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消費警示:「註銷校園貸」是新騙局
來源:
遼瀋晚報作者:
編輯:
李瑩打電話通知有9000元「校園貸」未還,按要求操作可註銷貸款記錄……一輪操作後,原本沒有校園貸卻被騙走6萬餘元。
近期,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了「註銷校園貸」的新騙局,不少在校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被騙金額少則幾千,多則幾十萬。
10月2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提示廣大青年學生「擦亮雙眼」,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註銷校園貸」
是場新騙局
2020年10月8日,小陳突然接到一個自稱是某貸款公司客服的電話,對方稱小陳在大學期間借的一筆9000元「校園貸」未還,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園貸款,如果小陳再不還,將影響到個人徵信。
雖然小陳在上學期間並沒有借過校園貸,但是由於對方提供的信息絲毫不差,這讓小陳很驚訝。對方提出只要按其說的操作,小陳的貸款記錄就會註銷,個人徵信也不會受影響。
在對方的指導下,小陳向多個APP申請了貸款,最終申請到三筆總計65000元的貸款。隨後,按照對方的要求,將貸款分別轉到三個陌生的個人帳戶裡。小陳按要求操作後,對方又要他把下載的APP都刪除。此時,小陳才發覺事情不對勁,趕緊把之前貸款的APP一一打開核對,結果發現,一個下午就損失了6萬多元。
據了解,「註銷校園貸」詐騙手法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針對有註冊網貸平臺帳號或有貸款記錄的,騙子會聲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註銷帳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二是針對無註冊網貸平臺帳號或無貸款記錄的,騙子則稱「你的身份信息被盜用註冊了網貸帳號,需要配合註銷,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
「套路貸」改頭換面
「培訓貸」等不斷出現
雖然國家加大了對不良「校園貸」的整治力度,但「套路貸」仍然深潛校園。一些不法機構為了逃避監管部門的查處,進行改頭換面,有的打著「培訓貸」「創業貸」「求職貸」「畢業貸」等旗號,採取更為隱蔽的營銷手段,繼續向在校大學生違規放貸;有的則披上了分期購物商城或者貸款超市等「馬甲」來打掩護,但本質仍是不良「校園貸」陷阱。
大學生小李想買一部最新款的手機,通過QQ群轉發的廣告找到了某公司的線上貸款平臺,順利辦理了一筆5000元的貸款。因小李無法按期歸還貸款,短短6個月,貸款便從5000元增長到十幾萬元。由於害怕,小李瞞著所有人,直到恐嚇簡訊接連出現在家人、朋友的手機上。最終,小李在父母的幫助下選擇了報案。經公安機關調查發現,該公司在一年內,「套路」了700多名在校大學生。
若不慎陷入「校園貸」
可撥打110報警
為保護廣大學生的財產安全,避免陷入「校園貸」陷阱,中消協向廣大青年學生發出警示:警惕「註銷校園貸」騙局,不向陌生帳戶轉帳。同時要樹立正確消費觀念,辦理貸款務必做好前期工作。
中消協稱,相關部門並沒有推出所謂的「註銷校園貸」操作,個人徵信信息也無法人為修改,只要大學生借款後能夠按時還清貸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徵信。大學生如果對個人徵信存在疑問,可通過當地人民銀行徵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信息服務平臺或是撥打徵信中心客服電話等官方渠道進行諮詢。
如果確需申請貸款的,一定先和父母溝通,並向正規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業務。對借貸機構廣告宣傳中的「免費」「優惠」「打折」等內容要多留個心眼。同時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以及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不掃描不明來源的二維碼,也不輕易向他人透露家庭住址、宿舍地址、父母聯繫電話等信息。
中消協提示,如果學生們不慎陷入不良「校園貸」陷阱,可直接撥打110報警求助。
遼瀋晚報記者 董麗娜
北國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複製、編輯或發布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伺服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