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華為」發酵了很久,它也可以說是目前大眾關注度最高的事情了,畢竟這激起了群眾內心深處的愛國心。
被制裁最讓人頭疼的一點就是「晶片製造」,因為現代科技基本離不開晶片,如果放在以前,華為大多數晶片可能會通過臺積電代工廠製造,但是在美國新一輪的制裁中,臺積電已經表示不會再給華為製造晶片,這給我國晶片迎來了巨大挑戰。
近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這個制裁的進行,華為再次遇到難題,IC晶片設計部門或慘遭人才流失,有不少晶片方面的人才去到了國內其他的大IC設計公司,例如紫光展銳就曾在四月份宣布有數位來自華為旗下海司公司公司的成員加入。
有不少網友望華為挺住,也對此事表示不服,還發出疑問,表示莫不是友商「蓄意挖牆腳」?
有網友說:華為作為行業先行者和領頭羊,培養人才耗費了大量的財力和資金,企業直接挖走也有點欠缺妥當了。也希望各位企業巨頭們注意分寸尺度,切莫影響團結影響了大局。
還有網友說:華為應主動與國內的晶片廠商合作,開發自己的晶片生產基地和穩定的供貨商,當然華為的人才出去為中國的企業效力應該持開放態度,將來會帶來臆想不到的結果,會增強中國晶片的開發進程是好事!
其實現在國內正式同仇敵愾的時候,「蓄意挖牆腳」這個說法還是過於嚴重了,國內不少大公司對於華為的晶片人才有需求沒有錯,但是這種人才的流失在行業內是屬於普遍的現象。
這一切只能夠說是華為未雨綢繆,在前期就培育了一大批專業人才,現在只能算是一一個簡單的調整,對華為造不出任何的損失。
我記得當初,有網友看到華為有這樣的緊要的關頭,有人才流失的時候,開始擔心背後會不會是蘋果的狂歡。
我們應該清楚一件事,每一個行業的龍頭,都有一個前瞻性,基本都會提前培育大批人才,當這批人才流失的時候,龍頭企業並不會因此出現任何下滑的風險,因為核心並不是走的那幾個人能夠帶的走的,所以我們盡可以收起那些不必要的擔心了。
現今國內有一個念頭就是,誰能夠研究出晶片,誰就是下一個在網際網路說一不二的人。
有70%的人都在期待華為交出一張優異的成績單,有10%在觀望中,還有20%的人就在期待小米的崛起。小米一直都有研發自家晶片的計劃,還曾推出自主研發的澎湃S1處理器,展現了小米在晶片這塊的實力。
其實這個時候,不管是晶片還是其他方面,重要的是讓國外看到中國品牌的崛起。
總的來說,不管最後是華為還是小米,或者是其他任何一個企業研究出晶片技術都會是國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