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工作單位,自己如何繳納社保最划算?不同的教法有什麼區別?至今為止可能沒有一篇文章給過大家準確的答案。為了幫助大家搞清楚這件事情,我打了無數個社保局的電話,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對比、測算,今天用這篇文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點讚,收藏,看到最後。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國的社保大致分為兩個大的體系,分別是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這兩個體系之間是分開的,其中醫保的報銷比例和最終計算養老金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咱們就看看個人有哪幾種繳納社保的方式。
首先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可以在戶籍所在地以個人的名義交城鄉居民社保,但城鄉居民社保只包含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個險種。也可以在戶籍所在地以靈活就業者名義交職工社保,但也都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個險種。那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可以掛靠第三方代繳公司去交職工社保,第三方繳納則包含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這五險。我做了一張養老金投入產出對比表,這張表的計算方法很複雜,但是結論很簡單,只要看我最後的我們養老金投入產出比就可以了。
那為了相對客觀的對比這幾種社保交法的養老金投入產出情況,我們固定了幾個變量。這裡我也放在了文章裡面,大家感興趣的回頭仔細去看一下,我這裡不一一說了。好,我們前面說過了,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不同的。
其中職工社保的養老金計算方式為。
而且我們在看這個個人帳戶儲存額的時候,有一點要注意,不管是哪一種職工養老,都只有百分之八進入到個人帳戶,你自己交的,比如靈活就業養老的另外百分之十二和掛靠代繳公司交的另外百分之十六都是進入到國家統籌帳戶的。
居民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為
我們這麼算下來,繳費十五年,六十歲退休開始領取養老金,領至七十歲的時候,第一種,有工作單位的情況下,個人投入產出比為三點三六。第二種,以靈活就業者。提議交職工養老投入產出比為一點六一。第三種,以個人名義交城鄉居民養老的話,投入產出比為一點二五。第四種,掛靠代繳公司交職工養老投入產出比為一點零六。
所以結論也就一目了然了。那我們具體怎麼選擇呢?一、在戶口所在地沒有固定的收入,預算也不多的時候,優先選擇城鄉居民社保,居民養老保險從幾百塊到幾千塊,有多個繳費檔次可以選,很靈活。居民醫療的繳費也比較低,一般兩三百塊錢住院的報銷比例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對於基礎保障來說,我覺得是非常划算的。二、在戶口所在地,自己有穩定收入的個體工商戶或其他的自由職業者,想要多規劃一些養老金,也想獲得更高的醫療報銷比例,那優先選擇以靈活就業者的名義交職工社保,或者以前在單位交過職工社保,現在又沒有工作單位了。他這個時候為了補齊十五年的職工社保繳費年限,選擇這種方式去接續之。承受保是最合適的,退休時就可以跟單位職工一樣享受相應的養老金待遇。三、掛靠第三方代繳公司交社保,五險一金呢,你自己總共要交百分之三十八左右,但只有百分之八進入到個人的養老帳戶,不僅非常不划算,也不受法律保護。這個只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一般我們是為了解決異地上社保的問題,比如為了買房、落戶、孩子讀書等等,這些必須連續繳納一段時間當地社保的情況,那可以選擇掛靠作為過渡。但寶姑不建議長時間掛靠公司繳納。四、有工作單位的話,正常交職工社保,公司交大頭,個人交小頭是最最划算的,而且交的時間越長越划算,沒毛病。這是這幾種社保中養老保險的差異。
下期我們討論醫療保險的差異,記得關注一遍,沒看懂沒關係,轉發收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