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2017年iPhone X發布,其基於結構光的FaceID方案,開啟了3D傳感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新紀元,也進一步加速了3D傳感技術的應用落地。

目前,3D成像技術主流實現路徑包括立體視覺、結構光、ToF三種,並且已經在金融、手機、無人機、AR/VR、機器人、自動駕駛、安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雙目立體視覺成本低、效率高、抗強光能力好,但在弱光條件下完全無法工作;3D結構光對於不同光線的兼容能力較好,能達到較高的解析度,但識別距離短、運行組件成本高,在強光尤其是逆光環境下會淹沒投射編碼光,導致識別不準確;ToF利用紅外光反射時間差來測量距離,具有識別距離遠,相應時間快的特點,但是容易受到強光環境的制約,解析度差。在實際開發中,開發者需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不同3D視覺技術特性,來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

不同3D傳感技術由於實現原理的差異,所需要的硬體組成也有很大不同,通常3D 傳感模組由紅外發射端、接收端以及圖像處理晶片組成。結構光與 TOF 方案解碼原理不同,但所需要核心部件基本相同。發射端主要包括VCSEL(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準直鏡頭WLO、光學衍射器件DOE/Diffuser等;接收端主要包括透鏡、窄帶濾光片、紅外CIS 等組件。

根據 Yole 的預測數據,全球3D成像和傳感器市場規模在 2017~2023 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 )為 44%,2017 年市場規模為 21 億美元,預計到2023 年,3D 傳感市場規模將達到184 億美元,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巨大。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認知3D傳感核心技術,智東西公開課策劃推出光電3D傳感合輯,並將邀請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技術大牛以視頻形式,在智東西公開課直播間進行直播講解,系統解讀不同企業在光電3D傳感核心技術、產品及應用等方面的創新。

首批邀請到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人加智能CEO李嘉俊、螳螂慧視產品研發總監王晨、天津馭光科技總經理朱慶峰等四位技術大牛,9月4日起將陸續開講。其中:

9月4日,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將以《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為主題,從不同3D感知技術原理、ToF技術的實現路徑及挑戰,結合光鑑科技mToF多域調製技術,為我們帶來深度講解;

9月10日,人加智能CEO李嘉俊將以《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為主題,從雙目立體視覺技術原理、硬體構成、相機的選型、相機標定方法、產品化實現,及其在智能空間人流分析中的應用創新等方面進行系統講解;

9月25日,螳螂慧視產品研發總監王晨將以《基於編碼結構光的三維成像實現與應用》為主題,從結構光三維成像原理、編碼結構光的主流實現方式和應用等方面為我們帶來分享講解;

9月29日,天津馭光科技總經理朱慶峰將以《衍射光學器件DOE在3D視覺感知中的重要性》為主題,從3D視覺感知不同技術路線、DOE在3D視覺方案中的應用、不同技術路線對DOE的需求差異等方面,結合馭光科技DOE相關產品進行系統講解。

更多精彩講解,將陸續更新。

合輯詳情

第一講

主題: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

時間:9月4日晚7點

提綱:

1、3D視覺感知技術概覽

2、ToF實現路徑及技術挑戰

3、基於多域調製技術的mToF詳解

4、mToF技術應用創新

講師:

呂方璐,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本科成績排名前1%,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優 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以及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和兩次國家獎學金。博士期間發起並領導了由Intel公司贊助的科研項目,他實現的納米雷射器有望將計算機速度提高20多倍。此外,他還發明 了比普通透鏡小一千倍的納米光學微型透鏡。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呂方璐發表了近30篇期刊與會議論文,三次獲得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並榮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創立光鑑之前,在 科技諮詢公司Exponent擔任高級諮詢師,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深厚積澱。

第二講

主題: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

時間:9月10日晚7點

提綱:

1、雙目立體視覺成像原理

2、相機標定與特徵匹配方法詳解

3、雙目立體視覺實時感知技術產品化實現

4、雙目立體視覺在智能空間人流分析中的應用

講師:

李嘉俊,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畢業,大學期間開始連續創業,2016年聯合創立 3D 機器視覺企業人加智能並擔任CEO。曾連續入選2017年福布斯中國30U30精英榜單,2019年福布斯亞洲30U30精英榜單,騰訊 AI 加速器首期畢業學員,AA加速器第六期畢業學員。榮獲2018年中關村創業之星。2019年入選創業邦30位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

第三講

主題:基於編碼結構光的三維成像實現與應用

時間:9月25日晚7點

提綱:

1、結構光三維成像原理

2、編碼結構光的主流實現方式

3、編碼結構光應用場景實例分享

講師:

王晨,螳螂慧視大中華區產品研發總監,負責大中華區所有產品線的實施與本地化開發工作,並主導由中方團隊獨立拓展的3D創新項目。王晨先生曾作為高級技術顧問任職於IBM、SAP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擁有超過14年相關高科技研發和IT行業信息化項目經驗,並在計算機算法和人工智慧領域有深刻的認識和技術積累。

