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2021-01-08 新高考前沿

回想自己當年參加高考時,知道分數後,決定上什麼大學。選定大學後,再查查它的哪個專業最強,哪個強就報哪個,也就是所謂的走一步看一步。

各位家長,你們現在也是否也處於這種狀態:對孩子的個性、興趣、未來職業生涯規劃,還沒有那麼清晰明確的認識與定位,想要騎驢找馬,走一步看一步。

但是……

新高考,它就這樣來了!

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原因,以及選科建議與高中學習指導。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

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01正文開始:

我們高中的所選科目,決定著我們未來大學學習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那麼,新高考到底該如何選科,才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兼顧大學專業,成了每個家長關心與糾結的問題。

想選物理,可報專業多,可是又怕孩子學不會;想選物理、化學、生物這個最熱的組合,又怕學霸太多,競爭太激烈,淪為「炮灰」。

我們「前怕狼,後怕虎」,歸根結底在於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

因為大多數家長與考生,尤其是農村,對於新高考的認識還不足,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未進行考量,那麼在新高考選科時,對於到底該選擇哪三門科目,就沒有明確的目標與結論。(這裡沒有惡意,只是實事求是,相比於城市,農村家長普遍文化水平略低,學歷水平略差,請大家見諒,若引起不適,抱歉)

所以哪怕面對在決定孩子未來命運的新高考選科這麼重要的事,很多家長與考生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直到選科截止時間,依然猶豫不決,患得患失。而在選科過程中,更是隨波逐流,主意不定,直到最後選科完成,所選組合猶如一種運輸工具「四不像」,不倫不類。(有這樣一種運輸工具:不像拖拉機,不像三輪車,不像馬車,也不像汽車,我們親切的稱它為「四不像」。在農村曾經一度非常流行,不知各位有沒有見過?)

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一類考生,選科時無認知、無喜好、無目標、無職業生涯規劃,選科之時十分迷茫,稀裡糊塗,隨波逐流猶如鸚鵡學舌,其實這是一種「從眾心理」。

02「從眾」選科:

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表現為做決定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尤其是我們猶豫不決時。

新高考改革的初衷就是因材施教,在新高考改革過程中,要求家長與考生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這對於大部分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來說,是難度非常大的。

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在家長文化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哪有什麼職業生涯規劃。所以新高考選科時,並不清楚將來想要學什麼,也不清楚,想報專業與你所選科目之間的關係。

這個時候從眾心理在選科時,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形:

1.同桌選啥我選啥

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些孩子做出選科的標準就是同桌選啥我選啥,這並不是個例。當他們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時,作為高中階段關係最好的同桌,就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這種選科方式有很大的盲目性,對於16、17歲的孩子來說,選科確實是個非常難的課題,所以家長和學生都需要提前學習選科的相關知識,理性進行選科。

2.哪個組合選的人多我選啥

在選科時,從眾心理最顯現的情形表現為:本來成績很優秀的學生,看到別的學生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組合,自己也就跟著去選擇,出發點並不是出於喜歡與職業生涯看規劃的考量,而是覺得自己選擇別的組合,仿佛就會變成學習不好的學生一樣。

這是一種更廣泛的從眾心理,哪種組合選的人多,一定是最好的組合,這一點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這種組合,適不適合自己,心裡卻並不清楚。

那麼,在賦分模式下,這種選科方式的危害非常大。物化生這種學霸扎堆的組合,賦分科目比如化學,很可能出現自己考了90分,但很多學霸考考的更高,自己賦分變低的情況。

人是社會型生物,從眾心理是大多數人普遍的現象。盲從型選科:表現在選科上,即學生選擇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性,即學生與大多數同學選擇相同的選考科目,而忽略自身個體的獨特性。

當我們面對新高考選科時,缺乏理性分析,不作獨立思考,服從多數,隨大流走,這是極其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

03原因分析:

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一般於高一下學期就要確定自己的選考科目,對於十七八歲的他們來說,有些過早了。

從學生身心發展來講,十七八歲的年齡在心智與心理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此時選科往往帶有不自覺性。

而新高考配套教育之一的生涯規劃教育,目前還未普及與成熟,未能跟上新高考的腳步。

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中學教師進行引導,而中學教師在生涯測評工具的施測、測評結果解釋上,也未受過系統專業的訓練,更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探索與認識自身的興趣特長,這就造成了過於放開的選擇性與對學生個性化成長要求的現實脫節。

那麼新高考選科時,到底該如何選科呢?高中學習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呢?

04「新高考前沿」選科建議:

