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楊蓉:科學鑑定解開「死亡密碼」

2021-01-04 中國青年網

 

  楊蓉(左)利用顯微鏡觀察從案發現場提取的物證。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張群 通訊員 崔傑) 她,奔波一線,現場勘查探尋案件真相;她,無所畏懼,檢驗屍體破解死亡密碼。

  一次次現場,她在鐵路旁搜尋證據,為亡者安魂;無數個日夜,她在實驗室埋頭鑑定,給生者安慰。她,就是包頭鐵路公安處刑事技術支隊的法醫楊蓉。

  從讓人毛骨悚然的屍體檢驗,到細緻入微的傷情鑑定,再到技術要求極高的DNA檢驗,楊蓉始終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為自己的青春描上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行走現場 讓屍體「開口說話」

  「選擇法醫是因為熱愛。」楊蓉說,她讀高中時很喜歡看港劇《鑑證實錄》和《法政先鋒》,當時就種下了「法醫夢」的種子。

 

楊蓉(左)與同事處理路傷現場。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高考填報志願時,楊蓉不顧家人勸阻,堅持填報自己喜歡的法醫專業。2010年大學畢業後,她從家鄉雲南來到千裡之外的內蒙古,成為了包頭鐵路公安處的第一個女法醫,實現了她最初的法醫夢想。

  在6年的法醫工作中,楊蓉共勘查案件現場150餘起,參與屍體檢驗180餘具,進行傷情檢驗鑑定250餘起,出具各類鑑定書400餘份,為各類案件的定性帶來了科學的依據,為許多案件的偵破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今年春節假期,楊蓉放棄了回雲南老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從除夕夜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三,她始終堅守在刑事技術支隊值班出警、勘查鑑定的工作崗位上。

  大年初二,包頭西站轄區線路上發生路傷案件,接報後,楊蓉和同事們立即前往現場勘查。零下20度的天氣,楊蓉在凌冽的寒風中一工作就是三四個小時,耳朵被凍得通紅,手指也僵硬發麻。但楊蓉勘查現場及檢驗屍體卻是一絲不苟,用嚴謹負責的職業素養告慰了逝去的亡靈。

  「相比冬天,夏天的屍體更容易腐爛,屍檢過程會更困難。」楊蓉說。2017年7月的一天,楊蓉奔赴到一起傷亡事故現場時,發現屍體已經高度腐敗,上面爬著蛆蟲,散發著讓人難以忍受的惡臭。

  但身為一名法醫,楊蓉已經習慣了諸如此類的惡劣環境。她面不改色,附身貼近高度腐爛的屍體細緻檢驗觀察。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屍體解剖,結合法醫專業知識進行分析,楊蓉推斷出死者大概死亡時間及主要死亡原因,為案件的定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心細如髮 科學鑑定彰顯正義力量

  法醫不僅是接觸屍體,傷者鑑定也是法醫工作中的一方面。

  2016年6月,在廣州開往包頭的K597次列車上有兩名旅客因瑣事發生爭執,互相廝打。楊蓉趕往現場後發現一名旅客可能構成輕傷,需要在傷情穩定後再進行傷情鑑定。

 

楊蓉(右)在實驗室記錄鑑定數據。包頭鐵路公安處供圖

  但由於傷者需要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一時無法來警隊進行鑑定。了解情況後,楊蓉主動提出前往傷者鄉下家中為其進行檢驗鑑定。經過細緻的檢查以及對病歷資料的仔細研究,最終認定傷者損傷構成輕傷二級,打人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傷者最終討回公道。

  當傷者滿懷感激對楊蓉表示感謝的時候,她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法醫的價值,「對當事人來說,我們出具的每一份鑑定都很重要,細緻、嚴謹是我們的應盡職責。」

  2014年,楊蓉被派往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進修,隨後長期在包頭市公安局交流學習DNA檢驗技術,累積了大量的法醫理論和實務經驗。

  2015年3月,在對包頭鐵路公安處看守所關押人員進行信息採集時,楊蓉發現一名在押人員不配合採血,舉止異常。於是,細心的楊蓉將該男子血樣及時送檢並進行DNA分析。

  通過全國DNA資料庫進行比對,發現該男子的DNA基因位點與三年前的一起計程車搶劫案中的在逃人員極其相似,該線索成功協助呼和浩特警方破獲了沉積多年的持刀搶劫案。「身為一名法醫,用科學的手段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我感到非常自豪。」楊蓉說。

