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2020-12-18 騰訊網

撰文|趙立波

最近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卻獲得了少有的安靜鄉居時光。北方的大雪依舊在覆蓋,看不出絲毫的春意。於是在書櫃裡找來過去的幾本藏書,以此打發無聊的鄉居歲月。還好,有一部《曾國藩日記》。一部好書,就是錘鍊人的精神頭,在迷茫或者脆弱之時能夠喚醒志氣,改造自我,無疑《曾國藩日記》顯然有這樣的指引作用。

曾國藩日記

那麼問題來了,一本古人的日記能指導人什麼呢?日記不就是流水帳嗎?這當然是現代人的觀點。在清代,寫日記,更多的是用於改造思想和修正自我缺陷,以提高自我修養。

當然,日記是天天要寫的,一般人很難做到持之以恆,因此經常中斷。青年時期的曾國藩最初也犯了浮躁不能有恆寫日記的毛病,但是後來隨著信心的增強,數十年寫日記未曾一日中斷,如同血肉長到了一起,成為了生活之中絕對不能缺少的一個東西。

道光十九年(1839)曾國藩對此前中斷日記給出自我解釋:「誤置箱內,不能逐日取出,隨意記載。」這時他對寫日記還未上升到一定高度。而且恢復寫日記後也大多是流水帳的請客吃飯的瑣碎,沒有太多可觀和留給後人什麼學習意義。

日記內容

道光二十六年,(1840)他開始重新定義自己寫日記的方向「:茲擬自今以後,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又作應酬字少許;辰後,溫經書,有所知則載《茶餘偶談》;日中讀史亦載《茶餘偶談》;酉刻至亥刻讀集,亦載《茶餘偶談》;或有所作詩文,則燈後不讀書,但作文可耳。」

此後他加大了在日記中對於自己思想言行的反省,希望通過寫日記達到「慎獨」的功夫。所謂慎獨,就是沒人監督情況下,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思想上的退步。因此「每日有日課冊,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筆之於書。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此外他與朋友相處時由於脾氣秉性差異難免經常發生摩擦,甚至打架。在堅持深度寫日記反省後,他經常會把這種情況進行反思,清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往往這時候,寫完日記就去找朋友當面賠禮道歉,最終升華了許多友誼。

曾國藩書法

在日記中,雖然每天都篇幅並不十分長,但是都能切中要害,大部分都是圍繞「戒」字開始。對於自己以前經常動不動就誇讚別人,違心客套的浮誇,他也自我反省「試思此求悅於人之念,君子乎?女子小人乎?」痛嗎自己就是孔夫子筆下的「巧言令色鮮矣仁」的行徑。

因此發誓要做到「我誠能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語,積久人自知之。不贊,人亦不怪。苟且有試而譽人,人且引以為重。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言矣!欺人自欺,滅忠信,喪廉恥,皆在於此,切記切記!」《曾國藩日記》

此外,戒的範疇越來越大,戒色、戒菸、戒出門,這些都成了終日考驗自我的硬扛。

如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在日記中說:「申正,赴何子貞約。座間太隨和,絕無嚴肅之意。酒後,觀人圍棋,幾欲攘臂代謀,屢懲屢忘,直不是人!」按照現在人來看,曾國藩這個普通聚會這樣自然隨和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他全力研究理學時,就認為這樣的自己就不像個人,可知約束嚴肅的緊張程度。

曾國藩家書

戒菸上,他確實下了一番決心。從真正開始寫日記後,他就發誓必須戒菸,「客去後,念每日昏痼,由於多吃煙,因立誓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果再吃煙,希望他自己被神明處死。然而,由於多年吃煙且菸癮極大,第二天曾國藩就感受到了極大痛苦,以至於像斷奶的孩子一般「失乳彷徨」。就是在日記的堅持咬牙下,曾國藩堅持住了。在戒菸的二十多天後,他日記中終於可以輕鬆寫下:「吾自戒吃煙,將一月矣,今差定矣。」通過日記的決心監督,他發現了自己戒菸都可以辦到,其他事情只要咬牙堅持也必能做到「遏欲之難,類如此!不挾破釜沉舟之勢,怎麼能有效果。」

