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創12年新高 順周期板塊還能火爆多久?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數據寶

原標題 晶片有盲目投資和爛尾,工信部:建議兼併重組!大盤這一指數爆了,「淡定」板塊突然發力,釋放什麼信號?

針對目前晶片行業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工信部官員建議通過兼併重組的聚變效應來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上證50創12年新高,順周期板塊還能火爆多久?

工信部官員:建議晶片行業兼併重組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今天提醒,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並指出兼併重組是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低水平擴張,實現規模化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形式。

根據「國是直通車」報導,王志軍在今天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指出,前些年,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領域存在著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包括光伏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過重複建設,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製造方面的投資也被爆出造成巨大的損失,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

王志軍還指出,要看到兼併重組是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低水平擴張,實現規模化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形式。

他補充說,針對中國部分新興企業規模比較小、同質化嚴重、缺少全球領先的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等突出問題,建議通過兼併重組的聚變效應來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自從晶片被卡脖子以來,國內陷入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據統計,以「晶片」為關鍵詞在企業信息平臺「企查查」搜索發現,截至今年10月初,全國的晶片相關企業超過50000家,今年新成立的晶片公司就達12740家。

在轟轟烈烈的全民「造芯」運動中,淪為鬧劇的晶片項目不在少數,多個百億級項目的坍塌更是令人咋舌。今年半導體行業最轟動事件莫過於武漢弘芯資金鍊斷裂,項目隨時有停滯的風險,目前湖北省重大項目中已將武漢弘芯移除。2017年武漢弘芯曾號稱投資1280億元,要建成中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廠之一。

擬投資100億美元的成都格芯項目已停擺兩年半,近日被爆出或被韓國晶片企業接盤,該公司曾稱要建立全中國規模最大的12寸晶圓廠。

在陝西西鹹新區,原計劃投資近400億元,號稱要建設國內首個柔性半導體服務製造基地的陝西坤同半導體,在成立一年多後,於今年年初被曝出拖欠員工薪水。

今年6月,半導體界的「明星公司」南京德科瑪因資金不足進入破產清算及資產移交程序。2015年成立的南京德科碼,計劃投資超30億美元,用於生產電源管理晶片、微機電系統晶片等產品,規模堪比南京臺積電。

對於目前半導體行業爛尾現象,國家發改委已出手整治。在10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表示,針對晶片行業當前出現的亂象,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規劃布局。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發展原則,加強對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指導,有序引導和規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秩序,做好規劃布局。引導行業加強自律,避免惡性競爭。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加快落實國發〔2020〕8號文,也就是關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抓緊出臺配套措施,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環境,規範市場秩序,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建立防範機制。建立「早梳理、早發現、早反饋、早處置」的長效工作機制,強化風險提示,加強與銀行機構、投資基金等方面的溝通協調,降低集成電路重大項目投資風險。

四是壓實各方責任。堅持企業和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責任,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地方加強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風險認識,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大銀行起舞,上證50突破2015年高點

上證指數還在3400點附近尋求突破,上證50率先爆發了。昨天尾盤,「宇宙大行」工商銀行股價直線拉升,收漲5.89%,成交額創近五年新高。

大銀行起舞帶動上證50指數上漲1.54%,一舉突破了2015年牛市頂點時創下的3494.82點史上第二高峰,報收於2008年3月6日以來的最高位,點燃市場氛圍。

臨近年末,市場行情出現切換跡象。前期漲幅較高的科技、大消費板塊個股逐漸熄火,大型順周期概念股、權重股接棒上行。11月,上證50指數上漲6.65%,領跑重要大盤指數。行業方面,有色金屬、採掘、鋼鐵和銀行四大行業月內漲幅超過10%。

關於銀行板塊的反彈,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近日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有關。對於這份報告,市場解讀得出關鍵的結論之一就是,貸款利率企穩,銀行息差壓力明顯減輕。中金公司發布報告認為,淨息差預期開始樂觀,重申「業績反轉,而非反彈」的行業判斷。向前看一至五個季度,該機構預計上市銀行業績逐步改善,銀行股將迎來一輪類似2016至2018年大幅度上漲的行情。

上證50穿越牛熊,哪些股票貢獻最大?

上證50指數是A股主要大盤指數中,唯一超越上輪牛市頂點的指數,滬深300指數表現次之,距離上輪牛市頂點還有7.43%。同期大盤大指數中,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跌幅均超過30%。

看似低調卻穿越了牛熊,上證50牛在何處?從權重股表現來看,醫藥、消費等行業核心資產的崛起貢獻最大。

數據寶統計,50隻權重股中,六成最新價已超過了上輪牛市的最高點。與上證50指數上輪最高點位2015年6月9日的收盤價比,貴州茅臺累計上漲693%,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兩隻市值超過9000億的龍頭股價漲幅也超過100%。

全市場範圍來看,食品飲料、家用電器和休閒服務三個行業最新點位超過了上輪牛市頂點。其中,食品飲料行業指數相比於2015年的最高點已累計上漲了166.34%,不斷刷新歷史高點。與此同時,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仍有半數行業最新點位距上輪牛市頂點腰斬,傳媒、紡織服裝、商業貿易、建築裝飾和公用事業跌幅超過60%。

年末行情衝刺,順周期能強勢多久?