  為死者言,為生者權,楊蓉不忘初心,始終追逐著「法醫夢」,以無悔奉獻的豪情和巾幗不讓鬚眉的韌勁踐行著入警時的錚錚誓言,將青春的芳華綻放在法醫平凡的崗位上。

相關焦點

  • 海醫法醫鑑定中心在特殊戰線為抗擊疫情作貢獻
    海南醫學院法醫鑑定中心作為海南省唯一一家通過全國遴選的公民非正常死亡法醫鑑定機構,深知疫情流行期間自身擔負的責任與使命。在此期間,若出現公民非正常死亡案件,極易引起社會公眾的恐慌,影響社會穩定大局。因此,及時、高效、公平、公正地查明死亡原因,將會為和諧、穩定、安全的社會氛圍提供有力保障;而法醫學屍體檢驗是明確獲知病毒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徑,積極有效的法醫學工作將為人類抗擊疫情積累寶貴的經驗。疫情當前,海南醫學院法醫鑑定中心全體黨員在支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守崗位,全員參與,全力以赴。
  • 司法部關於印發《法醫類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定》的通知
    法醫病理鑑定包括死亡原因鑑定,死亡方式判斷,死亡時間推斷,損傷時間推斷,致傷物推斷,成傷機制分析,醫療損害鑑定以及與死亡原因相關的其他法醫病理鑑定等。第五條 死亡原因鑑定。依據法醫病理學屍體檢驗等相關標準,基於具體案件鑑定中的檢材情況、委託人的要求以及死者的民族習慣等,按照所採用的檢查方法進行死亡原因鑑定或分析。
  • 案例研究|《​法醫類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定(徵求意見稿)》在這裡!
    司法部關於對《法醫類執業分類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健全統一司法鑑定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科學細化司法鑑定執業分類,切實提高司法鑑定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現將《法醫類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定
  • 女法醫自述:當我把背上的屍體放下來,它突然嘆了一口氣
    但他們內心深處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屍體徵象之一:屍體在死亡前被繩索捆綁住,當屍身開始腐爛,產生氣體,繩索壓閉頸部氣管,氣體無處釋放。當解開捆住死者的繩索,自然就會發出「嘆氣「聲。這個死者得了一種慢性病,在給自己買了保險後自殺,家屬想隱瞞事實,以獲取保險的賠付,所以才堅決不讓法醫檢查。03 法醫:還原真相,給親屬一個交代在《法醫秦明》、《非自然死亡》等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的主角法醫在腐臭的屍體前,面不改色,非常專業地分析死亡時間和案情。
  • 法醫鑑定量刑標準是多少
    很多的朋友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工傷或者是肢體殘廢的現象,這對於自己的生活是有影響的,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找法醫鑑定鑑定一下傷殘標準,那麼法醫鑑定量刑標準是多少?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一、法醫鑑定量刑標準是多少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本標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五條規定,以醫學和法醫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我國法醫檢案的實踐經驗,為重傷的鑑定提供科學依據和統一標準。
  • 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黃洋死於B肝」無科學依據
    退一步講,即使有肝炎,如果這三個抗體均為陽性,從科學上講,病人也是處在恢復期,病情在好轉。因此,絕對不能只根據「B肝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三個抗體均為陽性,就得出黃洋是由B肝病毒造成的急性肝壞死而死亡的推論。 叢斌以注射B肝疫苗為例,「注射以後有沒有預防功效,主要是檢驗血清內有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產生。
  • 女子離奇死亡,一年後法醫破案:有人故意投毒!
    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案子發生在1983年的秋天,當時,北京公安局刑偵總隊法醫鑑定中心接到了一個棘手的任務,對一名女性死者的死因做重新鑑定,因為在此之前醫院的診斷是,她死於中毒性細菌性痢疾,簡稱「中毒性菌痢」,但一年後,一名到案嫌疑人的口供,卻把案件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是病故還是謀殺?在遺體早已火化的情況下,法醫又將如何找到答案呢?
  • 管理與科學大學《法醫學報》期刊出版發行
    管理與科學大學《法醫學報》創刊號正式出版發行。 今年9月末,管理與科學大學(Management and Science University,簡稱MSU)舉辦了《法醫學報》出版物的創刊號推介禮,由大學創辦人兼校長丹斯裡拿督威拉莫哈末舒克瑞教授(Tan Sri Dato』 Wira Dr Mohd Shukri Ab Yajid)主持推介儀式。
  • 女子同居男子家身亡,法醫鑑定中毒,胸部、頸部有傷痕
    在深圳坪山一個小區裡面,有人發現一名27歲女子意外在同居男子家身亡,經過法醫鑑定,這名27歲女子為藥物中毒身亡,另外女子嘴唇發黑胸部有傷痕,案件發生以後當地警方開始調查。廣東司法鑑定中心經過鑑定,確定女子因為服用地芬尼多引起中毒死亡,對於這種藥物筆者在網上查了一下,地芬尼多通常會被用於抗暈藥使用,服用少劑量的地芬尼多可以輕鬆緩解症狀,不過高劑量也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最終導致服用者呼吸循環功能衰竭死亡。
  • 寧波公安開發APP 法醫可用其秒算死亡時間
    死亡時間有多久「法醫助手」一秒鐘就能算出「死亡時間大概8小時……」不管是電視還是電影,總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法醫在現場左右擺弄兩下,很權威地宣布死亡時間。因為從去年開始,一個名叫「法醫助手」的手機軟體誕生了,讓這變成了現實。記者了解到,通過屍溫判斷死亡時間,是法醫常用手段之一。在這個判斷過程中,既需要法醫的經驗,也需要科學的計算,而這個計算需要用到三元或者二元回歸方程。「就拿三元來說,需要計算27次,得到27個結果。」
