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郭敬明拍攝的《少年之名》MV被質疑抄襲SixTONES的歌曲MV,隨後,郭敬明轉發此條微博,並回懟道,「我沒看過一秒鐘你說的這個MV。除了在水上跳舞有什麼一樣?在水上跳舞的MV全世界有多少?水舞間不好看嗎?」
激烈直白地回懟,讓原本質疑郭敬明抄襲的網友也紛紛偃旗息鼓。
2006年,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被判決構成抄襲。
此後,抄襲這個標籤似乎一直貼在了郭敬明身上,似乎每一次作品的面世都是抄襲拼湊而來。
無獨有偶,大張偉的歌曲也被網友指責過抄襲,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王思聰的置頂微博,就是關於原創對大張偉抄襲的梳理。
除此之外,還有李袁傑的《離人愁》、花粥的《出山》等作品,也被網友指出抄襲。
在原創者面對網際網路海量信息,無法辨認抄襲的情況下,民間自發的「反抄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原創者積極保護自身的權益。
但某些時候,一些反抄襲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
電影《少年的你》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被指融梗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電影上映後,網友紛紛跑到主創人員微博私信中留言甚至是謾罵。
更甚至,言辭激烈地指責一些影評人,聲稱他們在為電影「洗白」。
不論劇本是否融梗,即便是融梗,也是作者的過失,與演員無關,不能因為劇本而去忽視他們精彩的表演。
如今,網上在對待抄襲一事上,似乎秉持著這樣一種看法,即我覺得你抄襲,那你就是抄襲了,那我就來找你抄襲的地方。
大多數時候,人們的非理性總會佔據上風,它驅使著人以一種主觀、偏激的方式去對待客觀現實。
民間反抄襲是值得點讚的,但立場先行下的反抄襲卻是不值得鼓勵的,它在無形之中誤傷了原創者,也一次次地將人們的情緒推向高潮。
如此反覆,只會打擊人們對於反抄襲的熱情。
圖源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