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科技
S/PDIF標準——該標準定義了一種串行接口,用於在DVD/HD-DVD播放器、AVR和功率放大器等各種音頻設備之間傳輸數字音頻數據。當通過模擬鏈路將音頻從DVD播放器傳輸到音頻放大器時,會引入噪聲,該噪聲很難濾除。不過,如果用數字鏈路代替模擬鏈路來傳輸音頻數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數據不必轉換為模擬信號就能在不同設備之間傳輸,這是S/PDIF的最大優勢。
該標準描述了一種串行、單向、自備時鐘的接口,可互連那些採用線性P CM編碼音頻採樣的消費和專業應用數字音頻設備。它是一種單線、單信號接口,利用雙相標記編碼進行數據傳輸,時鐘則嵌入數據中,在接收端予以恢復。此外,數據與極性無關,因此更易於處理。S/PDIF是從專業音頻所用的AES/EBU標準發展而來。二者在協議層上一致,但從XLR到電氣RCA插孔或光學TOSLINK的物理連接器發生了改變。本質上,S/PDIF是AES/EBU格式的消費型版本。S/PDIF接口規範主要由硬體和軟體組成。軟體通常涉及S/PDIF幀格式,硬體則涉及設備間數據傳輸所使用的物理連接媒介。用於物理媒介的各種接口包括:電晶體與電晶體邏輯、同軸電纜(以R CA插頭連接的75Ω電纜)和TOSLINK(一種光纖連接)。
S/PDIF協議——如上文所述,它是一種單線串行接口,時鐘嵌入數據之中。傳輸的數據採用雙相標記編碼。時鐘和幀同步信號在接收器端與雙相解碼數據流一同恢復。數據流中的每個數據位都有一個時隙。時隙以一個躍遷開始,並以一個躍遷結束。如果傳輸的數據位是「1」,則時隙中間還會增加一個躍遷。數據位「0」則不需要額外躍遷,躍遷之間的最短間隔稱為單位間隔(UI)。
S/PDIF幀格式——首先驅動數據的最低有效位。每個幀有兩個子幀,分別是32個時隙,共64個時隙。子幀以一個前導碼開始,後面跟隨24位數據,最後以攜帶用戶數據和通道狀態等信息的4位結束。子幀的前4個時隙稱為前導碼,用於指示子幀和塊的開始。前導碼有三個,每一前導碼均包含一個或兩個持續時間為3UI的脈衝,從而打破雙相編碼規則。這意味著,該模式不可能存在於數據流中的其他地方。每個子幀都以4位前導碼開始。塊的開始用前導碼「Z」和子幀通道的開始「A」表示。前導碼「X」表示通道「A」子幀的開始(不同於塊的開始),前導碼「Y」表示通道「B」子幀的開始。
來源:今日電子期刊
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實踐
廣播百科 | 技術資訊
投稿郵箱:cnradiote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