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改行說相聲何必驚詫

2021-01-04 人民網

原標題:博士改行說相聲何必驚詫

  ■肖綱領

  近日,有媒體報導,畢業於上海交大的李宏燁,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卻改行做了相聲創作者和表演者,這一「反差萌」,吸引了近9000個網友為其點讚。有網友評價他是「相聲界學歷最強,學術界相聲最棒」,還有人表示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就業方向了。

  近年來,關於博士就業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如博士賣豬肉、當全職太太等,這些都曾讓公眾唏噓不已,不少人持反對意見。對於這次博士轉行說相聲一事,公眾一改過去的態度,送去了諸多掌聲,這無疑是觀念的進步。

  李宏燁在採訪中表示,對於相聲,自己既有熱情,也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是一時腦熱之舉。而且,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對國內製造業的創新環境失望,在學界得不到滿足感,想用「叛逃」傳遞創新想法。相較於一些本來對其他領域頗有興趣和基礎,卻不得不從事自己不喜歡的研究工作的博士而言,李宏燁的選擇看似「任性」,卻是出於真正熱愛,這一選擇中飽含著幸福。

  不過,一些人對於博士跨專業或是跨行就業仍然抱有成見。在傳統觀念中,博士應在所學領域開展高深的研究,進行學術創造,因而認為博士轉行是專業不對口、大材小用,是學術界的損失。這種博士「跨行不合理,專業對口才是正道」的成見,極易自我強化。正如李普曼在《公眾輿論》中指出的,「成見系統一旦完全固定下來,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受到支持這一系統的事實的吸引,對於和它相牴觸的事實則會視而不見」。可以說,正是受這種觀念影響,之前博士跨行擇業被批評和反對,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一般博士的學術貢獻真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嗎?要知道,以博士群體來論,在任何一個學科領域,學術能力基本都呈正態分布,學術能力極強和極弱者都較少,絕大多數研究者位於兩者之間。《科學界的社會分層》一書指出,至少物理學史表明,大部分科學家作為一個整體,雖然對科學進步作出了顯著貢獻,但個人的邊際貢獻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認為博士一定要專業對口,以便為學術作貢獻的觀點,是對博士學術能力的盲目樂觀。

  以這種視角來審視,李宏燁博士轉行說相聲,對學術貢獻的損失未必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卻是相聲界不可小覷的力量。正如他的博士生導師所說「藝術與科研結合未嘗不是好事」,況且還有生化博士黃西跨行做脫口秀獲得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退一步講,如果有人拿到了博士學位,卻不想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只能說明搞科研不是自己的真正興趣,或者已經對科研喪失了曾經的興趣,或是在進行高端研究上的能力欠缺。如果非要強制他們,這既剝奪了博士生的自由擇業權,也是強人所難,難免帶來一些問題。

