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講武談兵|韓國將裝備新戰術彈道飛彈,劍指朝鮮炮兵堅固工事)
近日,韓國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對外宣布,韓國國防項目促進委員會已經批准採購至少200枚最新研發的KTSSM戰術彈道飛彈,作為打擊朝鮮炮兵堅固工事的利器。
根據計劃,這批飛彈將在今年年內投入量產,2025年之前完成全部交付。筆者曾在2017年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上,首次接觸到KTSSM戰術彈道飛彈。那麼,這款被稱為「韓國版ATACMS」的新式武器到底將會對目前朝鮮半島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首爾航展上展示的KTSSM戰術彈道飛彈。
源自美國的彈箭共架技術
筆者在2017年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現場第一次看到KTSSM戰術彈道飛彈的實彈時,確實感到很吃驚。因為這款飛彈的外形設計以及尺寸大小與美國陸軍ATACMS戰術彈道飛彈確實非常接近,幾乎可以說是「孿生兄弟」。不過,從發展歷程上看,兩者並沒有直接的聯繫。當時現場,KTSSM戰術彈道飛彈的研發生產商——韓華公司也同時展出了其前身——K-BATS彈道飛彈靶彈。
K-BATS是「韓國彈道航空目標系統」的英文縮寫,其主要設計目的就是為韓國從美國採購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以及韓俄兩國聯合研發的KM-SAM中程防空反導系統提供「假想目標」。我們知道,朝鮮軍方裝備的各型戰術彈道飛彈一直是韓國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抵禦朝鮮的彈道飛彈,韓國也必須研發一種能夠有效模擬前者彈道特徵以及飛行性能的靶彈,用以測試「愛國者」-3以及KM-SAM兩型防空系統的反導能力。
不過,在設計上,韓國並沒有選擇以「玄武」系列彈道飛彈為模板,而是參考了美國ATACMS戰術彈道飛彈(該型飛彈作為M270
火箭炮的配套彈藥引進至韓國)的布局設計,來完成K-BATS彈道飛彈靶彈的研發。所以,在2016年K-BATS彈道飛彈靶彈完成研製定型時,其外形、尺寸以及全重與ATACMS確實非常相似。只不過作為靶彈,K-BATS沒有裝備戰鬥部,所以彈頭部分與ATACMS有所不同。而且,其發射裝置也比較簡單,只是採用了固定式發射箱結構。
K-239「天舞」Ⅰ模塊化自行火箭炮。
後來,隨著韓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天舞」Ⅱ模塊化自行火箭炮改進計劃的提出,K-BATS開始由靶彈而升級為真正的戰術彈道飛彈,這就是現在的KTSSM。K-239「天舞」Ⅰ模塊化自行火箭炮是韓華公司在2009年開始研發的新一代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其設計參考的對象自然就是從美國引進的M270遠程火箭炮。只不過韓國根據自身多山地貌以及公路條件較好的特點,選擇了8×8重型軍用卡車底盤,而沒有採用履帶式底盤。
該型火箭炮在2015年開始服役,其發射/自裝填一體化系統幾乎完全仿製了M270的設計模式,既可以發射韓國本國的130毫米、239毫米火箭彈,也可以裝載和發射M270的227毫米火箭彈模塊化彈箱。所以,K-239「天舞」Ⅰ在彈藥方面可以實現與M270的通用化,更有利於作戰時的後勤供應統一化。不過,K-239「天舞」Ⅰ在最初設計時,並沒有配套研發類似ATACMS的戰術彈道飛彈,但是保留了M270的彈箭共架技術。直到K-BATS靶彈研發成功後,韓華公司才以此為基礎,同時借鑑ATACMS的總體布局,為K-239「天舞」的改進型號——「天舞」Ⅱ研製了KTSSM戰術彈道飛彈。
針對朝鮮遠程炮兵的利器