年末行情進入最後階段,順周期板塊能強勢多久?中信證券認為,本輪順周期板塊爆發的一個原因是周期板塊過去一年的盈利受疫情衝擊較大,未來復甦彈性也更高。若未來A股估值分化回歸歷史均值水平,則順周期板塊超額收益可能臨近結束;周期板塊強勢的另一邏輯在於工業品價格的上漲,而從周期階段觀察後者可能尚未結束,保守估計順周期邏輯至少能持續至2021一季度末。

建議圍繞周期品和可選消費板塊,繼續強化順周期品種的配置。周期品方面繼續推薦受益於弱美元和全球經濟預期改善的有色金屬,包括銅和鋁,以及價格重回需求驅動的鋰;化工板塊中推薦化纖。可選消費方面,除了家電、汽車、白酒、家居外,可以開始關注中期基本面開始修復的酒店、景區等品種。

從各大機構發布的2021年策略展望來看,消費和科技依舊是機構力推板塊。中金公司認為,十四五規劃第一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初現雛形,加速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全年來看,成長仍可能是制勝的關鍵。

亞太股市反彈勢頭良好,多國指數創新高

在經受了疫情衝擊而紛紛創下歷史級下跌後,全球主要市場指數下半年普遍反彈勢頭良好。美股三大指數接連刷新歷史高點,納斯達克指數年內漲幅36.03%已超過深證成指排名全球主要市場指數第一位。

本月,亞太市場集體爆發。日經225指數上漲15.96%,創29年來新高。韓國綜合指數大漲19.83%,創歷史新高,臺灣加權指數、印度SENSEX30指數也在本周繼續刷新歷史最高點位。