  在價值觀多元和擇業自由的時代,公眾對博士轉行說相聲的行為點讚,是對傳統觀念和成見的修正。對於高學歷人群的自由擇業現象,摒棄成見、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學校應向學生傳播多樣成才觀,社會也要允許各類畢業生根據自己的專長和興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所有人都儘可能從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作者系上海出版傳媒研究院研究人員)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相聲演員張雲雷改行做歌手呢?
    近日,著名相聲張雲雷改行當歌手,並且組建了樂隊,準備大幹一番的架勢。然而,對自己張雲雷的改行,也是引發網友的熱議,那麼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近些年以來,在郭德綱的力捧之下,張雲雷不斷走紅,一首《探清水河》迷倒萬千少女,一片綠海應援成為一種習慣。
  • 交大博士公式相聲李宏燁能否帶來與傳統相聲不一樣的新相聲
    李宏燁夫婦前兩天,以交大博士出名的公式相聲創始人李宏燁說,堅持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不要在乎黑他的人。李宏燁是個天津人,上海交大的博士,他妻子也是博士,倆人搭檔說相聲。先在上交大校園走紅,後來視頻傳到網上,成為網紅。李宏燁自稱自己的相聲是公式相聲,就是完全可以套路化,比如幾分鐘抖個包袱,加個梗什麼的。李宏燁還就這理論寫了書,頗有博士範。
  • 不說相聲了?曹雲金改行做「美食博主」,比拍段子更受歡迎
    作者|芳芳 責編|醬醬提要:在郭德綱的帶領下,德雲社近年來是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如今已經成為「國內第一大相聲團體」。相比於如日中天的德雲社,早前退出德雲社的曹雲金髮展得卻不怎麼好,近況甚至有些「悽涼」。也不知道作為曾經郭德綱最得意弟子的曹雲金,有沒有後悔當年作出的決定。
  • 交大博士被他弄成貶義詞,節目上與郭德綱叫板,自創公式相聲
    交大博士生生被他弄成了貶義詞,與郭德綱叫板的公式相聲博士夫妻,自從自己掏錢幹商演賠得精光後,好久沒露面了。在主流面前博士幼稚得如同幼兒,主流幹演岀花的可不是自己的錢。近日博士創作了一個不好笑的新相聲段子,叫《五指山》,硬著頭皮聽完發現一個包袱也沒有,笑點全無。
  • 對不起,我不是一個博士 我聽不明白相聲!
    昨日,東方衛視首播《相聲有新人》,形式類似《中國有嘻哈》和《中國有街舞》的選手圍觀的形式,把選手在臺下觀看臺上表演的狀態也剪輯進去。當然,關鍵還是要看選手在臺上的表現。選拔形式是每組選手4分鐘時間,展現一個相聲小段,來通過郭德綱和張國立的選拔。
  • 在《德雲社》出徒的清華博士李寅飛 葉蓬《相聲有新人》將亮相
    最新的一個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第一期已經開播。節目是周六晚播出,宣傳也是全國「首檔垂直相聲競演類」的表演節目。整個話題度居高不下。一個是德雲社的演員到底什麼水平,最高的就是一對博士。這對交大的博士夫妻,真的做到「敢想敢發聲了」,但是激進的表達方式,讓後臺的一眾演員實在不滿。
  • 上海交大:公式相聲僅代表博士夫妻的個人觀點,這個鍋學校不背
    上交大博士gongshi相聲事件說明:上海交大博士發明公式相聲,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節目現場怒懟郭德綱現在人為了出名也是拼了,哪怕千夫所指也要炒作到底。無底線炒作要鬧哪樣?那只能說博士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偏執狂患者。節目組把這樣的人推到前臺如果不是為了炒作節目話題,就是和博士本人一樣的病情。頭上博士的光環讓他擁有了無法融入社會的優越感,竟然說人們不再喜歡太平歌詞,要給人們帶來有思想的相聲。外行說外行話也就算了,外行指點內行就是你太嘚瑟了。唯一值得表揚的是這對博士夫妻至少用自己的無知為相聲創作提供了素材和包袱。
  • 曹雲金改行不說相聲了,事事不順的他,後悔離開德雲社了麼?!
    曹雲金改行不說相聲了,事事不順的他,後悔離開德雲社了麼?! 近日,曹雲金經常更新社交平臺,看起來精神還不錯。前幾日直播帶貨,被網友帶節奏,一度關停直播,雖說很狼狽卻體現了曹雲金與時俱進的狀態。
  • 在讀博士賣炒飯何必借博士服吸睛?
    原標題:在讀博士賣炒飯何必借博士服吸睛?  27日上午,一張「美女博士街頭賣炒飯」的照片在微博引發關注。照片中一位姑娘身穿「博士服」,卻在炒著「鐵板炒飯」。記者從浙大國際教育學院方面確認,這姑娘確實是浙大在讀博士生,今年剛入學,且是韓國留學生。
  • 相聲出身的大潘,歷數相聲之難,這是馮鞏等大腕放棄的原因
    相聲和小品之間一直存在著競爭關係,作為晚會舞臺上的表演形式,最近十幾年可以說,相聲完敗給了小品,這幾年敗得更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人覺得現在相聲已經很火了,怎麼說還不如前幾年呢?看看央視春晚就知道了,最近幾年的節目單上,嶽雲鵬成為相聲行業唯一碩果僅存的遮羞布,整場晚會,數小時時間,只安排一個相聲作品,而小品卻成為絕對的主角。由此可見相聲之沒落,比以往更甚。之所以得出相聲一直在沒落,還有另一個證據,那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相聲大師們,很多都選擇了小品,放棄了說了半生的相聲。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有誰會放棄一生的事業呢?
  • 秦霄賢直播幫忙招生,為粉絲們唱歌,網友質疑其要改行?