在2017年首爾國際航空航天暨軍工業展覽會現場上,筆者第一次看到了KTSSM戰術彈道飛彈試射正中碉堡目標靶心的宣傳視頻。而且,在2020年,韓國還公布了該型飛彈打擊海上目標的視頻,也是準確擊中靶心,一時間在國內軍事媒體中引起了廣泛熱議。其實,很多媒體在報導中常常會將KTSSM戰術彈道飛彈與之前韓國研發裝備的「玄武」系列彈道飛彈混淆,有的甚至認為前者就是最新一代的「玄武」-4彈道飛彈。但事實上,KTSSM並不屬於「玄武」系列彈道飛彈,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從外形尺寸來看,KTSSM戰術彈道飛彈要比「玄武」系列彈道飛彈小得多,彈徑600毫米,彈長4米,全重約1.5噸。而「玄武」-2彈道飛彈的彈徑達到了1米以上,彈長7.75米,長度幾乎是KTSSM的兩倍。最新一代「玄武」-4彈道飛彈由於採用兩級推進器,其彈長進一步加大,基本上與當年美國陸軍裝備的「潘興」Ⅱ屬於一個級別,達到了中程彈道飛彈的範疇。
「天舞」火箭炮可以發射不同直徑的KTSSM戰術彈道飛彈。
另外,在射程方面,KTSSM戰術彈道飛彈與「玄武」系列彈道飛彈的差距也比較大——前者最大射程不超過300公裡,而「玄武」-2為500~800公裡,「玄武」-4更是可以達到1000公裡以上。所以,KTSSM戰術彈道飛彈基本上屬於前沿部署發射的戰術級別打擊武器,而「玄武」-2/4屬於更高一級別的戰役戰略級遠程打擊武器。
其實,從作戰使命上看,KTSSM戰術彈道飛彈就是為了打擊朝鮮陸軍遠程炮兵部隊而研發的,其目的性和針對性非常強。朝鮮陸軍炮兵部隊大量裝備各型大口徑遠程火炮以及火箭炮,不僅早已具備「將首爾變成一片火海」的能力,而且其打擊範圍開始快速向更南方延伸,發展「非對稱戰力」,抵消韓美常規軍力優勢。但是,另一方面,朝鮮軍方也深知自身空軍制空以及防空能力低於韓軍以及駐韓美軍,所以將各型大口徑遠程火炮以及火箭炮都深藏與堅固的堡壘、碉堡,甚至地下工事。
為了能夠有效摧毀這些得到高等級防護的遠程火炮以及火箭炮,韓軍近年來一直在大力發展各型具備侵徹打擊能力的先進武器,最為典型的就是從歐洲引進「金牛座」空射遠程巡航飛彈,並裝備在戰鬥力最強的F-15K多用途重型戰機上。那麼,在陸軍武器裝備發展上,韓軍最為倚重的就是KTSSM戰術彈道飛彈,其配備的高性能侵徹戰鬥部足以保證擊穿朝軍的堡壘、碉堡等加固工事,從而成為「殺傷鏈」上重要的一環。
更為重要的是,KTSSM戰術彈道飛彈並不像「玄武」系列彈道飛彈那樣使用專用發射車,而是配備在「天舞」Ⅱ火箭炮上。所以,KTSSM戰術彈道飛彈的作戰使用更加靈活,部署更為廣泛,可以做到發現朝軍目標即可發射予以摧毀。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KTSSM戰術彈道飛彈的作戰使用能力,韓華公司借鑑美國陸軍PrSM戰術精確打擊飛彈的設計理念,在彈徑600毫米型號的基礎上,還計劃於研製彈徑400毫米的子型號。這樣,1門「天舞」Ⅱ火箭炮可以一次裝載2枚最大射程290公裡的600毫米戰術彈道飛彈,或者4枚最大射程180公裡的400毫米戰術彈道飛彈,甚至兩種飛彈混裝,以便更好地打擊目標。
KTSSM戰術彈道飛彈戰鬥部模型。
愈演愈烈的朝韓戰術飛彈之爭
此次韓國國防部之所以如此高調宣布大批量採購KTSSM戰術彈道飛彈,也被外界解讀為對朝鮮在今年10月10日凌晨舉行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75周年盛大閱兵式的回應。在這次閱兵式上,朝軍首次公開展示了十餘種新型大口徑火炮、大口徑火箭炮以及彈道飛彈。特別是號稱口徑達600毫米的遠程火箭炮,此次展出的就包括4管8×8輪式、5管8×8輪式以及6管履帶式三種型號。其實,這款所謂的「超大口徑」火箭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再屬於「制導火箭彈」,而是更接近於KTSSM這類戰術彈道飛彈。其打擊精度雖然無法達到KTSSM的CEP10米的級別,但是憑藉火力密度上的優勢也可以實現相當可觀的毀傷效能。
此外,朝軍還展示了採用8×8輪式和履帶的兩種底盤「火星」-11戰術彈道飛彈發射車,以及一種採用履帶式底盤、箱式發射裝置的新型戰術彈道飛彈發射車。所以,就「假想目標」而言,韓軍KTSSM戰術彈道飛彈所要打擊的不再僅僅是之前朝軍的各型大口徑火炮,還要將600毫米超大口徑火箭炮、「火星」-11戰術彈道飛彈發射車等作為主要打擊目標。
近年來,在半島飛彈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雙方近程戰術彈道飛彈和大口徑火箭炮成為雙方博弈的重點領域,發展各有側重,各有各的優勢,暗中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