片的企業,也很少有人選擇去做車載AI晶片。

餘凱認為,從 spirit來講,地平線應該是中國所有科技企業裡面和馬斯克的想法最相近的。

「車企去造晶片,所有車廠從來沒想過這個事,馬斯克不僅想了,還做成了。」餘凱說,「地平線也有這種敢為人先,敢做行業先的精神。」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打磨,餘凱帶領地平線的研發團隊成功自主研發設計出了性能優越的「徵程」系列車載AI晶片。

而在11月剛剛獲得「2020鈴軒獎-量產類金獎」和「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獎」,並且突破10萬片出貨大關的徵程2,正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地平線徵程 2 滿足 AEC-Q100 標準,可提供超過 4TOPS(1TOPS=1 萬億次計算每秒)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 2 瓦,配合高效的算法,每 TOPS 的算力可以處理的幀數可達同等算力 GPU 的 10 倍以上。

另外,徵程 2 能全面滿足輔助駕駛、自動駕駛視覺感知、視覺建圖定位等智能駕駛環境感知需求,實現語音、視線、手勢識別的多模態人機互動功能,全方位賦能汽車智能化。

徵程2 晶片的成功,或許和餘凱及地平線團隊不浮躁,腳踏實地搞研究的精神有關。

「我們踏實搞研究,不是很願意經常出現在公共場合,也從來不去趕時髦的熱潮。」餘凱說。

選擇走最難的道路,會不會擔心最後失敗?

餘凱認為,「這是假設性的問題,創業,就不能怕失敗」。

也有人曾問餘凱,作為創業企業CEO,你不僅要管理企業,還要和研發團隊一起進行研發工作,會不會覺得很辛苦?

在餘凱看來,真正創業的人其實很少用堅持、辛苦這樣的字眼,他會覺得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只是旁人覺得你很辛苦,你在堅持。

智能汽車「革命」將至,地平線成為行業「最大公約數」

今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隨著5G網絡的普及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無疑將迎來無比廣闊的藍海市場。

餘凱判斷,新能源車近年來的大發展只是前奏,汽車市場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

一些數據也驗證了餘凱的判斷。車網中國和國盛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自動駕駛滲透率將接近80%,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大部分將會被淘汰。

在這場全行業的「革命」前,地平線給自己的定位是:智能汽車時代的底層賦能者。

地平線通過提供高算力、高效能的車載 AI 晶片,以開放的商業模式,去賦能產業鏈的廣大合作夥伴做智能化創新,培養軟體定義汽車的產業生態。

地平線市場拓展與戰略規劃副總裁李星宇曾表示:

「地平線在汽車供應鏈上的定位,不是一個跟客戶的簡單買賣關係,而是協同關係,我們已經和長安、一汽、上汽成立了聯合實驗室,一起去做創新。軟體定義汽車的創新無法割裂地進行,我們需要跟客戶一起,去定義和打磨整個車載軟硬體。」

餘凱在採訪中也提到:「大家漸漸發現,和地平線合作的車企越來越多,地平線在整個產業鏈上,成為大家的一個最大公約數。」

地平線目前已同長安、上汽、廣汽、一汽、理想汽車、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國內主機廠以及奧迪、大陸集團,佛吉亞等國際知名主機廠及 Tier1 深度合作,正快速搭建智能汽車芯生態。

另外,今年會有 6 款搭載地平線晶片的新車型上市或者發布。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今年出貨已突破10萬片,正在衝刺20萬片目標,明年將挑戰100萬片出貨量。

「我覺得開放很重要的,我們是做最底層的算力,其實大家都不把我們當敵人,而是把我們當成朋友。」

餘凱透露,地平線會全力支持客戶、合作夥伴在軟硬體上的需求,同時許多客戶和夥伴也願意和地平線分享他們的一些數據,大家一起來把這個事做得更好。

初「芯」不改,邁向新「徵程」

今年,地平線剛剛搬進了位於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的新辦公大樓。

大樓的頂層,有一間「作戰指揮室」,這是餘凱和公司高層「運籌帷幄,排兵布陣」之地。

創業5年,餘凱也從一名人工智慧領域「學者」「專家」,轉變為一家AI獨角獸公司的CEO。

但在骨子裡,餘凱還是保留了一些科研人員的「本性」。相較於公司的營收、估值等外在的東西,餘凱更關注科技企業的「內核」——能不能真正的用技術創造價值,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在未來幾年的話,盈利不是我們的核心關注點。你現在如果去追求盈利,意味著你把更多的錢放在銀行,結果反而就保守了。其實更多的錢可以瘋狂地投入到下一代的產品研發上。」

