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軟發布了surface go 2,作為一名首發的surface go用戶,哈叔來現身說法,說說surface go/go 2到底值不值得買。
我買的是高配版,起初只買了鍵盤,因為我ipad pro買了筆就拆封玩了玩,然後再也沒用過,今年終於送人了。
後來覺得筆還是有用的,又在京東買了個筆……事實上對我來說也無卵用……
畢竟手寫哪有打字快對不對?
而且字寫的又不好。
想要看FAQ的,直接跳到二。
一、surface go 一代使用體驗
(1)外觀
我買了酒紅色(喜歡騷氣的顏色)的鍵盤蓋,開箱比較簡陋的拍了幾張,合體正面照因為鏡面嚴重,會映照出來哈叔的真容,所以沒放。
照片大家隨便看看,想要看美圖自行搜索。
拿到手的第一感覺是……
精緻!
真特麼精緻!
很久沒有什麼科技產品能給我這種感覺了。
當初買ipX和ipad pro的時候,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閃閃發光而且稜角分明的金屬外殼,贊!
這是屬於微軟的美學,和其他的企業真的不一樣……
特別是底部的鍵盤磁吸接口,閃閃發亮,精緻極了!
除了跑馬的大邊框,我對surface go真的沒什麼挑剔的……
放一下兩年前隨便拍的開箱圖吧。
正面反光非常嚴重,所以只能這個角度拍了。
這個質感,真的是無敵……
買來的時候,哈叔正好寫廢土風格的情節,所以超級喜歡廢土風。
然後……
emmmm,買來之後就這樣用了……哈哈哈哈,一塊大鐵板。
(2)性能
很多人吐槽go,覺得它就是電子垃圾。
為什麼?因為它的性能。
4415Y這個CPU,好像都沒有幾臺設備使用,網絡上都找不到太多參考。
雙核四線程,1.6G的主頻,6W(據說go配置的是4.5W)TDP。
字面數字真的是太慘不忍睹了。
我的實際體驗是,比我八年前的那臺i5 3317U的筆記本性能還孱弱。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要吐槽了。
這不是電子垃圾是什麼?
那麼,這麼垃圾的電子產品,它能做什麼?
我買來之後,就進行了一些簡單測試。
(3)測試
1、日常碼字測試
我的理想使用場景:藍牙鍵盤+滑鼠+屏幕(平板)
買來是為了碼字的,上手先裝了碼字用的軟體。
dropbox(多設備同步,之所以用dropbox不用onedrvie是因為dropbox對ios的app支持更好)
scrivener(強大的碼字軟體)
QQ輸入法
v2ray(查資料、爬牆、同步用)
把雲盤的內容同步下來,用自帶鍵盤蓋試了試。
自帶鍵盤蓋的鍵位稍緊促,但是可以接受。
手感很贊!
觸摸板手感更贊!
完全不像是這個厚度和尺寸的小鍵盤能有的體驗!
然後是外接藍牙鍵盤,和臺機體驗相同,無延遲。
完全達到預期需求。
2、office 三件套測試
offce 三件套,因為微軟阿三程式設計師攻佔矽谷之後各種小毛病,前年的某次更新之後,就一直各種卡頓,所以我工作之外基本上放棄使用了。
不過大家很多人應該還是用office三件套比較多,專門測試一下。
測試環境:office365訂閱,最新版,開啟自動同步。
低荷載之下,普通文檔測試
大部分情況下,碼字時不需要高負載,我直接拉到了最低性能最長續航,打開了一個6萬字,大概60頁的word文檔,打字測試了一下,無卡頓。
然後打開了四五個6萬字的文檔,切換、碼字,都沒有卡頓。
高荷載之下,極限文檔測試
保持最低性能最長續航。
然後我打開了一個320萬字,7M大小,3200頁,擁有複雜格式、底紋等設置的文檔。
打開慢但是流暢;
重新分頁失去響應片刻,重新分頁完成。
滑動目錄流暢,點擊目錄切換到底端(3200頁),卡頓數秒鐘,切換到位。
到現在表現的還算是讓人滿意的。
不過我開始打字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明顯的遲滯和卡頓了,微軟自帶輸入法稍好,我熟悉的QQ輸入法在輸入之後卡頓明顯。
把性能拉到中等性能,略微有一點點改善。
把性能拉到最高性能,沒明顯變化。
切換輸入法,發現qq輸入法比較卡,微軟輸入法還是能用的。
不過,對這個表現倒是在我的預料之中。
因為office對超長文檔的支持並不好,這文檔在我的主力機(i7-6700k,32G內存)、工作機上,表現並不能好到哪裡去,大概在280萬字之後就有卡頓現象了。
此外顯卡加速等問題,沒有設置,根據我的經驗,任何設置都沒辦法拯救這種超長文檔了……
所以我才放棄了office,轉為用scrivener碼字……
Excel和Powerpoint測試
我手中沒有太大的excel表,打開了一個普通的表格,打開、修改都非常流暢。
我之前做過一個150M,幾十頁的ppt,打開修改非常流暢,沒有明顯卡頓。
3、PR測試
沒錯,我還測試了PR!
安裝PR2019版本,打開,導入,剪輯……
能運轉,但是一切都慢悠悠的,剪點小片子應該沒問題,大工程……你還是別難為人家了。
4、遊戲
其實不論說得多麼冠冕堂皇……
我買東西的動力,還是為了遊戲啊……
上次買ipad pro就是為了玩陰陽師……
這次買surface go……我能說是因為我回歸了wow嗎?
