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大都會人壽再獲A級

2021-01-06 美通社

上海2019年12月3日 /美通社/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衡量各家保險公司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三方面綜合表現。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以其優異表現繼2017年度後再度獲評A級。

經營評價指標系統是保險公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參評的保險公司共151家,其中人身險公司74家,連續獲評A級的壽險公司共有7家。這一結果,反映出大都會人壽在規範、穩健經營的同時,在公司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方面,取得均衡、全面的成長勢頭。

公司2018年全年總保費實現15.6%的同比增長,淨利潤排名位列合外資險企前列。此外,憑藉多元渠道發展和聚焦價值成長,大都會人壽在顧問行銷、直效行銷和數位化營銷和銀行保險等三大渠道全面發力,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保險保障。

保險的本質是人與人的守望相助,是為千千萬萬的家庭提供風險保障。大都會人壽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人壽和健康險保障」,把速度、效益和社會貢獻的均衡發展作為公司經營之本,構建起規範公司治理、長期專業保障的體系。

相關焦點

  • 保險公司2019年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國華人壽獲評A級
    保險公司2019年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國華人壽獲評A級
  • 保險公司2019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平安人壽連續五年獲評A類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從中脫穎而出,再次獲評人身險A類公司,這也是平安人壽自中保協評價工作實施以來,連續第五年獲評「A類」。根據公告,本次評價內容涵蓋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三個方面,共有159家險企參與評價。
  • 保險公司2019經營評價結果出爐 交銀康聯人壽獲評A級
    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交銀康聯人壽獲評A級。  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注重衡量保險公司在速度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貢獻等三方面綜合表現。參與本次評價的人身險公司共有80家,其中 A級公司僅有18家,其它包括B級公司52家,C級公司9家,D級公司1家。
  • 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 大都會人壽有哪些重疾險
    為此大都會人壽推出針對各類用戶的重疾保險,深受消費者的喜受。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呢?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有哪些重大疾病險呢?大都會人壽重疾險主要分為:天下無疾重大疾病險、女性乳腺惡性腫瘤疾病保險、陪伴終身重疾保險產品組合、都會一號健康保險以及都會二號健康保險。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下面一一介紹。天下無疾重大疾病險:此款天下無病重大疾病保險可保範圍非常廣。
  • 三年後稅優健康險入圍名單再擴容 英大泰和人壽獲批經營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陳星近期,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按照《關於印發<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保監發〔2015〕82號)有關規定,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符合《通知》中所列經營條件,現將其列入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公司名單
  • 保險公司服務評級出爐! 這些險企服務墊底 京東安聯名列其中
    10月14日,中國銀保信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該評價結果顯示,共有6家財險公司和3家壽險公司獲AA評級,為此次最高評級結果。有2家財險公司被評為C類,三家壽險公司被評為CC類。  10月14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銀保信)發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
  • 英大泰和人壽獲批經營稅優健康險 系三年來第一次公布新入圍險企名單
    原標題:三年後稅優健康險入圍名單再擴容 英大泰和人壽獲批經營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按照《關於印發的通知》(保監發〔2015〕82號)有關規定,英大泰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符合《通知》中所列經營條件,現將其列入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公司名單。
  • 科技、保險相向而行,中小型險企該如何定位自己?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科技、保險相向而行,中小型險企該如何定位自己?在保險的世界裡,科技已如影隨形,疫情更是讓兩者加速相向而行。在科技的洪流中,中小型險企該如何「乘風破浪」而非被浪潮淹沒?作為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大都會人壽」)執行長,孫思毅給公司的定位是「運用科技來經營保險的公司」。在她看來,科技的背後也是「人」,傳統保險公司需擁抱科技,但也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保險和科技兩者融合最終的目的永遠是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 大都會人壽迎在華十周年 致力提供世界級產品與服務
