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水滴籌
競選理由:
「水滴籌」是2016年7月創立國內首款免費大病社交籌款工具,「水滴公益」是2018年4月獲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組織網際網路募捐信息平臺。目前水滴公司全平臺註冊用戶超過5.5億,獨立付費用戶數超過1.6億,水滴籌已成功為80萬多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的籌款服務,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00億元,捐款人次超過3.4億。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民眾的公益意識增強,以水滴籌為代表的個人求助籌款平臺,以水滴公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慈善募捐平臺,將為全民公益的到來創造了良好條件。
案例說明:
當人們不幸罹患大病資金緊缺時,向親朋好友求助是一件普遍而符合情理的事情。然而傳統的逐一溝通求助方式,困於時間、空間、人力、溝通方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效率較低,難以有效、及時地籌到醫療費用。水滴籌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及社交工具,為緊缺醫療資金的大病患者提供免費的個人求助籌款工具,有效地解決了這些痛點,提升醫療資金的籌集效率,縮短從發起求助到收到款項的時間,降低求助信息的傳播成本,讓大病患者能夠及時得到幫助。
對於籌款人而言,水滴籌通過將個人求助信息的發布與操作移動化,讓發起求助的成本大大降低,來自三、四線城鎮甚至偏遠山區的人,都可以通過水滴籌進行自救。為了更好地服務緊缺醫療資金的大病患者,水滴籌儘可能地簡化了操作的步驟、降低了操作的難度,推出了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水滴籌App等多個個人求助發起入口。
對於捐款人來說,通過自己的熟人社交網絡接受到求助信息,真實性、可驗證性更有保證,善行效果可以快速得到有效反饋,比起傳統慈善項目更能打動人。同時,僅通過微信支付就可以進行捐款的便捷支付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捐款門款,讓指尖行善、隨手慈善成為可能。
公益成果一:為80萬+大病患者搭建救命通道 將隨手公益帶入大眾生活
截至2018年10月,水滴籌已成功為80多萬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的籌款服務,累積籌款金額超過100億元,捐款人次超過3.4億。
水滴籌幫助了身患惡性腫瘤的清華少女,創造了一個小時籌集60萬救助資金的奇蹟;挽救了患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五歲女孩,呵護稚嫩的花朵不至於過早地凋零;救助了患急性白血病的退休教師,守護著紅燭搖曳的燈火不會孤獨地熄滅。每一天,水滴籌都會接到這樣的病例,成千上萬人因為同樣的目的,聚集在了一起,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呵護著脆弱的生命,頑強地生長。
當公益不再是遙遠而模糊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能改變世界的力量,水滴籌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公益事業中來。明星楊穎(Angelababy)、張歆藝、袁弘、金晨、譚維維等,都曾在自己的朋友圈及微博上,通過水滴籌獻出過愛心。民眾與公益的距離在不斷地拉近,在整個社會上營造起健康積極的「愛心生態」,讓愛在每一個人中間傳遞,匯聚起巨大的力量,為更多人送去福音。
公益成果二:線下志願活動 讓公益溫暖遍及全國
水滴志願者最初是由全國各地在水滴籌得到幫助的大病患者自發組成,目前已覆蓋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400多個城市,擁有志願者15000+名。1年多時間裡,水滴志願者在全國各地開展了近800場公益活動,參與幫扶人數達到10萬人。
(1)水滴志願者走進社區、山區、養老院,他們為社區人群提供義診服務。
(2)「陽光病房——大病兒童寓教於樂系列活動」:水滴志願者每周都會到全國各地的醫院,陪伴住院的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讓他們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也能保持學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幫助他們順利回歸學校、回歸社會。
(3)「水滴溫暖傳遞計劃」:水滴志願者最早的一批來源於經歷過大病的家庭,他們希望能把收穫到的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人,通過大病患者探訪,為他們帶去溫暖和鼓勵。
(4)「水滴之家」:水滴在全國各大三甲醫院附近建立了水滴愛心廚房,幫助病友們解決吃乾淨飯、健康飯的需求,為病友及其家屬提供方便。
公益成果三:扶貧助農 為農村經濟造血
為響應國家「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號召,水滴籌推出了精準扶貧電商平臺——水滴集市,旨在通過電商助力消費扶貧活動,打破了地域和時空隔離,填平城鄉差距「鴻溝」。自2017年1月上線以來,總計銷售額近2500萬元,共為全國53個貧困縣農民售賣小米、蜂蜜、山藥、土豆、柿餅、枸杞、黑芝麻等各類土特產品超過800萬元,數千個貧困家庭受惠於水滴集市的助農電商項目。
獲得獎項:
《中國信息技術公益發展白皮書V3.0》水滴籌案例收錄
第十四屆(2017)中國慈善榜「年度十大慈善項目」
第七屆中國公益節「2017年度公益創新獎」
水滴籌榮獲中國慈善榜「年度十大慈善項目」
水滴籌「戴上口罩一起藍」深圳觀影會
水滴籌累計籌款金額突破100億
水滴互助探訪會員
註: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餘璐、賀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