直到多年後,曾國藩在開導弟弟時,還將此作為例子:「即以餘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二月二十日立志戒菸,至今不再吃,可見無事不可變也。」

曾國藩信箋

雖然不斷在日記中精進,但是做為三十多歲的男人,依舊存在血氣方剛,鬥氣鬥狠。一次與朋友再度發生衝突,過後曾國藩在日記中反省寫道:「本年立志重新換一個人。才過兩天,便決裂至此,雖痛哭而悔,豈有及乎!」此外,他對於自己的言語和想法也都進行批判:「午正,金竹虔來長談。平日遊言、巧言,一一未改,自新之意安在?」

「何丹溪來,久談,語多不誠。午正,會客一次,語失之侫。是日,與人辦公送禮,俗冗瑣雜可厭,心亦逐之紛亂。尤可恥也。」

此外包括多看幾眼美女也要罵幾句自己禽獸,甚至因為缺錢導致做夢,看到人家得到金子,自己夢中非常羨慕也要罵自己一番。總之曾國藩的日記就是在不斷自我監督之中走向完成的,而這本書也折射了一個人一輩子堅持一件事的重大作用。因此,曾國藩一生最推崇的就是「有恆」。認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就一件事,他說:「有恆為作聖之基。」

在給幾位弟弟的信中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目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畫像

因此有恆的功夫就是成就一切大事的基礎,曾國藩說:「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驅馳,為一代之偉人。」雖然倦怠和懶惰是人性弱點,曾國藩也同樣面臨這樣問題,因此他將自己學習書法心得進行了類似比喻:「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同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堅持到底就是曾國藩日記最大特色,而不斷堅持改造自己最終成了曾國藩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儘管這樣,他從年輕到晚年的日記依舊是批判自己的不足。

數十年如一日的日記,讓他在當時劇烈震蕩時代一直缺乏安全感,經常在日記中寫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

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經常在日記中寫下許多遺憾:「念生平所作事,錯繆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學問一無可取,後世將譏議交加,悔愧無及。」

