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浪潮加劇行業細分,百洋醫藥等專業三方平臺湧現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創新藥的基礎研發和臨床研究,可以通過藥明康德、泰格醫藥等CRO公司來進行,而商業化推廣,亦可以委託像百洋醫藥這樣的醫藥商業化平臺來進行推廣。」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付鋼說。

我國的創新藥浪潮已在加劇行業專業化分工,醫藥外包平臺正從上遊逐漸向下遊延伸。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藥行業深化改革、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密集出臺,新藥上市速度加快,進而也激發了藥企們開發創新藥的熱情。我國的創新藥行業逐漸進入成長爆發期。

通常而言,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過程漫長,需要覆蓋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註冊審批等環節,按照傳統的藥物研發路徑,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和10億美元的投入。隨著法規越來越嚴格以及可用靶點不斷得被開發,新藥的研發難度實質在加大,研發成本也進一步水漲船高。在這種情況之下,醫藥合同外包行業應運而生。

醫藥合同外包是醫藥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委託給第三方服務公司進行管理的一種模式。醫藥合同外包公司能夠在疾病目標研究、藥物化合物篩選研發、臨床試驗、委託生產代加工、市場營銷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為醫藥企業提供專業的人員、技術支持,這種模式強調各個公司專業分工,集中資源在自身核心業務上,能有效降低藥物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根據服務階段的不同,可將醫藥合同外包分為醫藥 CRO(合同研發組織)、醫藥 CMO(合同生產組織)與醫藥 CSO (合同銷售組織)三大部分。具體而言,醫藥CRO主要服務於新藥審批上市之前的階段,醫藥 CMO主要服務於臨床期前中後階段,醫藥CSO主要服務於藥品上市銷售的階段。

我國的創新藥研發正處於起步階段,不少在研藥品又處在早期研發立項、早期臨床開發階段,為了提高研發效率,藥企們紛紛與CRO公司「牽手」合作,這由此催生了CRO行業大量的市場需求。受益於醫藥行業創新景氣度提升,不少CRO公司得到了快速成長,如藥明康德成為了我國營收體量最大、市值最高的CRO企業,2019年營收達到129億元,可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

今年以來,A股醫藥板塊中的包括藥明康德、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美迪西等在內的CRO公司復權後的股價漲幅超過60%,其中,美迪西的漲幅更是達到142%,支撐這些公司股價大漲的,也源於目前我國醫藥研發創新需求依舊旺盛。

縱觀全球醫藥市場,整個新藥研發方興未艾,但整體投資回報情況其實並不樂觀。據德勤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一款新藥平均投資回報率可達到10.1%,但2019年該數字已降低至1.8%,創下歷史新低。在這種情形之下,如何提高研發效率以及獲得更好的商業回報,成為了藥企們更要重視的問題。

「中國每年上市的一類新藥數量差不多集中在15到20個之間,其他類型的創新藥也有幾十個,這意味著創新藥的商業化必須前置,即在拿到上市註冊證之前,藥企從藥物臨床試驗方案的設計,到臨床試驗機構的選擇,再到定價、市場導入等,全程需要做好提前做好充分準備,這樣一來,一旦拿到註冊證,產品就可以快速進入市場,否則很難獲得比較好的市場回報。」付鋼說。

目前參與創新藥研發的,除了跨國企業,國內個別幾家大體量企業,像恆瑞、齊魯、天晴,大部分都是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本身並不具備商業化優勢,這給新藥的投資回報又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美國的市場,真正可以實現商業化的也只有輝瑞、禮來等幾家大企業,多數中小創新藥企研發出的產品,在最後上市階段還是選擇出售給大企業,原因在於商業門檻太高,這些企業單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產品的商業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醫藥合同外包行業中,產業鏈下遊具備專業商業化能力的企業有望接棒CRO、CMO成為下一個爆發的醫藥合同外包產業,後續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創新藥企與商業化平臺型企業合作,從而彌補商業化推廣資源的不足。

以品牌運營和醫藥流通起家的百洋醫藥,近年來動作頻頻。早在2018年第一次國家集採,百洋就與全球人血白蛋白第一品牌傑特貝林牽手,接著又與日本頂尖的二家企業武田和安斯泰來、全球第一大非專利藥供應商邁藍達成合作,在今年又承接了全球銷售第一的人工淚液德國海露零售市場。同時,從外部資料也看到,百洋與新藥九期一也有多方面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不少跨國藥企牽手與百洋合作。如帶量採購推進以來,過期專利藥的銷售市場受到嚴重抗壓,為了挽回昔日的市場份額,不少專利過期原研藥選擇發力院外的零售市場,但是一個企業運作有限的產品,成本和效率都會低很多,與百洋這樣的平臺型企業合作,從資源優化和效率提升上也不矢為一個好的選擇。