「我現在為什麼要追求盈利?你看京東、亞馬遜等企業都是很久才開始盈利。數錢沒有意思的,做偉大的產品,不斷瘋狂地去創造價值才是有意義的。」餘凱表示。

地平線和餘凱本人曾多次獲得新智元頒發的AI行業大獎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餘凱一直在做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直到今天,他也還在堅持學習最新的知識。

「這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跟生命本來就結合在一起,所以談不上堅持。 」餘凱說。

今天的地平線已經成長為「獨角獸」,但餘凱認為自己和地平線的初心始終未變。

「現在我們在做的事,也是5年前要做的事——做機器人時代的智能大腦。」

3年前地平線在海龍大廈辦公時餘凱在消防栓旁的工位

地平線的野心,是成為機器人時代的Wintel(Windows-Intel)。餘凱希望地平線未來可以成為像英特爾、微軟這樣的企業,用技術推動全人類的進步。

目前,在徵程2規模化量產之際,地平線又推出了新一代高效能車載 AI 晶片徵程 3,明年將發布更強算力、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的徵程 5,打造車載中央計算平臺,加速助力產業智變。

餘凱表示,2020年到2025年的目標是做中國市場車載AI晶片領域的第一名,到2030年拿到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場。

相關焦點

  • 車規級晶片出貨量跨越10萬+!地平線CEO餘凱:5年初「芯」不改
    【新智元導讀】近日,地平線徵程2 車載AI晶片迎來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出貨量突破10萬大關。五年的時間,地平線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
  • 車規級晶片出貨量超10萬!地平線餘凱:5年初「芯」不改
    五年的時間,地平線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五年間,餘凱帶領地平線不斷修煉內功,打磨產品,致力於國產車載 AI 晶片的研發。五年後,地平線厚積薄發,車規級AI晶片徵程 2 出貨量在近日突破 10 萬。從0到10萬,這不僅是地平線的一個裡程碑,也是行業的一個裡程碑。餘凱認為,自己和地平線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 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超10萬
    原標題: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超10萬   12月1日,國內
  • 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出貨量超10萬
    12月1日,國內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對外公布,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搭載此款晶片的汽車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在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這款晶片還入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車規級晶片出貨量超10萬,地平線開啟「前裝量產元年」
    對此,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已經開始給出答案——12月1日,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全球領導者地平線舉行慶祝儀式,公布其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2,前裝出貨量正式突破10萬片。據了解,其2020年有望實現15萬片出貨,遠超行業預期。人工智慧「上車」地平線是當前中國唯一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AI晶片公司。
  • 最強AIoT邊緣AI晶片誕生!地平線發布「旭日3」
    今天,這家 AI 晶片獨角獸在其「釋放 · 芯效能」發布會中,推出了全新一代 AIoT 邊緣 AI 晶片——地平線「旭日3」。AIoT 邊緣 AI 晶片」,這就是地平線對旭日3 的評價。雖然地平線此次發布的「旭日3」,在效能上可謂是驚豔四座。從地平線在「旭日」系列,以及「徵程」等其他系列產品軌跡中不難看出,目前還是聚焦在邊緣 AI 晶片。
  • 地平線發布車規級AI晶片「徵程3」,「徵程5」性能超越特斯拉FSD
    如果說電池是未來汽車的動力源泉,那麼車載AI晶片就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如今,地平線「徵程3」在北京車展震撼發布,功耗遠低於英偉達Xavier。除了「徵程3」以外,地平線還將在明年年初推出高等級自動駕駛晶片「徵程5」,性能比肩特斯拉FSD!
  • 地平線發布車規級AI晶片「徵程3」,「徵程5」性能超越特斯拉FSD
    過去5年,地平線從中國第一家AI晶片公司,到中國第一款車規級AI晶片,走過了漫漫徵程。 「徵程3」採用16納米工藝,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BPU2.0架構,AI算力達到5 TOPS,典型功耗僅為2.5W,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拓展性強、安全可靠的特點,已通過AEC-Q100認證。
  • 地平線發布全新一代AIoT晶片「旭日3」,MAPS重新定義AI晶片效能
    今天,中國AI晶片獨角獸地平線,發布了全新一代AIoT邊緣AI晶片「旭日3」,將釋放出晶片的極致效能。2.61億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5.4億部。剛剛,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發布了全新一代AIoT邊緣AI晶片,旭日3。
  • 遠超英偉達,比肩特斯拉,地平線車載AI晶片開啟新「徵程」