曾國藩箴言

去世的前兩年,他依舊在反省自己:「日內因眼病日篤,老而無成,焦灼殊甚。究其所以鬱郁不暢者,總由名心未死之故,當痛懲罰之,以養餘年。」

在去世前的日記中他批判自己說:「餘精神散漫已久,凡遇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這也成了他日記最後的一段話,也是這部日記讓人引發無限感慨的結尾。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是個怎樣的人物?堅持寫了十八年日記
    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斷斷續續大約寫了18年。尤其後期從鹹豐八年(1858)開始直到病逝,十四年間,日記無一天間斷。曾國藩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近百年來有無數的人傾心於解讀曾國藩人生成功的密碼,甚至成為一門方興未艾的「曾學」。
  • 定的目標總是完不成?看下曾國藩是怎麼從凡夫俗子變成一代聖賢的
    一、曾國藩年輕時反思自己的缺點1840年曾國藩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一職,翰林主要目標是讀書養望,日常沒有具體工作,曾國藩樹立了學做聖人的目標。他認為自己有幾個毛病需要改正。(一)靜不下心,沒有恆心曾國藩在自己的日記裡記載,在翰林院工作前40天,除了寫幾封家信和一篇文章之外,天天串門聊天,飲酒下棋。
  • 曾國藩:成大事的男人,能在這3件事上控制自己,普通人狠不下心
    一、對生活自律,對種種惡習「下狠手」曾國藩年少時資質平平,讀書也總是記不住,甚至還被一個小賊嘲笑愚笨,而且他還有很多壞習慣,比如嘴碎、浮躁、愛吸菸。不過後來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業,就在於曾國藩在反省自己後,決心要控制自己的內心,保持生活的自律,對種種壞習慣「下狠手」。曾國藩後來經常打坐、讀書、寫日記,來不斷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惡習。
  • 曾國藩:自省增慧,修身養德,奠定人生大格局
    曾國藩常讀明代吳與弼的《日錄》,吳與弼把自己的《日錄》稱為「日新簿」,「日夜痛自點檢且不暇」。清代唐鑑每夜必記「日省錄」數條,曾國藩「甚欲學之」。曾國藩的日記按傳統陰曆紀日,主要有三種樣式,分別為「求闕齋日記」「無慢室日記」「綿綿穆穆之室日記」,從日記的命名即可看出曾氏的自省和道德追求。
  • 名人推崇的《曾國藩文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
    他,就是曾國藩,他將一生的智慧和成功經驗,凝聚成了眼前這套《曾國藩經典文集》。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毛澤東、蔣介石均在青年時讀曾氏日記、奏摺,參悟到受用一生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
  • 白巖松:我曾抑鬱5年,3次想要輕生,卻被曾國藩一句話點醒
    但他曾在一檔節目中披露,自己曾經是抑鬱症患者,而且時間長達5年,期間更是3次自殺,最終是曾國藩的一句,讓自己走出困境。花未全開月未圓1992年,在工作上受挫的白巖松日漸抑鬱,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後腦勺出現了斑禿,就去問家人。原來他們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敢告訴他。
  • 《曾國藩傳》:掌握1個底層邏輯+12條軍規,你也能上演屌絲逆襲
    之前,魚哥在他寫的文章裡提到自己把《曾國藩傳》讀了30遍。這引發了我的好奇,書中到底藏有什麼寶貝,值得魚哥讀了30遍而且還樂此不疲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買了這本書來看。沒想到自己開始看了以後就停不下來,只因當中真的藏有很多寶貝。
  • 曾國藩為了戒色,用了一招笨辦法,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
    自古以來能夠成大事的人們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的嚴苛,而且即便是別人知道了他們的辦法也不一定能夠實行的起來,就像清朝末年的大臣曾國藩一樣,他為了讓自己的有限的生命能夠得到更大價值的發揮,對自己的要求簡直就是非常人,據說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在處理事情,並且還寫日記總結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實在人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遺言,在我辦公室50年,是我的人生指路明燈
    可以說曹德旺用他的一生經歷,詮釋了一個企業家的偉大品格,也驗證了他的那句:「曾國藩的12遺言,讓我在50年裡百戰百勝。」曹德旺接受採訪提到 曾國藩說到曾國藩 ,江山不得不多說說他的故事,也是很有意思與哲理。
  • 三十歲之前碌碌無為,而後來身居高位,曾國藩是如何一步步逆襲的
    但是這樣大的變故對於曾國藩來說卻是喜憂參半。此時的曾國藩和其他年輕人一樣,心性浮躁,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很好奇,在北京頭兩年,他用太多太多的時間社交了。整日走東家串西家,後來他在自己的日記裡自省道:「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還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為人傲慢,修養不佳。
