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來源: 汽車網評 作者: 李文健 2020-12-28 22:15
真是不到年底就不出大新聞。繼嵐圖之後,12月28日,東風汽車又拋出了一個大信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在華合資公司,即東風有限決定整合東風日產和東風啟辰,以及東風裝備和東風零部件。
整合之後,東風有限將擁有5大事業部,分別是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信息量說多不多,尤為值得我們關注的,則是東風啟辰納入東風日產管理,由獨立品牌變更為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旗下第二品牌。
簡而言之,是個三年多之後,啟辰由抱大腿轉而獨立,繼而再由獨立轉而抱大腿。此中種種,讓人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宣告了失敗?
啟辰宣告了失敗?
東風日產的野心,在破年銷百萬輛銷量之後,更是昭昭。2017年,東風日產啟辰獨立,變為東風啟辰,改了LOGO,改了設計,就連高層領導也改了。
這看似是東風啟辰決定放手一搏,但據小編了解,東風啟辰本質未變,技術上仍是主要沿用東風日產那一套;銷售的推銷上的遣詞造句,仍是以前的老一套,無非就是「這款啟辰XX車型,用的可是日產技術」等等;就連工廠流水線那是不變的味道。
銷量很慘澹。2017年,即脫離東風日產的那一年,東風啟辰仍有22.7%的同比增長,2018年、2019年銷量均持續走低,至於2020年,雖說有新品啟辰星的苦撐,也是無濟於事。
這麼一看,倒像是啟辰被迫出局,既沒了東風日產這條大腿,也沒有雙飛燕LOGO,融入不了東風大自主的陣營。
東風日產宣告了失敗?
戈恩事件之後,整個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處於一片蕭條之中,偌大的一個中國市場,東風日產所受到的影響極為巨大。
根據今年1-11月份的銷量數據顯示,東風日產累計銷量為100萬輛,而去年同期為104萬輛,同比有所下滑。下滑幅度雖然不算大,但東風日產的競爭對手豐田、本田均有著不同幅度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日產依舊無法改變以價換量的窘境,而在戈恩事件之後,日產甚至以價換量給品牌帶來的損害,所以,不出意外的之後,未來東風日產乃至整個日產都會著手出力此事。
無論如何,現在的東風日產處境十分尷尬。東風日產實現了百萬輛年銷量,啟辰自此獨立;而今,東風日產銷量走低,東風啟辰並回管理,會否是形成互補之勢,讓銷量成績單更為好看?
總經理宣告了失敗?
東風人事變動頻繁,多年以來,已為常態。2018年,在東風啟辰宣布獨立一年後,馬磊接替周先鵬出任東風啟辰總經理一職。
一個品牌從不獨立到獨立,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而且,在外界的眼裡,東風啟辰是最有可能扮演拯救東風大自主的唯一角色。豈料的是,自從獨立之後,東風啟辰業績連年下滑。
作為東風啟辰的話事人,馬磊估計也是拼盡了全力,2018年,啟辰T60上市,該車是東風啟辰獨立之後的首款戰略車型,主打智能互聯。可惜,智能互聯的概念本沒有太多炒作的價值,如今再看,智能互聯頂多可以給一款車型帶來一些附加價值,但若作為產品的唯一亮點乃至是品牌的唯一亮點,難以行得通。
歷經連連的失敗,馬磊又想出了另一辦法,推出啟辰星。這款被視作可以讓品牌實現逆襲的車型,市場表現十分不堪,月均銷量為2000-3000輛,情況比此前早已投放到市場的車型,更為糟糕。可以預測得到,倘若在2021年東風啟辰仍是不見起色,幾乎淪為東風風神一樣的境地。
東風啟辰不再獨立,歸於東風日產,馬磊何去何從,目前尚無定數。
汽車網評:沒有自己的東西,始終沒出路
失敗的經歷總是相似的,東風啟辰脫離東風日產後業績下滑,主要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過多的技術沒有過多的沉澱,想打造一個品牌談何容易。東風啟辰如此,東風風神也是如此。當然,也許不只是東風啟辰失敗了,失敗的還有東風日產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