什麼?surface go還能玩wow?你在開玩笑嗎?
steam串流
理想使用環境:主力機運行+平板steam串流+xbox one s藍牙手柄。
我先串流了wow+滑鼠鍵盤。
wow主力機是最高畫質,2K解析度;
串流到平板之後,因為解析度關係,畫質有所損失,沒有明顯的延遲,運行了十多分鐘,後背溫熱。
因為暫時沒有玩手柄遊戲,所以還沒嘗試手柄串流。
需求達到預期。
本機運行
理想使用環境:原裝鍵盤蓋+藍牙滑鼠。
鍵盤蓋的觸摸板,加上兩指、三指觸控,基本上可以解決日常所有的問題,不過玩遊戲不行,所以買了個藍牙滑鼠,如下:
本來打算買master來著,不過沒有好價,而且不能一次買齊,要慢慢來,這叫延遲滿足,畢竟家裡沒礦。
後來發現,這個小滑鼠真香。
測試環境還是wow。
現在wow的客戶端60G,裝進去就還剩下20G可用了。
還好不需要裝別的軟體。
wow8.0的需求其實很高,而且wow是個CPU遊戲,特別吃CPU,surface go唯一的短板,就是它的U。
而且其解析度太高了,最低畫質也卡。
模型解析度降低到768P,在人多的地方或者新地圖,依然會有明顯卡頓。
不過我拿它只是打算釣釣魚、抓抓小寵物,當手遊玩,足夠了。
小寵物還需要操縱一下,找找小寵物,釣魚的時候,我都是豎起來拿。
左手點釣魚技能,右手點魚鉤收杆……
手遊即視感……
離我想像中可以最低特效流暢運行還有一段距離,不過,至少能玩……
溫度較熱,手能感覺到燙,但是直接方腿部皮膚上只是感覺溫溫的,可能手比較敏感,應該比人體溫度稍高一點點,可以接受(畢竟功耗低)
勉強達到預期。
後來我主力機出問題,把go接32寸2K顯示器用了一個星期,期間還去刷出來了星光龍……
馬賽克畫質,但是星光龍還是星光龍啊對不對!
5、續航
我一直認為,移動便攜設備。
第一看便攜,第二看續航、第三才看性能。
續航簡單體驗
想要測續航,就需要一直用。
我一直是碎片時間用的,沒測過具體的續航。
說幾個使用體驗吧:
自從拿到手之後,我就是當平板用的,從來不關機,開機扣蓋,早上起來少了10的電量。
玩wow一個小時,耗掉了30%的電。
想起來就拿出來玩玩,一天可以只充一次電。
快充測試
當初買這個,就是因為它是USB-C充電,隨便一個充電器都能衝。
玩wow到了10%電量,開始充電。
使用小米65w的快充頭:
25分鐘衝到了40%。
一個小時到了83%。
按照充電協議,後面就會比較慢了,75分鐘充到90%。
二、關於surface go的FAQ
因為surface go二代對比一代,幾乎沒有任何性能提升,所以這個答疑同樣適合二代。
1、surface go適合什麼人群?
surface go的定位非常刁鑽,比它小的沒它能打,比它能打的的沒它便攜。
它適合以下人群:
文字工作者
移動辦公工作者
性能不敏感人群
備機用戶
如果你有一臺主力電腦,但是你有移動辦公需求,想要合蓋就走,開蓋就用,隨便什麼包都能裝,我覺得沒有別的比它更合適了。
如果你覺得買它不如買個surface pro或者surface book,甚至不如買個ipad……
那你不是它的目標用戶。
如果沒有主力電腦,不建議拿它當主力。
2、surface go適合拿來娛樂嗎?
雖然我拿他玩過遊戲,掛機過WOW小寵物,但是體驗並不好,如果你想娛樂,請出門左轉apple。
3、同價位為什麼不選ipad/ipad pro?(或ipad和surface go選哪個?)
阻止我選擇ipad或者ipadpro的原因只有一個,輸入法。
ios系統不支持外接鍵盤第三方輸入法。
對文字工作者來說,這是無法克服的生產力障礙。
ipad在很多方面都已經算是有生產力了。
但偏偏在最基本的素材搜集、文字輸入、資料整合和構思方面,依然短板到令人髮指。
如果你有這種需求,就別考慮ipad了。
沒有這種需求,我一般都推薦ipad。
就算是買來沒用,至少可以愛奇藝。
4、surface go能用來幹什麼?
它能完全勝任的有:文字處理、微軟三件套辦公、簡單娛樂。
勉強勝任:adobe全家桶、低畫質遊戲。
無法勝任:其他任何性能要求高的任務。
5、surface go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小、輕、無風扇。
它是一個完整的windows系統,理論上一臺電腦能幹的事情它都能幹,只是慢點。
6、學生黨記筆記、上課,適合surface go嗎?
學生黨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ipad。
7、surface go的配件值得買嗎?鍵盤、筆使用體驗如何?
鍵盤是我用過的,行動裝置上最舒服的鍵盤,幾乎沒有之一……
雖然其實比正常鍵盤尺寸小一點,但是使用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如果有文字輸入需求,必買。
筆使用體驗一般,不如apple pencil,有繪畫、手寫需求的買。
8、surface go品控怎麼樣?
據說surface一直有品控問題。
但是我沒有遇到。
畢竟surface go是無風扇的,沒有縫隙,不會進灰……
三、寫在最後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設備可以滿足所有需求。
關鍵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我一直認為,行動裝置首先要便攜,其次才是其他。
10寸的surface go,是win陣營最便攜的設備,幾乎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