  • 曾國藩成就大業的訣竅,就是他一生堅持笨拙,不走捷徑
    其對後人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蔣介石學習他,梁啓超推崇他,李鴻章繼承他……當然,曾國藩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他不抽菸、不喝酒,成天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一邊忙著打仗,一邊在日記裡吐槽工作艱難、要回家種地……他很平凡,一如我們比如著名的曾國藩背書的故事
  •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2個「笨辦法」,簡單,很多人卻做不到
    而關於「戒色」這方面,歷史上,有一個名人堪稱教科書典範,他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他一生為官,為人廉潔正直,被稱為繼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然而這樣一個高度自律的人,也曾因女色所困。曾國藩在京為官時,為了搞好同僚關係,經常出入戲園酒肆,一來二去,竟招來了很多「桃花」,曾國藩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欠妥,於是開始迴避。
  • 曾國藩30歲前一無是處,高僧傳授四字訣,從此平步青雲
    影響蔣介石一生的《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花一點時間看他寫的家書、日記等文稿,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的管理、識人、交際、治家、教子智慧。有一天,他來到一寺廟請教高僧如何提升自己的氣場。高僧也不說話默默在紙上寫下4個字——神、敢、怨、傲。此後,曾國藩凡事奉行這四個字,將之當為座右銘,來自我警醒,從此平步青雲。為什麼農家子弟出身的曾國藩,最終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半個聖人」曾國藩也不完美,自創心法戒色,簡單卻很有效
    曾國藩喜歡寫日記,而且每天都寫,言簡意賅的將每天遇到的事情寫出來,他也從不在日記中美化自己,往往是心裡想什麼就寫什麼。他在日記裡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女色」!可以說為了戒掉這個壞毛病,曾國藩可是煞費苦心!
  • 中年的曾國藩,意識到自己這三個缺點以後,從此走向聖人之路
    堪稱聖人的曾國藩,對自己卻有這樣的評價。第一:年輕的浮躁,年輕的曾國藩三十歲剛到北京做官的時候。青年時代的曾國藩酷愛交往,在家待不住。卻讀書的時間少之又少。第二:為人傲慢雖說自己考秀才路程比較艱難,但是後來考舉人、進士都比較順利。在朋友圈中自己都是第一個考上的巨人和進士。進京做官之前,曾國藩曾請請教自己的祖父對自己有什麼評價和囑託,得到的評價是 既有才、做官也有遠大前途,唯獨身上有一股傲慢,改正之後會有更好的發展。隨之到了北京後,在生活的朋友圈中經常和朋友發生衝突吵架。
  • 都知道曾國藩非常的笨,那麼他自己是怎麼克服自己的笨的
    曾國藩雖然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但從其資質來看,著實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曾國藩有一點點「笨」。在湖南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國藩從小學習很刻苦,不背會一篇文章是絕不睡覺。有一天黃昏,曾國藩一直在背《嶽陽樓記》,可他怎麼也背不會。這時有一個小偷,偷偷潛入到曾國藩的家中,藏在曾國藩的書房房梁之上。
  • 曾國藩立志做戒色聖人,為何50歲納19歲小妾,有難言之隱
    那麼,一生「戒色」的曾國藩,為什麼晚年納妾是?從曾guofan的日記來看,他年輕的時候,和天下古今的男子一樣,喜歡美女在曾guofan城當翰林的時候,也邀請了一位朋友田敬堂家朋友的主婦的臉郊遊,曾guofan不由得看了眼回家後,曾國藩非常懊惱,日記中批評了7個大字:「看了好幾遍,無禮!」
  • 曾國藩31歲破而後立,堅持貫徹兩大法寶,讓他30年成就聖人知名
    寫日記,反省自身,是他破而後立的第一法寶 曾國藩從小不是天資超凡的人物,讀書百遍都不能全背,連他自己都說自己愚鈍,而這也是他一百多年來反覆被無數人學習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努力,永遠比聰明更重要。既然他可以通過「學做聖人」而變成聖人,那自己為什麼不可以?
  • 金剛簡:用什麼模板寫日記?
    為什麼要用模板寫日記呢?所謂的模板就是框架,用框架來進行填空式寫日記是為了進行重點反省,反省到位。為什麼寫日記?目前對於我而言,就是為了修身,進行自我反省。反省要到位,特別是自己的弱點,要進行自我反省。
  • 「克己」與「罵人」:蔣介石日記應該怎麼讀?
    原標題:「克己」與「罵人」:蔣介石日記應該怎麼讀? 我想講蔣介石日記的狀況,很多讀者都知道蔣介石有記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是從1915年開始,一直記到1972年,一共是57年。57年日記裡面丟掉4年,現在還保存下來是53年的日記。,從保存下來的日記看,蔣介石是用毛筆寫的,而且每天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