「百洋的商業化能力不僅僅是產品的分銷和流通,其更深的護城河來自於專業能力的積累,即通過全渠道管理能力、多品類協同能力、數位化營銷能力,深入連結醫療機構、零售企業和工業企業,優化營銷成本,提升營銷效率和規範度。」付鋼說。

對於創新藥,業內人士認為,從我國醫藥創新趨勢來看,未來3-5年將逐漸從研發立項、早期臨床開發階段過渡到臨床後期開發和落地兌現階段,這意味著藥企需要更加重視創新藥商業化回報問題。像百洋這樣在細分領域特色企業,其商業化平臺對於幫助專利期內新特藥快速導入市場,獲得合理的商業價值回報,也是值得期待的。

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產業政策不斷推進、創新藥研發比例不斷提高,刺激行業細分趨勢加劇,具有專業人才、技術和成本優勢的第三方醫藥外包服務企業將會價值凸顯,規模進一步擴大。

付鋼介紹,「一些工業企業可能需要花費十幾年時間才開發出一個新藥,企業的商業化資源積累很有限。另外,有不少進入正中國市場的新藥,出自全球top20到top100的跨國企業手中,如果這些跨國藥企都在中國招募大量人員去推廣,會帶來開拓成本過高、營銷人員人員難以管理等問題出現。在此情況下,部分藥企會委託我們合作。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創新藥生態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致力於成為醫藥商業領域的『藥明康德』」。