    好多女孩都會說:喜歡一個人會喜歡他有趣的靈魂。而現在幽默的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應該當屬德雲社了吧。很多女性網友現在都是德雲女孩(喜歡德雲社裡面的相聲演員的女孩)。德雲社中裡面的演員現在是大受歡迎,隨著他們參加節目的多元化,好多網友都越來越熟知他們了。
  • 郭德綱說相聲,喜歡調侃女星,唯獨對她,郭德綱只有充滿感激之情
    「咂掛」是相聲裡一種搞笑手段,通過諷刺和取笑某個人來達到搞笑的效果。像郭德綱習慣性咂掛老搭檔于謙,喜歡以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調侃,以此達到讓觀眾哄堂大笑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德雲社的舞臺上,郭德綱經常會拿關係非常鐵的女星來咂掛,像宋丹丹,像柳巖,像林志玲等。
  • 相聲界中的相聲八德分別指誰?他們對相聲有何特殊貢獻?
    曾與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張壽臣、焦少海等共同開闢相聲場地,以穩健、細緻、嚴實、諧趣的藝術特點在同行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零年前後為李德鍚捧哏,頗為李所倚重,曾說「我有幾塊活是德祿給捧起來的」。 馬德祿表演相聲注重刻畫人物,語言形象、幽默。他表演對口《倭瓜鏢》、《粥挑子》,單口《古董王》、《怯跟班》、《五興樓》、《君臣鬥》等,都體現了自身的藝術特點。
  • 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重登北京
    來源:國際在線《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是知名導演賴聲川創作的第五部「相聲劇」。曾於18年前在北京上演,「三句一笑,五句一爆」的精彩演出引起熱烈反響。可以說,《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這部戲中故事發生的「千年茶園」與天橋有著解不開的淵源。賴生川以傳統相聲為工具,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戲劇形式——相聲劇,其表演工作坊接連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等多部相聲劇。
  • 李宏燁用實踐證明了一點:相聲沒有「公式」
    作者 | 溫溫曾經在《相聲有新人》的舞臺上,李宏燁博士夫婦當時的「網絡熱度」甚至碾壓這檔喜劇節目的冠軍孟鶴堂周九良,這對博士夫婦當時風光一時,吸引了無數的眼球和目光,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爭論,他們也成功登上了央視的舞臺說相聲,當時還得到了相聲大師姜昆等人的稱讚。
  • 當年相聲演員洛桑有多厲害,馬季用十個字讚揚,讓人肅然起敬
    現如今提到相聲,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郭德綱了。在他的帶領下,德雲社浴火重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相聲界的一片金字招牌。郭德綱也因此成為中生代相聲界的代表人物。
  • 2021年聽女生說相聲,賴聲川導演《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綺麗版...
    十年前,編劇、導演賴聲川做了他的「相聲劇」系列中的第七部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時隔10年,2021年新年伊始,重製女生主演的「綺麗版」將與觀眾見面。 賴聲川的第七部相聲劇,在笑聲中思考旅行的意義 「旅行」和「相聲」是賴聲川生命中重要的兩個元素,在這部作品中,兩個元素融合在了一起。這也是從1985年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以來,相聲劇作品當中的第七部作品。
  • 王聲:觀眾如今進劇場不是聽相聲,是花錢說相聲來了
    我沒有您說的那種馬上就能怎麼樣的心態,現在想想當時就是興奮,對於演員來說那種刺激是不一樣的。誰還沒點兒自負呢?我說了這麼些年相聲,我這些東西還是可以。2019年,苗阜、王聲表演相聲。我碰上幾個說相聲的人,他們在師大搞了一次相聲演出,我們平時演話劇也在那個舞臺上演。他們那次演出要麼就是兩塊錢門票,要麼就是不要票,反正晚上我就去看,有幾個看著還真是不賴。那時候德雲社剛剛在全國把相聲的風掀起來,我這個人「杵窩子」,輕易不跟人主動交流,但我還是過去問了,你們幾個是什麼時候開始演相聲的。他們說是最近,我說我也喜歡相聲,咱們能不能一起活動。
  • 相聲老演員李國盛訪談:我對笑林說,你愛唱歌那咱們就唱
    問:就是喜歡相聲?李國盛:對,喜歡,但是沒有接觸過專業的。特別是這兩位老師,就是我心中的……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偶像。我非常崇拜這兩位老師。就這樣,我就去考去了。問:那就等於考試非常順利。那要教課的話,是劉老和郭老他們都教是嗎?李國盛:開始教我的是郭老,他教我一個相聲段子就是《改行》。
  • 德雲社全能的相聲演員,果然說相聲才是副業!
    德雲社大部分演員說相聲才是副業,真正賺錢的在其他領域。德雲社純粹靠相聲當主業,而且一腦門子鑽進去,其他領域基本上玩不轉的人,大概只有高峰等少數幾人。因為高峰是屬於綜藝影視都不玩的人,而這兩個領域其實來錢遠比說相聲容易,郭德綱于謙嶽雲鵬的大頭收入也是綜藝影視領域。相聲商演其實沒那麼賺錢,是典型的虛假繁榮,郭德綱于謙做商演的目的,也是維繫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度,立穩了相聲壟斷者的人設,然後再去其他領域賺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