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實名制商業社交平臺」脈脈App上一位自稱為「前中興通訊員工」的人士稱:「最近oppo來海思挖人,面試都不用,直接乘以一個年包係數就入職……還在西安開分中心,狂挖!」。
爆料一出即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議論。
作為華為旗下晶片研發公司,海思已自研成功華為手機在用的麒麟晶片、基站專用的天罡系列晶片以及伺服器專用的鯤鵬系列晶片。
在華為受美國打壓,晶片供應鏈將遭遇斷供之際,傳出OPPO挖牆腳消息,評論多有指責:OPPO此舉實在是「趁火打劫、不地道」。
OPPO方面立即以律師函形式反駁。
9月14日,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委託律師事務所發出律師函,表示「經查實,該信息純屬捏造,毫無根據,對委託人及OPPO品牌聲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律師函還稱,「為避免不良影響繼續擴大,特函告貴司在收函後立即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以維護委託人之合法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OPPO發函對象是新浪微博(其運營主體是北京新浪互聯服務有限公司),因該條爆料在新浪微博上廣泛傳播,而非針對爆料人士或脈脈App發函。
針對爆料內容,亦有OPPO方面人士斬釘截鐵回應《中國經濟周刊》,「沒,我們不找華為的,有競業(禁止)。」該人士曾在華為工作,離職華為與入職OPPO的時間間隔超過兩年。
另有華為海思上海和南京的兩位晶片研發工程師分別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沒聽說過此事(OPPO到海思挖人),自己所在部門沒有人離職。
這位海思南京晶片工程師表示,海思受打壓以來,部門確實有很多人轉到別的部門去了,但都是公司內部調動,都沒離職。「只是去別的部門而已,剩下的還留著呢。『內部消化』(調動)的人大概佔部門人數的40%。」
對於9月15日後,美國對華為「斷供」式打壓正式生效,該工程師表示,公司內部氛圍和往常一樣,照常幹活,「目前對我們沒啥損失,該幹嘛幹嘛」。
儘管雙方均已否認傳聞,但並未完全打消市場上關於OPPO仍有可能「挖角」華為的疑慮。
國內手機廠商中,除華為外,小米、OPPO也已公開晶片研發項目。但到目前為止,只有華為開發並成功地商業化了自家晶片。
2017年,小米發布首款自研手機晶片澎湃 S1並將其應用在小米5C手機上。但短暫的高光時刻結束後,小米並未延續自研自用手機晶片的路線。此後,小米的大部分機型仍然搭載高通晶片。
雖然雷軍多次表態並未放棄自研澎湃晶片,項目仍在進行,但3年以來,一直未再有澎湃新型晶片研發成功的消息。
因此,市場認為,決心涉足晶片研發的OPPO,如若要挖人,也的確更有可能盯上華為。
繼小米之後,2017年年底,OPPO在上海註冊成立了「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8月,瑾盛通信將「集成電路設計和服務」納入經營項目,並開始在招聘網站上發布很多晶片設計工程師的崗位。
此後,OPPO自研晶片步伐加速。
2019年12月, OPPO舉行了INNO DAY未來科技大會,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宣布,未來三年,OPPO將投入500億元人民幣進行技術研發。研發投入除針對5G之外,還有6G、VR、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方面,以及投入更多資源在硬體底層技術,提升軟體工程和架構的能力。
當時,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OPPO已具備晶片級能力,比如VOOC閃充的晶片就是OPPO自主研發。而網上傳聞的M1晶片(2019年底,歐盟智慧財產權辦公室網站商標註冊申請信息顯示,OPPO正在自研一款名為M1的晶片並著手為其註冊商標),也確實在計劃之中,未來可能會在OPPO產品上商用。
今年2月,OPPO CEO特別助理髮布內部文章,首次向全體員工公開了關於自研晶片的「馬裡亞納計劃」。馬裡亞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海溝,深度達6-11千米,也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今年5月,中國臺灣省媒體《經濟日報》頭條新聞報導,全球第五大、大陸第三大手機品牌OPPO大舉挖角聯發科等同業人才,衝刺自製手機晶片。
該報稱,消息人士透露,OPPO已從聯發科找來數名高階主管,包括聯發科前共同營運長、前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朱尚祖(Jeffery Ju)已加入OPPO擔任顧問;另外,也有聯發科5G手機晶片開發人員,可能於未來一、二個月內加入陣容。招納產業老將,有助OPPO加速自製晶片的發展進度。
當時,OPPO沒有對於挖角人員的消息做出評論,聯發科也不予置評。
編輯: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