第四講

主題:衍射光學器件DOE在3D視覺感知中的重要性

時間:9月29日晚7點

提綱:

1、3D視覺感知的4種技術路線

2、衍射光學器件DOE在3D視覺方案中的作用

3、不同3D視覺感知技術路線對DOE的需求差異

4、馭光科技DOE產品特性詳解

講師:

朱慶峰,天津馭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擁有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及碩士學位,英國Heriot-Watt管理學碩士學位。加入馭光科技前,在世界500強科技企業斯倫貝謝從事數據解釋軟體和算法工作及研發管理16年,擁有多項美國及歐洲發明專利。組建馭光科技北京、天津、合肥研發團隊,領導3D投射模組與系統方案的研發及產品化,產品已經應用於刷臉支付、智能家居、安防、工業檢測等多個領域。

適合人群

1、光學系統工程師

2、模擬電路設計工程師

3、光電3D傳感企業中高層

4、3D機器視覺工程師

5、半導體、光學、光電子、物理、材料等專業學生、老師

相關焦點

  • 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在實際開發中,開發者需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不同3D視覺技術特性,來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不同3D傳感技術由於實現原理的差異,所需要的硬體組成也有很大不同,通常3D 傳感模組由紅外發射端、接收端以及圖像處理晶片組成。結構光與 TOF 方案解碼原理不同,但所需要核心部件基本相同。
  • ...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在實際開發中,開發者需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不同3D視覺技術特性,來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不同3D傳感技術由於實現原理的差異,所需要的硬體組成也有很大不同,通常3D 傳感模組由紅外發射端、接收端以及圖像處理晶片組成。結構光與 TOF 方案解碼原理不同,但所需要核心部件基本相同。
  • 的盧深視:基於結構光RGBD相機的3D全棧技術剖析
    近日,由智東西公開課策劃推出的光電3D傳感合輯第7講開講,的盧深視副總裁崔哲博士進行了題為《基於結構光RGBD相機的3D全棧技術剖析》的分享,從3D結構光系統的核心構成、相機的選型標準以及三維重建、三維識別技術和規模化應用落地的關鍵等方面展開系統講解,深度剖析結構光全棧技術。
  • ToF PK 結構光,3D成像技術誰主沉浮?
    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術主要有3種,雙目主動立體視覺,結構光和ToF(Time Of Flight)。據Yole D『developpement最新的預測顯示,2019-2025年3D成像與傳感市場規模將從50億美元增加到15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仍可超過20%。
  • 人加智能CEO李嘉俊: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公開課預告
    不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雙目立體視覺也面臨著諸多難點與挑戰,比如算法複雜度高、算力需求大、測量精度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下降,另外容易受環境光線的影響,增大特徵匹配的難度。要打造一個高精度、高魯棒性、低計算需求的雙目立體視覺成像系統並非易事,需要軟硬體協同優化,比如相機的選型與標定、算法的設計、晶片的選型及適配調優等。
  • 人加智能CEO李嘉俊: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公開課預告
    不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雙目立體視覺也面臨著諸多難點與挑戰,比如算法複雜度高、算力需求大、測量精度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下降,另外容易受環境光線的影響,增大特徵匹配的難度。要打造一個高精度、高魯棒性、低計算需求的雙目立體視覺成像系統並非易事,需要軟硬體協同優化,比如相機的選型與標定、算法的設計、晶片的選型及適配調優等。
  • 奇景光電瞄準3D傳感,布局ToF和結構光方案
    奇景光電為該3D攝像頭提供對整個ToF解決方案性能至關重要的光學組件和投影器。,奇景光電提供基於結構光的整體解決方案,目標市場從「智能門鎖、基於人臉識別的電子支付」到「商業訪問控制、生物醫學檢查設備」。
  • 奇景光電瞄準3D傳感,布局ToF和結構光方案
    奇景光電為該3D攝像頭提供對整個ToF解決方案性能至關重要的光學組件和投影器。針對非智慧型手機3D傳感業務,奇景光電提供基於結構光的整體解決方案,目標市場從「智能門鎖、基於人臉識別的電子支付」到「商業訪問控制、生物醫學檢查設備」。
  • 的盧深視模組方案BU總經理崔哲:基於結構光RGBD相機的3D全棧技術...
    目前,結構光相機技術相對成熟,功耗較低,生成的深度圖的解析度較高,並且能夠很好地解決雙目算法的複雜性和準確性問題,但是在強光環境下結構光圖案容易被淹沒,所以在室外環境中表現較差;另外隨著距離的增加,結構光發射的編碼圖案在一定距離外能量密度會降低,所以不適用於遠距離的深度信息採集,在近距離(0.2~2m)的場景中表現較好。
