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在第11屆海洽會上,首屆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論壇舉行,這將為省會經濟圈招才引智帶來哪些幫助?
在9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楊富基介紹,濟南市以「海洽會」開幕為契機,高標準定位,成功舉辦了「首屆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論壇」。論壇以「選擇齊魯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全國27所「雙一流」高校就業中心主要負責人、28家知名企業代表、省人社廳、省會經濟圈7市組織人社部門負責人參會,共商人才發展與合作。
論壇期間,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與國內知名高校、省內重點企業聯合成立了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聯盟。藉助聯盟力量,校企地三方合作初見成效,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等6所「雙一流」高校與浪潮集團、山東三箭集團等我省10餘家知名企業籤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重慶大學等7家「雙一流」高校與濟南、泰安等市籤訂了《高層次人才戰略合作協議書》。
楊富基介紹,聯盟成立的意義在於有效整合「雙一流」高校、知名企業和省會經濟圈城市各方資源,通過搭建校企地三方互惠互利的高層次人才合作平臺,在人才信息共享、創業交流、實習實訓、培訓合作和人才發展戰略研究方面實現深度合作,從而構建起高校、企業、地方三方聯動的新型互動模式。從長遠來看,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聯盟的成立,必將充分激發高校、企業與城市的優勢資源和發展潛力,形成具有省會經濟圈鮮明特色的人才工作新機制,有效促進和推動省會經濟圈城市與各重點高校的深度合作、共贏發展。
楊富基介紹,下一步將發揮省會經濟圈校企地合作聯盟這一優質資源平臺優勢,細化三方合作內容和合作重點,深入開展交流互訪、協同合作,推動實現共贏發展。一是加快推進人才信息交流共享。採取交換數據接口等多種方式,打通校企地三方及省會經濟圈7地市間高層次人才信息對接通道,打造統一的產學研信息平臺,匯聚人才需求、生源信息、校企合作、科研項目等供求信息,提供精準化人才項目共享檢索、匹配服務。二是深入推進產業人才聯合培養。聚焦各市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精選行業龍頭企業,對接高校中契合度高的優勢學科,通過共建創新平臺、實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共同申報科研項目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多領域合作,促進專業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