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外資加碼中國:股市淨流入明顯加快,債券連獲18個月增持

2020-12-25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導

在全球FDI大幅下降的同時,流入中國的外資卻創下多項歷史新高。

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FDI流量將在2019年1.54萬億美元的基礎上下降近40%,這將使全球FDI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流入中國的外資增至14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與此相佐證的是,被視為國際資本配置A股的風向標的北上資金大幅流入中國。廣發策略研報顯示,今年6月,我國北上資金淨流入527億元,與5月份淨流入301億元相比明顯提速。今年1-6月,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1182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淨流入的964億元,增加約23%。

股市之外,債券市場也引發了外資巨大的熱情。數據顯示,今年5月,外資對中國債券淨增持1119.36億元,接近前四個月增持總和,自2018年12月以來,已連續18個月增加。

事實上,伴隨著外資大幅流入中國的,是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巨大變化。

美國權威財經媒體CNBC近期發出警告,由於美國、歐洲等地對大流行現象應對乏力,導致資產對當局的信心也隨之喪失,最終或有17萬億美元的資金陸續逃離美國。

在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看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名義利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進入下行通道,金融危機後更有發達經濟體維持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至今,而疫情衝擊則加大了市場對負利率進一步普及的擔憂。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中國金融、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以及復工復產進程的加速和長期向好基本面持續存在,並成為全球新一輪增長點之際,全球大量資金都正加速流入中國市場順理成章。

外資增持

疫情之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投資的新勝地。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預測,2020年全球GDP萎縮4.9%。這是自上個世紀的大蕭條以來,IMF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的最悲觀的預測。同時,IMF強調,在主要經濟體中,印度和歐元區是下調幅度最大的地區,美國經濟也將萎縮8%。而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當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個市場無力應對大流行現象越發明顯的情況下,全球資金尋找避險市場和更安全穩定的增長點已不可避免。」《世界投資報告》顯示。

中國則是這些資金選擇的避險地。

數據顯示,今年1-6月,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1182億元,同比增加約23%;6月,北上資金日均交易額從663億元上升至783億元,淨流入527億元,大多數行業實現淨流入,科技大幅加倉,金融消費雙分化。

廣發策略研報對此分析表示,淨流入前五行業為電子、電氣設備、傳媒、非銀金融、化工;淨流出前五行業為銀行、食品飲料、休閒服務、建築裝飾、紡織服裝。TMT穩步淨流入,其中電子、傳媒分別淨流入141億元、57億元,分別位居淨流入第一、第三名;電氣設備北上淨流入60億元,位居第二名,主要以新能車和新能源等標的為主。消費行業外資流動分化,其中醫藥、家電分別淨流入35億元、11億元,分別位居淨流入第七、十四名,而食品飲料和休閒服務分別淨流出11億元、11億元。此外6月份金融也出現分化,非銀淨流入50億元,位於行業第四名,而銀行淨流出29億元。

不僅是股市,在債券市場,外資也連續18個月增持,並創下多項歷史記錄。

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發布的6月數據顯示,979家境外機構5月債券託管量為21130億元,增長31.20%,且是第18個月增持,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5月外資在中國債市淨增持1145.94億元,單月淨增持額度超過了2018年6月的110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外資持有總量達到24260.29億元,在債市中的佔比達到2.61%,創下歷史新高。不僅如此,債券通的月度數據顯示,外資5月份買債情緒高漲,5月成交5824筆、4682億元,日均成交26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央行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20年5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2.43萬億元,較4月末增加1145.93億元,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2.6%。僅5月份,新增12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5月末,共有828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450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548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170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中國市場依舊是全球的價值窪地,穩定的增長趨勢也給了外資增持強烈的信心。」李少君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目前,我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規模全球第二,超過160萬億元,已被納入多個主流國際指數。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到6.4萬億元,並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產近年來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長。」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開放共贏

外資增持之下,一邊是中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增強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另一邊,也是由於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也增加了吸引力。

據了解,今年2月28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4月,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綜合指數,這都為外資淨買入體量增加鋪平了道路。

