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左)利用顯微鏡觀察從案發現場提取的物證。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張群 通訊員 崔傑) 她,奔波一線,現場勘查探尋案件真相;她,無所畏懼,檢驗屍體破解死亡密碼。
一次次現場,她在鐵路旁搜尋證據,為亡者安魂;無數個日夜,她在實驗室埋頭鑑定,給生者安慰。她,就是包頭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的法醫楊蓉。
從讓人毛骨悚然的屍體檢驗,到細緻入微的傷情鑑定,再到技術要求極高的DNA檢驗,楊蓉始終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為自己的青春描上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行走現場 讓屍體「開口說話」
「選擇法醫是因為熱愛。」楊蓉說,她讀高中時很喜歡看港劇《鑑證實錄》和《法政先鋒》,當時就種下了「法醫夢」的種子。
楊蓉(左)與同事處理路傷現場。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高考填報志願時,楊蓉不顧家人勸阻,堅持填報自己喜歡的法醫專業。2010年大學畢業後,她從家鄉雲南來到千裡之外的內蒙古,成為了包頭鐵路公安處的第一個女法醫,實現了她最初的法醫夢想。
在6年的法醫工作中,楊蓉共勘查案件現場150餘起,參與屍體檢驗180餘具,進行傷情檢驗鑑定250餘起,出具各類鑑定書400餘份,為各類案件的定性帶來了科學的依據,為許多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今年春節假期,楊蓉放棄了回雲南老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從除夕夜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三,她始終堅守在刑事技術支隊值班出警、勘查鑑定的工作崗位上。
大年初二,包頭西站轄區線路上發生路傷案件,接報後,楊蓉和同事們立即前往現場勘查。零下20度的天氣,楊蓉在凌冽的寒風中一工作就是三四個小時,耳朵被凍得通紅,手指也僵硬發麻。但楊蓉勘查現場及檢驗屍體卻是一絲不苟,用嚴謹負責的職業素養告慰了逝去的亡靈。
「相比冬天,夏天的屍體更容易腐爛,屍檢過程會更困難。」楊蓉說。2017年7月的一天,楊蓉奔赴到一起傷亡事故現場時,發現屍體已經高度腐敗,上面爬著蛆蟲,散發著讓人難以忍受的惡臭。
但身為一名法醫,楊蓉已經習慣了諸如此類的惡劣環境。她面不改色,附身貼近高度腐爛的屍體細緻檢驗觀察。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屍體解剖,結合法醫專業知識進行分析,楊蓉推斷出死者大概死亡時間及主要死亡原因,為案件的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心細如髮 科學鑑定彰顯正義力量
法醫不僅是接觸屍體,傷者鑑定也是法醫工作中的一方面。
2016年6月,在廣州開往包頭的K597次列車上有兩名旅客因瑣事發生爭執,互相廝打。楊蓉趕往現場後發現一名旅客可能構成輕傷,需要在傷情穩定後再進行傷情鑑定。
楊蓉(右)在實驗室記錄鑑定數據。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但由於傷者需要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一時無法來警隊進行鑑定。了解情況後,楊蓉主動提出前往傷者鄉下家中為其進行檢驗鑑定。經過細緻的檢查以及對病歷資料的仔細研究,最終認定傷者損傷構成輕傷二級,打人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傷者最終討回公道。
當傷者滿懷感激對楊蓉表示感謝的時候,她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法醫的價值,「對當事人來說,我們出具的每一份鑑定都很重要,細緻、嚴謹是我們的應盡職責。」
2014年,楊蓉被派往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進修,隨後長期在包頭市公安局交流學習DNA檢驗技術,累積了大量的法醫理論和實務經驗。
2015年3月,在對包頭鐵路公安處看守所關押人員進行信息採集時,楊蓉發現一名在押人員不配合採血,舉止異常。於是,細心的楊蓉將該男子血樣及時送檢並進行DNA分析。
通過全國DNA資料庫進行比對,發現該男子的DNA基因位點與三年前的一起計程車搶劫案中的在逃人員極其相似,該線索成功協助呼和浩特警方破獲了沉積多年的持刀搶劫案。「身為一名法醫,用科學的手段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我感到非常自豪。」楊蓉說。
為死者言,為生者權,楊蓉不忘初心,始終追逐著「法醫夢」,以無悔奉獻的豪情和巾幗不讓鬚眉的韌勁踐行著入警時的錚錚誓言,將青春的芳華綻放在法醫平凡的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