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畫、玉雕、刺繡、布藝、手工皮雕…… 文創非遺展走進青城草原...

2020-12-15 正北方網

書畫家趙雲創作作品

為了增添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文化氛圍,阿拉坦汗廣場的北側設置了各類非遺和文創旅遊產品展。一件件現場製作而成的作品讓市民目不暇接,以草原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更是讓大人和孩子們愛不釋手。

「這些摩託車、自行車、小物件,都是我用金屬絲編織而成的,與其他材質的絲編相比更有質感,而且立體感更強。來到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的市民都很喜歡,尤其是孩子們,都會帶一個回家留作紀念。」在內蒙古文創非遺展區,傳統手藝人賈茂田向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介紹道。

昨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內蒙古文創非遺展區,看到這裡展出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布貼畫、玉雕、刺繡、布藝、手工皮雕等藝術品展示,還有繩藝、剪紙等非遺技藝展示,不同形式的非遺技藝都以草原文化為主題。

在另一個展區,書畫家趙雲老師正在揮毫潑墨,一張宣紙,一支毛筆,寥寥幾筆,一匹英姿颯爽的蒙古馬便躍然紙上。趙雲老師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我很高興能夠參與到此次的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這幾天我創作的書畫作品都是以草原文化、蒙古馬為主題的,通過書畫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草原文化、『蒙古馬精神』。同時也希望能促進首府的文化建設,弘揚傳統文化,讓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多增添一份文化氣息。」

繼續向南走,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了內蒙古博物院文創展區,一走進展區,就被眼前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吸引了。普通的撲克牌經過設計成為了文化傳播的載體,憨態可掬的恐龍撲克,真實還原的文物撲克,都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一個表面印有草原、蒙古包圖案的小小白樺木墩引起了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的好奇,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這是巧手的工匠在樹墩上用沙畫的模式繪製的圖案,將白樺樹與沙畫相結合,形成了新的文創作品。(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李娟)