  • 3D深度傳感ToF技術的基本原理解析
    其他深度傳感技術 熟悉其他深度傳感技術對理解不同方案的優缺點非常有幫助;如前所述,根據用例和應用要求,所有深度傳感系統各有優缺點。 立體視覺 要使用立體視覺進行深度測量,需要用到多個相機,彼此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圖6)。
  • 3D傳感概念股有哪些 2018年3D傳感概念股一覽
    最新3D傳感概念股龍頭 據國外媒體報導,為確保新一代iPhone和iPad3D傳感器模組的供應,蘋果將投資LG旗下公司LGInnotek。隨著龍頭手大廠的重磅布局及新款旗艦手機的陸續推出,3D傳感器產業鏈有望爆發。3D傳感概念股龍頭有哪些?深科技:聯營公司昂納科技(持股21.48%)8月2日公告成立合資公司開發用於智慧型手機應用的3D感應模塊。其在光源及過濾器組件領域技術領先。聯創電子:是國內DOE、衍射屏及3D傳感器鏡頭龍頭公司。
  • 從榮耀角度解讀3D識別的結構光、TOF及雙目立體成像方案
    11月28日,榮耀最新發布的智慧型手機榮耀V10,搭載內置人工智慧NPU的麒麟970晶片和「點雲深度攝像頭」的散斑結構光手機配件,具有3D人臉識別與解鎖功能。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小米和OPPO將在明年發布的新機中採用3D傳感解決方案,該方案由奇景光電、高通合作開發。
  • 奧比中光Real World超級公開課第四課:光學鏡頭知識與設計
    2020年9月10日,於教師節當日,奧比中光「Real World超級公開課」第四課在B站直播live精彩開講,並同步在CSDN平臺直播。此次公開課特聘專家級講師美杜莎老師圍繞《光學鏡頭知識與設計》專題課程,與來自全國3D視覺從業人士和相關高校學生同臺進行探討。這也是奧比中光開發者社區2020年以來繼《立體匹配算法原理與應用》、《機器人SLAM技術研究進展》、《TOF技術加速3D視覺崛起》等公開課重磅開講以來,再一次為3D視覺從業人員賦能。
  • ...光3D視覺開發者社區攜手行業多家企業共同啟動3D視覺創新應用競賽
    今年雙十一,作為國內領先的3D視覺企業和3D視覺開發者社區的發起企業,奧比中光對3D視覺產業鏈上下遊的開發者重磅推出了雙十一優惠促銷活動。雙十一期間各位開發者可以前往3D視覺開發者社區註冊領取:模組和開發板可享50元優惠券、套件原價基礎上150元優惠券。
  • Qualcomm和奇景光電聯合發布高解析度3D深度傳感解決方案
    和奇景光電(NASDAQ: HIMX)今日宣布將展開合作,加速高解析度、低功耗、主動3D深度傳感攝像頭系統的開發與商用,以面向手機、物聯網(IoT)、安防監控、汽車和增強現實/虛擬實境(AR/VR)領域中的生物特徵人臉識別、3D重建和場景感知等用例,支持計算機視覺功能。
  • 奧比中光與OpenCV達成合作,3D視覺開發者再添重磅力量
    為了持續賦能開發者,推動3D視覺開發者生態進一步完善落地,2020年9月4日,3D視覺獨角獸奧比中光與國際知名的跨平臺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軟體庫OpenCV達成戰略合作,為3D視覺開發者社區注入能量。在本次活動中,奧比中光同時發布了重磅產品——ZoraP1開發板,奧比中光AIOT事業部的伏羲詳細為開發者介紹了該款開發板的特點。
  • 加速3D視覺應用落地,瑞識科技為國內機器人企業提供ToF VCSEL光源
    瑞識科技作為國際領先的光傳感光源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一直致力為3D傳感應用提供真正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服務。考慮在實際應用中,因為具體的3D ToF採用不同的實施方案,例如蘋果新版iPad Pro搭載的基於脈衝測量的dToF(direct ToF)方法和更多用在安卓陣營行動裝置上的測量相位移的iToF(indirect ToF)方法。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據悉,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3D人臉識別根據攝像頭成像原理,主要分為3D機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那麼,他們之間有何不同呢?基於3D結構光的人臉識別已在一些智慧型手機上實際應用,如國外使用了超過10億張圖像(IR和深度圖像)訓練的FaceId;國內自主研發手機廠商的人臉識別。
  • 光學3D傳感器行業深度報告:百億藍海,龍頭企業發力3D傳感
    目前,3D 傳感的主流 技術包括:雙目視覺、結構光與 TOF(time of flight)。 雙目視覺與結構光主要基於三角 定位原理測距,TOF 主要基於光的飛行時間測距。雙目視覺是基於視差原理並利用成像設備從不同位置獲取被測物體的兩幅圖像,通過三 角定位方法獲取深度信息,屬於被動式方案。但由於現實世界難以精準抓取定位點,目 前推廣度較差。
  • 3D傳感行業專題報告:下一代圖像傳感升級方向、AR定位底層技術
    如上所述,人眼的感光細胞排列成膜狀,系二維結構,本身只具備兩個 維度的感知能力,即判斷物體的長寬(X,Y軸),但是不能判斷物體的遠近。 然而人有兩隻眼睛,可以通過大腦處理接收到的圖像,產生立體視覺,判斷 物體的遠近(Z 軸)。此外,由於人對物體大小有基本判斷,有時僅憑單眼 就可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