相關焦點

  • 創12年新高,上證50還買麼?
    今年全球順周期板塊漲的不錯,大盤指數也紛紛回漲了。就在11月尾,上證50指數突破了十二年新高。哎,長期低迷的它終於從牛市的大坑中爬出來了。有小夥伴表示終於可以解套了,那今天猩猩就跟大家聊一聊上證50的歷史和未來。
  • 上證50創12年新高...
    在周期股集體甦醒以及金融股尾盤暴力拉漲的情況下,上證50指數不知不覺創出了12年新高!本周,北上資金周一大舉淨買入逾百億後,隨即陷入調整並流出,A股也圍繞3400點窄幅波動,周四周五北上資金再度淨流入。本周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168.5億元。
  • 順周期爆火!外資掃貨超百億 上證50逼近股災前頂部 滬深300創5年半...
    順周期火了,A股也被帶到了近期新高度!在科技和周期之間,資金怎麼選擇?  周一,A股延續上周強勢放量高開高走,上證指數突破3400點整數關口,再次兵臨年內高點附近躍躍欲試;上證50指數大漲1.7%,再創年內新高,最高上摸3485.89點,距離2015年股災之前牛市高點僅差不到10個點;滬深300指數也衝破5000點整數關,創5年半來的新高。兩市成交9540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大幅增加逾2000億元。
  • 創下12年新高!上證50指數今日迎來大調整,還能買嗎?
    最近,上交所、深交所等公司分別發布了指數樣本股的調整名單,將從今天12月14日起調整相關指數的成分股,這份名單基涉及到了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等市場主流的寬基指數。據wind統計,截至9月30日,目前跟蹤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的指數基金規模已經接近3000億元,這次調整涉及的基金持有人更是不計其數。
  • 上證50創5年新高
    美股又創歷史新高了,我們這邊還在坑裡往上爬,看著別人家的股市,真是羨慕不已。羨慕歸羨慕,但還是要面對現實,這樣才能讓我們在股市裡走的更遠。儘管近期我們股市走勢很差,但也有指數創5年新高,這個指數就是上證50。
  • 有色金屬行業指數大漲近3% A股順周期板塊迎來持續上漲行情
    隨著經濟的復甦,近期,A股順周期板塊也迎來了持續上漲行情,其中有色金屬板塊表現亮眼。11月以來至11月23日收盤,有色金屬行業指數累計上漲21.72%,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指數累計漲幅首位,遠超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同期上證指數累計上漲5.89%。
  • 天風策略:順周期風格還能持續多久?還有多少空間?
    摘要 【天風策略:順周期風格還能持續多久?還有多少空間?】
  • 14股今日創歷史新高,電子元件板塊批量上榜,成長欲接棒順周期?
    相關關鍵詞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姚輝)訊,順周期相關板塊今日有所「熄火」,OLED、MLCC、功率半導體等電子元件類個股股價紛紛創下歷史新高,成長股要「回春」?
  • 「財聯社午報」蹺蹺板效應明顯,「順周期」調整,防禦類板塊輪動走強
    在「順周期」短期受到壓制後,同為消費類品種的釀酒和醫藥再度攜手走強,今天釀酒板塊再次貢獻11個漲停板。自從12月以來,「順周期」以及「大金融」和消費股一直是存在蹺蹺板的關係,指數在12月3日創出3465點的新高后,「順周期」和「大金融」即展開了連續調整。從指數調整的中段開始,消費股逐步回暖,先是食品飲料然後是醫藥醫療,隨後白酒再起一波,抱團區域在不斷擴散。
  • 上證50創新高了
    01 上證50創2015年牛市以來的新高的了,大家看圖—— 此番上漲源於金融地產板塊的帶動,畢竟滬市A股裡規模最大的股票多為金融地產股,佔了上證50一半的權重。
  • 本周22個重點問題:關於上證50、周期拐點、順周期資產等(2020.12...
    2)LNG研究不多,但復甦和通脹周期一般表現不錯。會員提問4:有些專家看到12月9日出的社融數據就說,11月社融存量增速年內首次下降,或指向此輪信用擴張周期見頂。信用擴張見頂意味著什麼意思呢,是否意味著這輪順周期行情到拐點了,快要提前結束了,還是意味著有色金屬這類復甦類前期的品種行情結束了?
  • 上證50創近13年新高,深市兩大指數創5年多新高
    第一個是「上證50」。該指數低開高走,當日最高位是3574.21點,終盤漲幅高達1.61%,報收於3574.13點,創下了2008年2月22日以來的新高。50家成分股中35家收漲,所佔比例70%,恒生電子強勢領漲。第二個是「創業板指」。該指數高開高走,當日最高位是2909.19點,終盤漲幅達3.11%,報收於2900.54點,創下了2015年7月23日以來的收盤新高。
  • 銀行股狂歡支撐上證50創12年新高,銀行「投資日曆」到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銀行股估值仍處於低位,再加上機構倉位配置不高,未來隨著經濟逐步復甦,銀行淨利潤增速有望修復,銀行股將成為配置的一大選擇,低估值的銀行板塊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銀行股全線飄紅銀行股近日的「不俗」表現,引發市場熱烈討論。「讓人不禁想起2012年12月那時候,銀行股也出現過異動。」
  • 滬指有望挑戰年內新高!靈魂拷問來了:你在默默數錢還是在悄悄抹淚?
    大金融板塊早盤全線大漲,進一步強化了順周期近日以來的強勢格局。周一早盤,A股三大股指齊齊收漲,滬指距離7月份的年內高點僅一步之遙,上證50、滬深300指數刷新年內高點。銀行、券商等順周期板塊繼續扛起領漲大旗。繼上周末工行尾盤逆襲後,銀行板塊今日再度大漲,成為市場中的焦點板塊。
  • 滬指有望挑戰年內新高!靈魂拷問來了:你在默默數錢還是在悄悄抹淚
    大金融板塊早盤全線大漲,進一步強化了順周期近日以來的強勢格局。  周一早盤,A股三大股指齊齊收漲,滬指距離7月份的年內高點僅一步之遙,上證50、滬深300指數刷新年內高點。銀行、券商等順周期板塊繼續扛起領漲大旗。
  • 順周期板塊捲土重來 手裡的基金要不要跟著換?
    順周期板塊配置價值上升11月以來,以煤炭、鋼鐵、水泥等為代表的順周期板塊表現強勢,多家基金公司積極布局相關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比如晶片ETF、半導體ETF、5GETF等規模已超過100億;創新藥、新能源車ETF等規模也有50億以上。2020年進入倒計時,A股市場風格發生變化,消費、醫藥行業「遇冷」,金融、保險、地產等順周期板塊表現活躍。雖然這幾天出現一些回調,但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對於順周期板塊依舊看好。
  • 創歷史新高了!還能不能跟?
    大盤掃描:第一,上證50漲幅為1.55%,上證指數漲幅為1.13%,深證指數漲幅為1.01%,上證50漲幅大於深證和上證,符合預期,海洋昨天文章中已經指出:權重股有望走強!第二,上證50走強的同時,創業板指數並沒有走弱,這創業板比海洋預期的要強,上證、深證、創業板一起漲,並且漲幅相差不大,賺錢效應很好。第三,北向資金淨買入超過了80億元,外資繼續買買買。前一段時間看空的朋友,現在估計腸子都悔青了。海洋的倉位一直比較重,多數情況下會6成以上,上周五滿倉了。昨天減倉後,今天早盤迅速加滿了。
  • 兩融餘額逼近1.6萬億元 再創5年新高
    新高!在A股12月份首日迎來「開門紅」後,12月2日,上證指數盤中達3465.73點,刷新2018年2月份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兩融餘額不但創出了年內新高,還刷新了2015年7月份以來的5年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截至12月2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達15889.9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