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建房#老子曾說過:「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基礎是一棟房子的根基,一棟房子建成之後是否安全穩固和基礎施工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基礎建設上如果不夠合理,就容易出現不均勻沉降,甚至還會導致牆體開裂等各種問題,破壞房屋結構、外形不說,安全隱患就像一把無形的大刀一直懸在你的頭頂。
基礎施工類型形式多樣,怎麼分辨?
基礎施工並不是簡單套用模板就可以完成的,不同情況的宅基地使用的基礎形式也不同,需要根據建築結構形式、地基土質情況和當地施工條件等懸在合適的基礎形式。經過專業人士不斷的整理和經驗的總結,小編將常用的基礎施工形式進行了簡單的分類:
磚砌條形基礎:這是磚混結構的房屋常用的基礎施工類型,一般用於地基硬實的宅基地;獨立基礎:框架結構常用基礎施工類型,一般也使用約地基硬實的宅基地;混凝土條形基礎:通用基礎施工類型,一般也適用於地基硬實的宅基地;樁基礎:通用基礎類型,常用於高層或重載建築,也適用地質較軟的宅基地;筏板基礎:通用基礎類型,當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時可採用。所以蓋自建房時,如果是有經驗的建築設計公司就一定會派設計師到實地進行勘測考察,就是為了能因地制宜地對基礎施工的形式進行選擇。
樁基礎最多人選擇採用,一定最好?
大多數的業主在對於基礎施工形式選擇的這個問題上,總會跟風認為樁基礎是最好最牢固的,就堅持要求打樁基礎。其實對於基礎施工形式來說,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說我們在農村蓋自建房比較常見的2~3層的別墅(非高層),如果地質情況較好的話。這種別墅如果是磚混結構的,小編就推薦你有限使用磚砌條基;如果是框架結構的話就有限推薦使用獨立基礎,因為在承載力合理的情況下,獨立基礎其實是更適合農村施工條件的。
為了自建房能保質保量,該怎麼做?
眾所周知,很多時候農村的地質條件並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原河床地帶或者河床周圍地質鬆軟,還有一些礫巖較多以及有大量地下水的地區,地質普遍比較鬆軟。針對這種地質條件差的地區,在樁基礎和筏板基礎中小編更建議使用筏板基礎的施工方式。
因為打樁基礎時,農村小規模操作,經常導致坑底清理不乾淨、導管離地未控制好無法將水重裝開(坑底有水的情況)、水下混凝土達不到工藝標準導致下沉、離析、混凝土強度不足等問題,嚴重還會影響房屋後期的使用。
因此針對各種諸如施工質量難以控制、打樁隊伍專業成都以及設備的迭代情況等問題,小編更建議您尋找一家像久棲建築這樣口碑好、資質靠譜的並且有自營專業施工組的建築設計公司來進行基礎施工及後期搭建,這樣不僅省心,驗收後也能安心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