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了解高中課程設置和學科特點,採取排隊法和漸進式,揚長避短。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心平氣和,做一個忠實的新高考學生選科記錄者。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只用最真實的案例來說話。這裡沒有臆想,沒有猜測,沒有大道理,只有真切的現實。因為這是10季失敗案例,所以她們各有各的不幸與失意之處,請勿對號入座,一些大實話如果引起不適,還請諒解。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
    選擇這個組合,就是在不了解新高考機制的情況下,盲目選科的結果。相當於親手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跳進去,還用水泥砌起來,到了賦分與高考報志願時會感到「痛」。歡迎走進今天的「新高考如何選科」專欄《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又名《新高考盲目選科史化生,賦分報志願時會很痛,這組合輕易別碰》。
  • 選錯科目後悔一生,新高考如何選科指導
    02新高考選科模式傳統的文理分科:理化生和政史地,高中生只需要二選一。與以往傳統的文理分科不同,新高考取消文理科,實行「6選3「(浙江「7選3」)或「2選1+4選2」等模式。「6選3「(浙江「7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浙江多一門「技術」)。這意味著,將有20種不同的組合供學生選擇。
  • 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
    我們面對35種組合,或者20種組合,或者12種組合的新高考選科模式時,選擇太多,讓我們眼花繚亂;新高考實施過程中,每個學校具體操作辦法又不同,讓我們無所適從;「賦分制」與「保底政策」,各種「新名詞」讓我們理解起來難度叢生。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 廣東高一學生開啟「新高考」選科
    最近高一年級學生開始選科,預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人很多。」最近,廣州中學教師李青在忙著給學生選科做輔導。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之一,廣東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 第三批新高考省份選科數據曝光!選科為何出現如此大差異?
    近日,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2021年選科數據曝光!這些省份高考選科情況如何?對於低年級考生來說有哪些參考價值?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2021年,新高考改革省份有: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新高考模式:「3+1+2」,3+1+2模式中的「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數外,所有學生必考;「1」為選考科目,物理或歷史、每門滿分100;「2」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
  • 新高考選科,具體的某個專業選科規則可輕易變動,於教有利否?
    關於新高考選科,有的高校在2020年選科時,對於某些專業要求選擇「物理或化學均可」,今年卻又變成了「只能選物理」,直接去掉了化學。難道說2020年這些專業中選擇「化學」的同學已經無法適應這個專業的變化了?有些2020年不限選科的專業,今年卻又變成了必須選物理。
  • 新高考政策下,「物化生」就是高考選科的「王炸」組合?
    一提起高考選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原因很簡單:可選擇的專業超過97%,受到的限制少,未來就業面廣……然而,新高考改革後,無論是「3+1+2」模式還是「6選3」模式,不能再以片面的因素去選取科目,否則,將會對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困惑和影響
  • 新高考選科你選的哪幾科?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怎麼樣?
    新高考選科你選的哪幾科?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怎麼樣?可以報考哪些專業?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物化地」選科組合 專業覆蓋率:95.84% (數據測算來源於部分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考生選考數據,供參考) 科目關聯度:地理又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組合方式背誦內容較少,符合理科學習「少背誦、多理解」的特點,該組合的學習科目之間關聯度較高。
  •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大數據告訴你,怎麼選科更容易拿到高分?
    ▼北京新高考選科數據分析 於是有些各科均衡的學霸,除了選擇物理確保專業方向,剩下的兩科避免同時選擇化學和生物,從而避開和其他學霸的正面衝突,且在新高考第一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20北京高考第一名的王同學,考了722分,她選考的三科是:物理、歷史、地理。她選考的3科都拿到了滿分。
  • 新高考下不同選科組合究竟可報哪些專業?選科問題一網打盡!
    今年,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市正式落地實施新高考,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的21屆考生有了可參考的方向。 但真正難的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考生,2021年廣東、重慶、湖北、湖南、河北、遼寧、福建、江蘇也即將落地新高考改革。
  •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如何選科?老師: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吃虧
    目前已有14個省市啟動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會成為全國高考的全面發展趨勢,「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將首要面臨「選科」這一大問題,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科目組合就有12種,那麼如何選科最為合理?
  • 新高考3+1+2模式下學生怎樣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其中數字「3」代表 「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三科分值均為150分,以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1」為必選科目,學生只能在物理和歷史2個科目中選擇一個科目,且只能選擇1個科目,分值為100分,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2」為任選科目,學生可在剩下的4個科目
  • 藝術選科|3+1+2新高考藝術學門下設計學類12個專業選科要求公布
    近期,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湖南有56.84萬人報名2021高考,較2020年增加3萬人。其中物理科目佔比51.32%,高於歷史48.68%。
  • 新高考實施後選科情況如何?北京、天津、山東2020年選科數據揭秘
    作為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北京、天津和山東2020年高考為3+3模式。對於2021屆及高一高二的低年級考生來說,首年新高考的寶貴經驗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那麼,作為第一年實施的新高考政策,各省份選科情況如何?哪些科目選考人數更多?我們整理了相關分析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
  • 江陵縣新高考選科指導中心
    江陵縣新高考選科指導中心  第三步:保存。  考生填寫志願信息後,須點擊「提交保存」確認志願生效。「提交保存」在頁面頂端和尾端均有顯示,點擊其中任意一個均可。特別提醒考生:未先點擊「提交保存」進行保存操作而直接進行鎖定志願操作的,將無法保存當次所修改或填報的志願信息。  第四步:核對。  考生保存志願信息後,可點擊「瀏覽考生志願」仔細核對志願信息。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 物理、歷史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那麼面對新高考「3+1+2」該怎樣選科?
  • 新高考改革下學生如何選科 銘師堂教育升學e網通來助力!
    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市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全面實施新高考,累計覆蓋1500多萬高中生,其他省市也將陸續加入。新高考制度最突出的就是選擇性,賦予學生考試選擇權、學科選擇權、課程選擇權、學校選擇權和專業選擇權。
  • 新高考改革下選科難題如何解決?升學e網通來助力!
    截至新高考制度最突出的就是選擇性,賦予學生考試選擇權、學科選擇權、課程選擇權、學校選擇權和專業選擇權。但當高考提供多選項時,學生們有選擇能力嗎?  雖然新高考改革讓高中生對學科有了更大的選擇度,但老實說,高中生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有限的,不少同學實際上並沒有特別喜歡、特別熱愛的學科,還是像以前那樣依據老師、家長的想法以及大學的專業要求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