    不過這幾年,國內在車載AI晶片領域毫不遜色。當我們還沉浸在地平線徵程2於去年實現中國車規級AI晶片量產零的突破的好消息時,徵程3已悄然按下了新引擎。9月26日,在2020年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地平線在車展現場召開「啟動芯引擎」發布會,正式發布地平線新一代高效能車載AI晶片徵程3,並展示了一系列智能駕駛落地成果,為汽車智能化定義「芯引擎」。
  • 窗口期僅剩三年,車規級AI晶片競速賽全面開啟
    「晶片短缺問題也讓不少車企意識到,在供應環節不能過度依賴海外,也應該在國內尋找合適的晶片供應商,這對自主晶片廠商來說也是一次機遇。」 12月22日,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餘凱看來,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最核心的部件在於人工智慧晶片,它是汽車數字發動機。
  • 窗口期僅剩三年 車規級AI晶片競速賽全面開啟
    「晶片短缺問題也讓不少車企意識到,在供應環節不能過度依賴海外,也應該在國內尋找合適的晶片供應商,這對自主晶片廠商來說也是一次機遇。」 12月22日,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餘凱看來,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最核心的部件在於人工智慧晶片,它是汽車數字發動機。
  • 地平線CEO餘凱:車載AI晶片是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
    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整車層面已經有很大成就,但多屬集成創新,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尤其是車規級晶片方面,還非常薄弱。國產車載AI晶片的研發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核心競爭力,帶動自主品牌在殘酷的淘汰賽中贏得未來。正是看到這樣的挑戰和機遇,地平線從創業之初就聚焦車載AI晶片的研發,去年推出車規級AI晶片——徵程2。
  • 地平線連推兩款AIoT晶片!2.5W功耗實現5TOPS算力
    在現場,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還提出了地平線「萬物=Auto+AIoT」雙飛輪戰略,要在智能駕駛和智能物聯網兩條賽道上,不斷推進自身AI晶片發展。「今天發布的旭日3晶片是我們最重要的裡程碑,它一定是奔著千萬級出貨量去走的。」
  • 首款國產車規級AI晶片出貨量超10萬顆
    【首款國產車規級AI晶片出貨量超10萬顆】12月1日訊,記者從邊緣人工智慧晶片的全球領導者地平線獲悉,僅用時6個月,公司車規級AI晶片出貨量便超過10萬顆。
  • 地平線連推兩款AIoT晶片!2.5W功耗實現5TOPS算力,公布雙飛輪戰略
    「今天發布的旭日3晶片是我們最重要的裡程碑,它一定是奔著千萬級出貨量去走的。」餘凱談到。除此之外,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地平線AIoT產品線總經理王叢與智東西等少數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分享旭日系列晶片進展的同時,也透露了晶片AI性能評估方法MAPS未來發展規劃。
  • 地平線C輪融資7億美元加速商業化,立足中國市場迎戰歐美巨頭
    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簡稱「地平線」)自創業至今已經5年時間,在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時拉起隊伍,如今已經小有成就,其研發的車載AI晶片——徵程2,已經量產並前裝至長安UNI-T及奇瑞螞蟻身上。日前,地平線對外透露,已經啟動總額預計超過7億美元的C輪融資,其中1.5億美元融資已經鎖定,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以及今日資本聯合領投,自動駕駛行業在資本的注視下正加速升溫。地平線車規級晶片出貨量破10萬目前,地平線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量產前裝的企業,截至2020年11月,該公司旗下的徵程2晶片出貨量已超10萬。
  • 專注於手機射頻晶片設計研發,「迦美信芯」定位聚焦於天線調諧 |...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Unsplash 如今,射頻前端晶片集成度越來越高,各類晶片數量需求也大幅提升,5G和物聯網等對射頻器件產生了的爆發性需求。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注於5G手機射頻領域集成電路的研發和銷售的研發商——「上海迦美信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為汽車造數字發動機,地平線攜徵程3晶片而來,算力96TOPS的徵程5...
    「產品進展是看得見的功力,地平線更多是在做底層的核心科技,我認為這些看不見的功力更加重要,能讓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型企業行穩致遠。」在9月26日的北京車展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發布會上如此表示。餘凱在發布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徵程2的整體出貨量會超過10萬,明年這個數字將大於50萬。除此之外,地平線還扔出了一個重磅的消息:單晶片算力達到96TOPS 的徵程5晶片將於明年年初面世,搭載這款晶片的量產車型可能會在2022年第二第三季度推出;徵程6的算力更是到達400TOPS。
  • 地平線旭日3系列晶片發布:真實性能不輸11TOPS的AI晶片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闡釋地平線開放賦能戰略,「未來世界會有很多智能機器,服務於每個人的生活,讓每個人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賦能萬物究竟如何戰略落地?今天我們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這就是地平線的『雙飛輪戰略』:Auto+A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