股市方面,近期,許多在海外上市的優質中國企業逐步返回國內掛牌上市,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也進入加速推進階段。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股市,海外投資者的資金淨流入都會是長期趨勢。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股票和債券之間存在「蹺蹺板效應」,股票市場不好的時候,債券市場往往是牛市。所以要做好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的協調開放,使他們彼此之間形成互補,有助於平滑中國的資本和金融帳戶之下的資本流動。

「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開放領域越來越多。」魯政委說。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為了加大引資和穩資力度,我國近日再次修訂負面清單。在只減不增原則下,將全國版負面清單從2019年的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版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主要對農業、製造業和金融業以及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和衛生醫療等領域的管制措施進行了更改,提高了服務業、製造業、農業的開放水平。作為擴大開放的重要途徑,負面清單越來越短,意味著中國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全面開放。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不可避免會面臨市場波動加大、監管成本和風險增加、受外部衝擊加大等挑戰,因此特別需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與充足預案。應堅持分步驟分階段,不斷摸索、廣泛討論、有條不紊擴大對外開放。」張建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見習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北向資金淨流入額突破萬億!2020年外資大概率繼續加碼
    從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以來,北向資金進入市場的視野已經有了5年多時間,最近兩年北向資金流入開始進入加速階段。據統計,這1萬億中有將近6500億是2018~2019年2年間淨流入的。站在1萬億的裡程碑上,北向資金不斷加速的趨勢是否可以保持?2020年外資流入A股的趨勢將如何演繹?目前機構們對此大多還相對樂觀。
  • 外資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說明了什麼?
    □ 近期,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繼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 北向資金淨流入超100億元!這些板塊個股獲提前潛伏 跟著外資買是否...
    6月19日,受富時羅素擴容A股計劃生效影響,北向資金淨流入超100億元。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截至6月18日,今年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已接近1000億元。北向資金迄今已持續十三周淨買入。按照慣例,指數公司擴容生效日當天,北向資金均在尾盤集合競價階段呈現「脈衝式」波動。
  • 美聯儲正式服軟認輸,千億美債滯銷,萬億美元或將流入中國
    「雖然新興市場債券通常會追隨全球股市和其他商品風險資產的走勢,不過中國國債越來越呈現相反走向,很像美國國債或德債的表現」,對此,安聯環球投資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avin Counsell向路透社作出上述表示。
  • 財經銳評 外資重啟買買買 中國股市真香
    如果說市場上還有一個多頭,那就是北向資金,也就是通常說的外資機構。11月以來,北上資金流入節奏明顯加快,11月上旬累計淨流入超300億元,月中經歷階段盤整後,下旬又再度發力,單月北上累計增持達 到579.3億元,創下年內單月淨流入新高。配置盤與交易盤同步流入,中長線資金加倉,短線資金也很活躍。
  • [國際商報]1.79萬億元!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
  • 1.79萬億元!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
  •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加快 外資延續近年來持續淨流入態勢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加快,外資延續近年來持續淨流入態勢。  數據顯示,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外資在A股市場交易佔比6.53%,較2018年增加3.04個百分點。期間外資持續淨買入A股,其中滬深股通淨買入A股達5034億元。
  • 年內調研近600家上市公司 北向淨流入超1800億元
    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外資成重要增量資金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淨流入情況(截至12月18日) 數據來源:同花順今年以來,外資機構對於A股市場增配力度持續加大。同花順數據顯示,在外資機構調研總數排名靠前的50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屬於電子、電氣設備等行業,6家屬於醫藥生物行業,5家屬於食品飲料行業。海外機構密集調研的背後是其對中國A股市場的持續看好。截至12月18日,北向資金周內淨流入達84.84億元,連續第七周淨流入。
  • 國投瑞銀基金會客室:未來外資持續增持A股的趨勢不變
