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早讀20:《勸學》《逍遙遊》《師說》

2020-12-06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011.《勸學》(《荀子》)

①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助記]  揭示中心論點: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助記] 以生動的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助記] 寫學習的作用,強調學習可以使人超越自身局限。

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助記] 寫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依次圍繞積累、堅持、專心三個方面展開。

【情境默寫】

1.在《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穫大的道理。

2.《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

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通過後天不斷廣泛學習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用《勸學》中的句子作答)

5.《勸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學識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善於利用客觀條件可以彌補自身不足的道理。

022.《逍遙遊》(莊子)

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助記] 以描寫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開端,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②《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助記] 為了強調大鵬「有所待」,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大者,以水與舟作比,說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小者,以草芥與杯水作比,說明草芥在杯水中就能浮起。

③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裡者,宿舂糧;適千裡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助記] 莊子以行路備糧的比喻反駁: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同。說明無論是碩大的大鵬,還是渺小的蜩與學鳩,都是各適其性而有所待。

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助記] 用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進行比較,用彭祖與眾人進行比較,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⑤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

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助記] 假託古人的話,再一次形象地描繪了鯤鵬的神奇變化,以及大鵬雄奇壯觀的展翅南飛,也描寫了小鳥對大鵬的譏笑。

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助記] 逐次展開對處於不同思想境界的幾種人的描寫和評論。

【情境默寫】

1.《逍遙遊》中,在全文的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遙遊》中,莊子認為真正的逍遙遊要達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遙遊》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遙遊》中描繪的鯤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裡,奮飛直上九萬裡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並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助記] 提出論點:從師的必要性和從師的原則。

②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助記] 批判反面現象,論證論點。

③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助記] 舉正面事例論證論點。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助記] 寫為文之由,批判時弊,強調自己的觀點。

【情境默寫】

1.《荀子·勸學》中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所表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