  • 人去世後,還可以用他的指紋解開手機嗎?聽聽法醫是如何說的
    人去世後,還可以用他的指紋解開手機嗎?聽聽法醫是如何說的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最離不開的物品,吃喝住行都少不了它,支付也慢慢轉移到手機上,所以大部分人為了保證信息和資金安全,不用手機時都會設置成鎖屏狀態,最初的手機都是用數字圖案解鎖,現在大部分手機已經開始支持指紋解鎖,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除了你自己任何人都無法解開你的手機,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手機的主人去世了,用他的指紋還能夠解開手機嗎?
  • 【榜樣】司鑑院法醫臨床學研究室:用匠心追求卓越,用科學捍衛公正
    在20名科研鑑定專業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佔比超過70%,其中,1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2人在全國性行業協會兼任重要職務。司鑑院法醫臨床學研究室的主要職能是完成各類損傷程度、殘疾等級、醫療糾紛的鑑定,並從事相關鑑定技術標準和方法的研究。在2020年1月,司鑑院法醫臨床學研究室榮獲「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這一榮譽,是對研究室多年來默默奉獻的最好回報。
  • 法醫人類學家是做什麼的,他們如何看待死亡?
    《法醫報告:死亡教會我們什麼》內容簡介蘇·布萊克每天都要面對死亡,作為一名法醫人類學家,她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實驗室中的普通人骸骨、墓地、暴力、謀殺、分屍現場,以及因戰爭、事故或自然災害引發的大規模死亡事件。
  • 陝西中金司法鑑定中心:客觀公正做鑑定 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自成立至今,受理、鑑定全國各地各類案件達數萬件,其中醫療損害責任鑑定一千餘件,具有重大影響的大案、要案近百件,為司法機關及有關單位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科學依據,為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專家集聚設備先進 榮獲多項榮譽作為一家綜合性司法鑑定專業機構,陝西中金司法鑑定中心集聚了全國法醫學、文書、痕跡等專業的40多位資深專家學者,他們當中大多數在公安、檢察、法院從事司法鑑定工作30餘年,具有豐富的檢案經驗。
  • 來源: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
    2020年12月17日,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院長吳何堅與貴州醫科大學副校長曾柱代表雙方,在司鑑院籤署了合作籤約儀式,並共同為「貴州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學科研基地」揭牌。吳何堅和曾柱均表示,雙方將以此為契機,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推進法醫學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交流、學科建設和資源共享,為我國司法鑑定事業更好地發展做出貢獻。籤約儀式由副院長楊旭主持,參加活動的還有貴州醫大法醫學院黨委書記黃江、院長王傑等及我院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籤約儀式前,陳憶九書記與曾柱副校長等進行了親切交談,深入交換了合作意向,展望了合作前景。
  • 揭秘死因鑑定:聽懂「屍體語言」
    紛擾許久的B肝疫苗風波,讓「死因鑑定」這個專業詞彙最近頻頻見諸報端。究竟什麼是死因鑑定?法醫師如何確定各種離奇死亡的真正原因?其結論的科學性準確性如何?近日,南都記者走進南方醫科大學司法鑑定中心,請該校法醫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慧君教授,詳解死亡探尋過程。
  • 孩子想要學法醫不知道到底好不好,就業前景又如何?
    但實際上法醫研究對象遠遠不只是屍體,還包括活體、生物體的檢材,比如說指紋、血液,包括現場的一些作案工具等等而且解剖屍體屬於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法醫的作用,主要是研究暴力引起的人體傷亡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分析檢驗屍體、活體的材料,推測案件的性質和原因,為揭露犯罪案件提供科學依據。
  • 《法醫宋慈》:看這部紀錄片,需要膽量
    現代法醫們以科學的手段和儀器,查找證據,尋找真兇。蛇毒進入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抗原,法醫利用相應的蛇毒抗體與其集合,產生一種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在螢光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一種螢光綠色的顆粒或者細胞。經過螢光染色這樣的科學方法,死者身體中的蛇毒含量甚至蛇毒種類都可以一目了然。
  • 揭秘南醫大法醫實驗室 用數據還原真相!
    提到法醫實驗室,你可能會聯想到很多詞彙:屍體解剖、死亡時間、DNA鑑定……聽起來是個讓人有點恐怖的地方,今天我們的探秘高校實驗室要去的就是南京醫科大學法醫毒物分析實驗室。別怕,今天沒有嚇人的東西!下面我們就隨南京醫科大學法醫學系主任陳峰教授走進實驗室,看看法醫們是如果用數據來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的。
  • 中國醫師節|致敬法醫:讓死亡成為另一種存在
    死亡機制是什麼?最開始這些都不清楚。對因新冠肺炎離去的逝者進行 「病理解剖」就成為了關鍵步驟,不然臨床醫生就是在「盲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劉良和他的團隊,終於在2月16日開始了對第一具患者遺體進行解剖工作。最終靠新冠肺炎病理尋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給一線的醫生們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