    今年外資在年中短暫淨流出後,近幾個月開始持續「加倉」A股。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近3個月來北向資金淨流入675.35億元。展望明年,對於A股,外資將呈現什麼動向?最新一期國投瑞銀基金會客室邀請國投瑞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周奇賢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外資持續增持A股的趨勢不會變,隨著外資覆蓋國內行業越來越多,具有本土特色、公司治理能力出色的中小型企業也會得到外資的青睞。  回顧今年外資流入中國股市的情況,周奇賢表示,從外資偏好看,外資配置以主板為主,同時外資也在增加配置了創業板。
  • 美債吸引力持續減弱 中國持倉規模近五個月連降297億美元
    從中國的持倉量來看,回顧近兩年,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末,中國在22個月內淨減持美債727億美元。其中,2019年中國淨減持美債537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中國累計淨減持美債159億美元,近五個月連續減持297億美元的美債。
  • 中國股市力度持續上升 友邦人壽獲批成立
    中國股市力度持續上升 友邦人壽獲批成立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0-08-19 16:49:31 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成立
  • 龍紅亮:境外投資者在增持中國債券資產和股票資產
    來源:網易財經6月22日上午,千尋投研創始人龍紅亮做客網易財經派雲對話直播。他解讀了劉鶴副總理在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分析了上證綜指修訂中,納入科創板的必要性,以及境外投資者增持中國債券資產和股票資產的原因。
  • 全球資金重新劃分陣營,1037億外資流入中國市場!美國仍瘋狂印鈔
    有聲音指出,毫無疑問,最快控制疫情、全面復工復產的中國市場正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險高地。與此同時,近期全球資金持續流入中國市場,亦是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並非自誇。全球資金重新劃分陣營,1037億外資流入中國市場!
  • 外資持續淨流入 A股市場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
    (原標題:外資持續淨流入 A股市場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加快,外資延續近年來持續淨流入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初至今年11月底,外資在A股市場交易佔比6.53%,較2018年增加3.04個百分點。
  • 外資大幅淨流入,單日成交重返萬億,A股確認向上突破了?
    來源:郭施亮中國股市步入11月份,外資淨流入的力度顯著提升,單日淨流入超過百億元的現象,卻成為了A股市場的常態化現象。隨著大選結果逐漸明朗化,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力度有增無減,本周一外資繼續出現了百億以上的淨流入規模,並創出了近期淨流入的規模水平。外資資金,被市場認為是股票市場的先知先覺資金。當外資資金出現顯著異動的時候,往往預示著A股市場可能會發生方向性變盤的走勢。果然,在近期A股市場的走勢中,出現了快速上漲的走勢,外資資金再度扮演著先知先覺資金的角色。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6.9關口 創5個月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這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促使外資加快流入。展望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會是單邊走勢,而是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雙向波動,繼續發揮「自動穩定器」作用——  近期人民幣匯率表現搶眼。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表示,在新興市場貨幣走勢的大背景下,風險情緒提振對於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大,美元指數上漲或為短期現象。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貿易形勢轉暖、經濟增長預期改善、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結匯增加等諸多因素均支撐人民幣維持偏強特徵。這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促使外資加快流入。  數據顯示,外資正不斷加碼人民幣資產。
  • 美的集團外資持股比例達28% 觸及深股通持股比例上限
    相關報導>>>  外資持有中國股票2.1萬億 掃貨力度還在加大!中國這一資產也遭瘋搶  全球低利率環境下,中國資產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去年外資繼續增持境內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今年這樣「買買買」的趨勢仍有望延續。
  • 美國34周放水18萬億,人民幣的空頭損失慘重,萬億資金將流入中國
    而對美元接下去的走勢,眾多華爾街機構指出,現在,許多機構都幾乎同時警告稱,美元正在快速貶值,最悲觀的預測之一是著名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他表示到2021年底美元可能貶值35%,這在美國短短的34周內,創紀錄地宣布向市場投放總額達超18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流動性和經濟刺激方案的背景下變得更明確。
  • 股市消息:12月19日,影響股市重要消息一覽
    同時,加大信息披露和股價異常的聯動監管,針對公司披露敏感信息或股價發生明顯異常的,提請啟動內幕交易、異常交易核查2單。外匯局:11月「陸股通」渠道外資淨買入A股579億元人民幣11月份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穩健,跨境收支交易趨於自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