2.在《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藉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即「彼童子之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14篇必背情景默寫填空!附高考文言文32篇+古詩詞40篇
    【學姐建議】高考語文情景默寫學習技巧1、高考前64篇詩文必須逐一過關2、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會的就寫3、考試注意審題(答案總會在題目中有提示,總能找到蛛絲馬跡,只要你細心)4、考試注意卷面清潔,字跡清楚5、考試不能留空白,不放棄就有希望
  • 最美早讀 點亮書香校園——勸學裡小學開展「最美早讀」評比
    為提高早讀質量,構建溫馨和諧的書香校園,12月9日—10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開展了勸學園「最美早讀」評比活動。各班早讀組織有序,內容充實,形式多樣。讓我們循著聲音一起發現孩子最美的身影,聆聽最美的晨誦。
  • 重磅:新課標高中語文古詩文從14篇增至72篇,附清單,建議收藏!
    今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據介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此次課標修訂的重點之一。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各個部分。
  • 高考語文18個常見文言虛詞之用法
    (《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7.表示因果關係。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 《人間逍遙遊》:好的都不如公正
    繼《人間治癒術》之後,小林卡通發布了一個新作品《人間逍遙遊》,他繼續用溫暖幽默的文章和圖片安撫人們。作者林帝歡歡歡小說《冠狀病毒肺炎》,新書中的400多本書是從近兩年約2000部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之所以命名《人間逍遙遊》,是因為在新的皇冠肺炎爆發期間,許多人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逍遙遊」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願望,同時,他來自《莊子》,不僅是嚮往,而且是天南海北的一種內在規律。。
  • 高考語文,用好類比說理,輕鬆闡明道理
    高考年年在變化,其實更是相對穩定的。比如高考的作文,如果寫議論文的話,論證方式就那麼幾種,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只要方法用得熟練,道理論證的深刻,無論老師怎麼出題,得高分是毫無疑問的。議論文不但要講究道理,還要把道理說得美。所以建議大家在議論文中儘量多運用類比論證。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而」的用法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而」的用法》,僅供參考!   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
  • 高考語文卷怎麼答?孫立權老師如是說
    1.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高考語文兩個半小時。論述類文本約用10至15分鐘;實用類文本約用10至15分鐘;文學類文本約用15分鐘;文言文閱讀約用20分鐘;古代詩歌閱讀約用10至15分鐘;語言文字運用約用20分鐘;作文約用50分鐘;最後檢查試卷約用10分鐘。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把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叫做逍遙遊。縱觀莊子的哲學,可以說是三大主義。第一是齊萬物的相對主義;第二是以道為本的自然主義。在相對主義和自然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莊子的逍遙天放的遊世主義。莊子的三十三篇驚為天人的哲學著作,中心思想是人如何才能實現逍遙遊的問題。那麼,人到底如何才能實現逍遙呢?
  • 鯉魚升學:語文高分這樣拿!內附人大附中推薦書單
    有些學生感覺語文很難學,這要背、那要記,寫了還不一定對……這些都是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知有問題,語文靠突擊、靠背誦肯定是學不好的。不信你翻開語文高考試卷,現代文閱讀也好,文言文閱讀也好,甚至是作文,除了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大部分的內容都和「閱讀」「理解」有關。
  • 美文佳作——有所待之逍遙遊
    因為,他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馳騁天下,也不想為自己建立一個烏託邦,雖然他也是有所待者,但他更願意逍遙遊,「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魚上鉤了,還算肥美,今晚不用再餓肚子了。的確,他不會像那些清高者再將魚放回水中,但面對兩位大夫的離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出了他滿臉的愜意與坦然。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智慧啟示
    莊子《逍遙遊》作為《莊子》這本書的開篇,一直以來為人論道,廣為傳誦,它既有著鮮明的語言文學藝術特色,生動、活潑、豐富、立體,也充滿了思想思辨的智慧,同時其思想意境境界也高遠、飄渺、超然、自在,讓人充滿了遐思和期許。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 試題評析來了|高考|語文試卷|考試|教育...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
  •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語文、數學、英語學科
    語文試講真題小學語文1.《開滿鮮花的小路》2.《釣魚的啟示》3.《紅領巾真好》4.《陋室銘》18.記承天寺夜遊19.我有一個夢想20.歸園田居詩21.秋天的詩文介紹22.逍遙遊23.中外小說單元導讀24.
  • 我市名師解析2020年高考試卷——語文 側重對家國情懷及個人成長的...
    我市名師解析2020年高考試卷——語文 側重對家國情懷及個人成長的思考 2020-07-1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林帝浣全新漫畫集《小林漫畫:人間逍遙遊》上市當天破5000套
    長江新世紀近日推出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客座教授、人文藝術治療科主任林帝浣的全新漫畫集《小林漫畫:人間逍遙遊》,小林漫畫上市當日銷量即突破5000套。2019年6月,小林漫畫成為全國高考III卷作文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小林漫畫悄然進入前線各大醫院、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在奮力忙碌之際,病患在等待治療之時,一抬頭便可瞥見一張張溫暖、勵志的水墨漫畫,緊張的情緒得以紓解。如今他為讀者帶來的全新漫畫集「人間逍遙遊」也充分傳達了林帝浣的意志。5月8日,林帝浣在接受了記者微信採訪。
  • 逍遙遊:坐忘 無待 無己
    現實的苦惱,在老莊思想虛與靜的精神指引下,慢慢化解,消散,莊子的「逍遙遊」成為他們的人生目標和理想狀態。那麼什麼是逍遙遊呢?按照莊子的說法,逍遙遊就是指逍遙於天地而心意自得。如何才能逍遙於天地而心意自得呢?他指出了兩條自修道路。
  • 語文140+是種怎樣的體驗,清華學霸的高考秘技趕快看!
    「得語文者得天下」,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必定語文成績也好。很多學生語文成績不理想,也多源於自身的語文學習習慣不佳,學習方法沒有用好,很多同學表示,自己的成績一般也只能穩定在100分至120分之間,很難有所提升,因而覺得語文就只能是這個水平了。而高考語文是150分,顯然100—120分只是一個普通,還有至少30、40分的提升空間,這也就是重點一本和普通本科的區別了。
  • 莊子的《逍遙遊》繼承了老子哪些思想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中的第一篇,莊子的主要哲學思想都在其中。莊子在《逍遙遊》中,通過幾個故事或例子來說明他的哲學思想。《逍遙遊》中講,北方的海中有一隻大魚叫做鯤,它的身體長達幾千裡。它變化成鳥後叫做鵬。當大風吹動海面的時候,大鵬要飛向南方的大海。當大鵬飛到天上時,它張開的翅膀就像一大片雲。它飛行六個月才能飛到南方的大海。但是,這個巨大的大鵬鳥也必須依靠身下的風託浮它,才能完成遙遠的飛行。
  • 學生認為《逍遙遊》很難背誦,那是因為不了解莊子的想像力之強大
    這個人就是莊子,就是那個中學語文課本中要求背誦的《逍遙遊》的作者,相信很多人都曾被這一篇篇幅較長的古文給折磨得不輕。莊子與《逍遙遊》(圖源網絡)難的不是《逍遙遊》,只是你不夠了解莊子可是認為《逍遙遊》很難背誦的人,大概是沒有明白莊子所講的道理,也不了解莊子說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