責任編輯:孟捷

相關焦點

  • 巧手做紙盤貼畫,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活動
    近年來國風盛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技藝除了剪紙和刺繡,還有這樣一個好玩的非遺技藝——麵塑。捏麵塑 傳承民間藝術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居民間的互動交流。近日,曼城家園社區開展非遺手工麵塑製作活動。
  • 魯網小記者赴濟寧濟陽街道非遺展廳體驗剪紙布貼畫製作
    魯網8月31日訊(記者 孔祥梅)8月30日,魯網小記者赴濟寧濟陽街道非遺展廳,體驗剪紙、布貼畫的製作過程,近距離接觸濟寧市非遺文化。  在濟陽街道非遺傳習基地,剪紙傳承人張躍廣老師早早等候在此。只見展廳裡傳統手工技藝類非遺作品映入眼帘,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剪紙、布貼畫、泥塑、麵塑、繡球、香囊、葫蘆烙畫、刻瓷等非遺作品。
  • 巴馬文旅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
    #巴馬旅遊攻略#為助力我縣脫貧攻堅, 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提高脫貧致富能力,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舉辦「非遺+扶貧」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培訓班,來自我縣各鄉鎮刺繡愛好者、有製作基礎的帶頭人及創業手工藝人45人參加培訓。
  • 2020非遺文創設計研培班舉行結業典禮曁成果展出
    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處指導、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承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非遺文創設計」研培班結業典禮於11月17日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徐匯校區舉行,該班「國潮再湧」研培成果作品展也同時開幕。
  • 守正創新 非遺無界-工藝美院2020非遺文創設計研培班舉行結業典禮...
    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處指導、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承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非遺文創設計」研培班結業典禮於11月17日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徐匯校區舉行,該班「國潮再湧」研培成果作品展也同時開幕
  • 學習分辨皮革、製作小配件……青年職工走進皮雕手工DIY主題沙龍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為積極響應「愛成都·迎大運」青年友好城市營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動措施,進一步豐富青年職工文化生活,12月4日,2020年「慢生活」皮雕手工DIY主題沙龍活動在成都高新區石羊街道青年之家蓉創茶館店舉辦,來自石羊街道三和老爺車博物館等
  • 布藝貼畫:源於剪紙,獨成一門
    鄧淑梅展示布藝貼畫。隨著年齡的增長、剪紙技藝的提高、眼界心境的提升,鄧淑梅開始思考如何將布藝和剪紙結合,把傳統的剪紙藝術推陳出新。從小跟母親學習布藝的鄧淑梅一直在摸索中嘗試這種新形式的藝術。2017年,鄧淑梅用剪紙技藝,將紙替換成布,刀剪並用、飛針走線,用全新的藝術形式成功創作出布藝貼畫《武松打虎》系列。《武松打虎》系列分為《好酒量》《景陽岡》《虎猖狂》等10幅。用布藝形式完整地將《武松打虎》故事表現出來。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海南舉辦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27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27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展示多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風採。圖為展出的海南黃花梨家具。
  • 非遺地圖|一雙巧手,傳承精美洛川刺繡!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太陽姑娘」
    由於草原蒙古包比較潮溼,她常常會鋪一些皮子,把這些皮子剪一剪、縫一縫,搭配顏色做成皮墊,或者做成「太陽花」掛起來。很多遊客問烏仁,這個東西賣不賣? 「當時就萌發了把皮毛做成手工藝品的想法。」烏仁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牧民家裡常有剩下的牛羊皮毛邊角料,草原上的孩子從小就跟著爸媽做手工,但都是各家做自己的,從沒想過可以出售。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展讓人流連忘返
    以「東亞文化之都」為名,以「優秀非遺文化」為媒,作為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今天(11月24日)在揚州486非遺集聚區集中展出,16位大師和傳承人應邀在現場表演,令人眼界大開,流連忘返。
  • 循古闢新 以布為畫——布貼畫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還叫撥花。布貼畫是刺繡的一種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邊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種圖案,先用漿糊貼牢,再用針線沿著圖案紋樣的邊鎖繡,將其固定,並進行細部的加工而成。其色彩豐富鮮豔,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我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
  • 南昌舉辦第四屆女紅節風採展示暨女紅作品展
    當日,百餘件優秀女紅作品悉數亮相,刺繡、棕編、布藝、珠繡、剪紙、竹編等民間技藝大放異彩,帶市民朋友一起領略中國傳統女紅文化這張絢麗的名片。南昌市人大副主任王敏,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胡矞等出席活動,豫章繡代表性傳承人餘正連、周南英等非遺大師和婦女手工達人、高校師生、婦女代表等百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閩臺文創開「夜市」 臺灣業者覓新機遇
    閩臺文創開「夜市」 臺灣業者覓新機遇 2020-12-09 15:40: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 DIY創意布藝丨當手繪遇上刺繡,原是這般好顏色!(內附教程)
    創 意 布 藝 DIY手繪&刺繡當插畫手繪遇上手工刺繡當現代藝術碰撞傳統匠心或輕靈飄逸、或栩栩如生隨著插畫藝術的不斷發展插畫創作者在創作材料和製作技藝上越來越多元化於是像拼貼、剪紙、紙雕、刺繡等手工越來越受插畫師的喜愛和採用刺繡有一種美妙的肌理感和層次感
  •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張秀潔1986年生於江蘇連雲港,從小跟奶奶學手工,做刺繡,也做過裝飾畫。此後,她進入美術專業學習,一直保持著和藝術的緣分。  2010年,張秀潔遇到了布貼畫。彼時,她驚覺這門手藝像是為她「量身定製」,精美的圖案讓她愛不釋手,從此便與布貼畫「定下終身」。  起初,張秀潔只是簡單地拿到材料包,幫別人做成成品。
  • 第四屆女紅節作品展在南昌開展 市民可免費參觀
    當日,百餘件優秀女紅作品悉數亮相,刺繡、棕編、布藝、珠繡、剪紙、竹編等民間技藝大放異彩,帶市民朋友一起領略中國傳統女紅文化這張絢麗的名片!  據悉,本屆女紅節以「巧手實『贛』展風採巾幗逐夢築匠心」為主題,歷時2個月,開展了「百名能工巧匠手藝秀」直播、女紅手工課堂、「巾幗助脫貧」女性就業創業手工集市等多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