相關焦點

  • 百洋醫藥與安斯泰來達成產品合作意向 引入白血病創新藥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6日, 安斯泰來製藥(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斯泰來」)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在北京舉行了與XOSPATA(英文通用名:gilteritinib fumarate tablets,中文通用名:富馬酸吉瑞替尼片,以下統稱為「XOSPATA」)進口和總經銷相關的合作意向書籤約儀式
  • 百洋醫藥商業化平臺又添新合作,再度攜手安斯泰來共拓靶向藥進口新...
    再度攜手深化合作,共拓新特藥可及性 受診療方案、疾病認知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海外創新藥進入中國市場,如何在專利期內快速將產品布局到終端市場,及時為患者提供疾病治療解決方案,是藥品獲批上市後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 構建專業的商業化平臺 百洋醫藥牽手雅培共拓中國廣闊市場
    近期,雅培與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在上海正式籤署協議。百洋醫藥將通過專業的商業化平臺,幫助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效的治療方案精準觸達患者,提升患者的購藥體驗感,讓好藥惠及更多患者。雅培藥品業務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和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作為企業代表出席了籤約儀式。
  • 百洋醫藥集團全面發力,助力青島健康產業內外雙循環
    創立伊始的百洋以出色的品牌運營能力立足,其孵化的進口鈣品牌迪巧、化學消化不良品牌泌特、逆轉肝纖維化品牌扶正化瘀,在各自細分賽道上斬獲佳績。但是,百洋深知,在風雲變幻的市場浪潮中,唯有變化永恆不變。單一的品牌運營,不能持續滿足消費者日漸多元的健康需求,更無法跟上醫療健康行業的迭代升級。基於對行業的前瞻性思考,百洋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啟動從品牌型企業向平臺型企業的轉型之路。
  • 百洋醫藥創業板IPO成功過會 專注打造醫藥商業化平臺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2020 年 12 月 17 日,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IPO申請獲得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作為專業的醫藥商業化平臺,百洋醫藥助力行業優化資源,效率提升。 招股書顯示,百洋醫藥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成為連接醫藥產品和下遊消費者的紐帶,為品牌醫藥生產企業提供產品營銷的綜合解決方案。 據了解,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是百洋醫藥的核心業務。
  • 百洋醫藥處方藥零售市場正發力
    為進一步布局中國藥品零售市場,百洋醫藥集團日前與老百姓大藥房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處方藥+特藥零售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 在千億市場前景下,處方外流、規範執業藥師行為、藥店分類分級管理等政策的逐步落地,也給醫藥零售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 戰「疫」突圍中的快慢辯證,百洋醫藥在穩健中謀求發展
    依託商業化平臺的全新商業模式,企業業績逆勢上揚;依託網際網路醫療實踐,迅速助力青島落地網際網路醫療新模式;依託投資基金、產業園區,孵化科技創新新業態……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常說,做醫療要保持慢心態。然而始終保持穩紮穩打的百洋,前進速度並不慢,抓住了每次市場、技術變革的機遇,快速成長。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這家企業的更多面,也讓更多人對這家企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 百洋醫藥領跑千畝集聚區大健康產業迎來「小陽春」
    在市北區,以百洋醫藥集團為龍頭的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園已率先復工,不僅向湖北捐贈防疫產品,還加快開發核酸試劑,為戰「疫」貢獻了一份「市北力量」。百洋醫藥集團旗下的易複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更聯合青島市立醫院遠程醫療搭建「網際網路醫院」,通過一部手機便能居家診病,患者不必再親自前往醫院問診、購藥,解了燃眉之急。
  • 醫藥CRO―創新藥必不可少的助力
    引言:醫藥CRO相對專業,我們試圖以通俗的語言將生澀的醫療術語拉下神壇,讓普通投資者也能了解CRO的本質。  大家在醫藥領域的投資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一個專有名詞----「醫藥CRO」。何謂CRO,它俗稱合同研究組織,其實就是創新藥臨床試驗數據的一個外包研究機構。
  • 百洋醫藥為中日醫藥合作注入新動能
    原標題:百洋醫藥為中日醫藥合作注入新動能新形勢下,中日兩國在雙邊領域相互依存日趨加深。近期,百洋醫藥集團與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COSMED製藥株式會社、細川公司日本多家藥企達成合作協議。藉助專業的商業化平臺,未來百洋醫藥將幫助優質的日本產品和技術進入中國。百洋醫藥集團表示,此次與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合作更加注重發揮山東自貿區的「窗口」效應。
  • 百洋醫藥、倍特藥業、超捷股份12月17日創業板上會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12月11日,據深交所消息,創業板第57次審議會議將於12月17日召開,屆時百洋醫藥、倍特藥業、超捷股份將上會審議。百洋醫藥百洋醫藥是專業的醫藥產品商業化平臺,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0.96億元、36.52億元、48.49億元,利潤分別為2.09億元、2.56億元、2.11億元。
  • 青島百洋醫藥重啟IPO進程:從主要依賴巧迪到多賽道布局
    本文為IPO早知道整理撰寫 編輯 | C叔 據IPO早知道消息,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於近日遞交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東興證券。 百洋醫藥曾於2018年遞交過招股說明書,但是2019年在上會前夕突然被取消。
  • ...委12月17日審議百洋醫藥、倍特藥業、超捷股份IPO與震安科技可...
    屆時將對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特藥業」)及超捷緊固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捷股份」)上市發行及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安科技」)發行可轉債進行審核。
  • 鄭德雁會見百洋醫藥集團客人
    3月26日晚上,市委常委、副市長鄭德雁會見了百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付鋼一行,雙方共同見證了百洋智能健康產業園及細胞庫和細胞技術轉化項目籤約。鄭德雁指出,濟南在生物醫藥、大健康數據等方面資源豐富、產業優勢明顯,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 百洋醫藥:高毛利時代一去不返,產業需要專業醫藥商業化平臺
    百洋醫藥在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其實是產品型企業,我們在第一個十年也完成了原始積累
  • 百洋醫藥、倍特藥業、超捷股份IPO與震安科技...
    百洋醫藥、倍特藥業、超捷股份IPO與震安科技可轉債均通過審核)12月18日,資本邦獲悉,創業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於12月17日2020年第57次審議會議召開,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洋醫藥」)、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特藥業」)及超捷緊固系統(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捷股份」)創業板IPO及及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安科技」)發行可轉債均通過審核
  • 醫藥景氣細分王者:創新藥ETF4月10日正式上市交易
    業內認為,疫情背景下醫藥行業重要性突顯,隨著國內醫保結構優化、綠色審批通道等措施落地,創新藥有望迎來發展的新周期。4月10日,專注於創新藥產業鏈投資的先鋒產品銀華創新藥產業ETF(159992)將登陸深交所,有望為投資者帶來精準的行業投資工具和多元化的布局方式。銀華創新藥ETF成立於3月20日,在市場下跌背景下逆市取得了高達49億份的發行規模,遠高於同期平均規模。
  • 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
    研發驅動與臨床應用價值成為衡量企業價值與成長性的主要標準,在此背景下,整個醫藥板塊的加劇分化成為行業的新常態。在市場和政策的結合下,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息,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正常化,2021年醫藥板塊上漲空間幾何?後疫情時代,階段性行情是否結束?
  • 百洋醫藥中國醫療人工智慧科研成果轉化加速度
    編輯:賴強   為促進我國醫療人工智慧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百洋醫藥集團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