    大都會人壽在華深耕十年,通過顧問行銷、銀行保險、直效行銷和團險等多元渠道,為全國各地超過二十多個城市的消費者提供與國際接軌的世界級產品和服務,為中國保險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國際化的經營理念,大大地推動了國內保險業的繁榮和發展。未來,公司將繼續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保障為前提,以升級服務效率為依託,推動多元化渠道的創新轉型,切實為客戶帶來保障的價值和安心的生活體驗。
  • 經營評價唯一D類險企華匯人壽背後:股權糾葛不愈,業績一蹶難振
    近日,藍鯨保險注意到,在最新發布的2018年度險企經營評價結果中,華匯人壽成唯一一家被評為D類的險企,從評價指標來看,涉及保費、總資產等多重問題。回溯看來,華匯人壽痼疾難愈,在2013年,剛剛成立第二年,華匯人壽即陷入多重股權糾紛,投資等動作隨即遭到監管,2017年,部分產品下線,而遲遲未有新產品推出的華匯人壽,保費出現斷崖式下跌,加之長期虧損,淨資產也在逐步消耗。
  • 2016年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出爐 新光海航人壽墊底成唯一D級公司
    千龍網北京11月24日訊11月24日,中國保監會公布了2016年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結果顯示,此次參評的117家保險公司中,獲得A類評級的有21家。值得注意的是,新光海航人壽成為唯一一家被評為D級的保險公司。
  • 大都會人壽孫思毅:高素質顧銷渠道將保持高增長
    許多擁有外資背景的險企定義自己的代理人業務為顧問行銷渠道(下稱「顧銷渠道」),指以專業顧問的形式為客戶提供諮詢及服務的一種營銷模式。這一模式在2004年由外資公司引入中國,主要差別就是從一個純產品銷售轉向客戶的理財規劃顧問。在此背景下,一直以「價值」導向為主的企業優勢日漸顯現。
  • 保險公司年度經營評價結果出爐:華匯人壽為唯一D類公司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易啟江11月26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2018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據悉,本次評價的保險公司共151家,其中財產險公司77家、人身險公司74家。為綜合評價保險公司經營狀況,加強保險監管,促進保險公司改進經營管理、轉變發展方式,原保監會印發了《保險公司經營評價指標體系(試行)》(保監發〔2015〕80號),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負責具體實施保險公司法人機構評價工作。
  • 保險業盈利大年:百年人壽躋身非上市險企前列
    繼總資產、年度保費、險資規模等指標之後,保險行業最重要的一個年度業績指標「利潤」日前出爐——2019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突破3000億大關,達到3133億元,同比增加423億元,增長幅度為15.61%,成為保險業盈利的「大年」。
  • 大都會人壽榮膺「2020卓越競爭力合(外)資保險公司」
    在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經營報》與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卓越競爭力保險峰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保險領域的多位公司高管齊聚一堂,共議後疫情時代保險業的深耕與創新。論壇上,「中國保險業競爭力系列評價報告」隆重發布。該系列報告是《中國經營報》中經金融研究院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針對保險公司發展研究的標誌性成果。
  • 140家險企償付能力掃描:收入、利潤分化 50家險企處於虧損狀態
    ,非上市險企也通過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了2019年度的經營成績單。業績方面,強者恆強的市場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非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利潤分化明顯,華夏人壽、泰康人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但也有近30家企業年度保費收入尚不足百億;而在大型險企佔據利潤大頭的同時,亦有25家壽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尚在虧損之中。
  • 中國人壽,穩了: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齊升,成上市險企「唯一」
    來源:慧保天下中國人壽2020年中期業績一經發布,收穫一片好評,原因很明了——2020年上半年,其是內地上市險企中唯一一家新業務價值維持正增長的險企,尤為難能可貴,於是券商紛紛維持買入評級。中國人壽2020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現場新業務價值維持正增長,成就上半年上市險企「唯一」按照慣例,每年的開門紅期間,1月險企往往主推儲蓄型產品,2月3月則是主打重疾險為主的價值型業務,但因為1月末疫情的突然爆發,壽險業的業務發展節奏被徹底打破,更依賴面對面銷售的價值型業務首當其衝。
  • 中國人壽,穩了: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齊升,成上市險企「唯一...
    中國人壽2020年中期業績一經發布,收穫一片好評,原因很明了——2020年上半年,其是內地上市險企中唯一一家新業務價值維持正增長的險企,尤為難能可貴,於是券商紛紛維持買入評級
  • 積極肩負險企責任 同方全球人壽獲「深善戰疫先鋒」殊榮
    同方全球人壽憑藉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現,為「全民戰疫」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公益力量,榮獲「深善戰疫先鋒」殊榮。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先生(左)與獎項主辦方深圳市慈善會執行副會長房濤女士(右)合影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戰役」迅速拉開。
  • 美國大都會人壽擬出售中國香港業務 可能是內資企業接手
    據上述人士介紹,在香港,美國大都會人壽擁有兩張壽險牌照,分別是香港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及美商大都會人壽,目前尚不能確定這兩張牌照是否都將被轉讓。而關於意向購買方,該人士表示:「較大概率是內資企業」。上述人士認為,在規範跨境交易的監管背景下,香港保險市場越發趨於理性,依靠大量內地訪客投保實現業績井噴的景象再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