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社會救助中心王紅霞:巾幗英雄同是扶貧能手

2020-12-15 楚天頻道

今年9月14日,經湖北省委、省政府同意,湖北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省扶貧辦聯合印發通知,在全省事業單位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工作,擬確定記大功事業單位個人50名、集體20個。12月11日,記者從黃石市陽新縣民政局獲悉,黃石市陽新縣社會救助中心(原低保局)主任王紅霞入選此次工作。

救助保障 ,一點一滴見初心

王紅霞心繫群眾,用情架起幹群「連心橋」,她用實幹奉獻的工作精神,密織救助保障網,兜牢救助保底線,並依託「村村響」、群眾會等平臺,宣傳農村低保、農村五保、福利託養、臨時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三個留守」關愛服務、殘疾人「兩項補貼」、民政助學等政策,同時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整頓農村低保和兜底對象,有效防止「錯保」、「漏保」、「關係保」,充分發揮救助工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本職能,將救助與扶貧兩項制度有效銜接,使群眾獲得感極大提升。

王紅霞介紹按標施保工作

王紅霞帶領「一班人」緊跟全縣實際,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災害、醫療、住房、教育、就業以及臨時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制度體系,提升服務能力,保障了享受低保、特困對象33906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解決了22630人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讓每一個貧困群眾吃得健康、穿得溫暖、住得安全、過得舒心。

完善機制,一字一句深思考

想要解決好群眾的問題,必須對政策吃透摸準。2014年3月,王紅霞擔任低保局局長後,認真學習社會救助政策,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裡,只要有時間就埋頭苦讀,不斷提升自己政策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她還通過調查100個村1000戶低保家庭,一步步腳印,一戶戶細算,一字一句深思考,制定「陽新縣按標施保工作方案」,打造出「低保對象準確率高、群眾滿意度高、保障對象和補助標準動態率高、低保信訪案件數量低」 的全省先進典型工作經驗,奏響了一曲保障民生、服務群眾的和諧樂章。心裝百姓,一枝一葉總關情

王紅霞經過28年的工作歷練,養成淡定從容、微笑待人的態度,她耐心向群眾解答政策、主動上門解決群眾難題、申請救助幫扶到底,讓救助政策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看望福利院老人

王紅霞清楚地記得,在2019年她曾接到一封救助信,來自排市鎮村民熊先生,當時,他的女兒在上小學,兒子患癌症,接著妻子又患癌入院進行治療,讓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王紅霞得知熊先生家的情況後,她站在病人家庭的角度開展疏導工作,向他們解讀救助政策。在鎮村兩級的幫助下,熊先生重拾信心,並提交了臨時救助和低保申請,當他領到了救助金和低保證的那一刻,終於露出了笑顏。

但是這些錢,對於熊先生的家庭情況來說還遠遠不夠,王紅霞便開始思考為這個家庭拓展救助途徑,她再次宣傳慈善臨時救助政策,並指導其申請慈善臨時救助金,解決了熊先生一家的燃眉之急。

「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是一種肯定,既肯定了社會救助工作的作用,也肯定了我的工作。如果縣域內有一戶困難群眾無法享受應有待遇,那是我的失職。」王紅霞說。

在幫扶熊先生的過程中,王紅霞還對照新政策中的救助標準,為城東新區孔令偉等29個貧困家庭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用最快的時間和速度做到了應保盡保。

結對幫扶,一戶一策真脫貧

作為脫貧駐點「第一責任人」的王紅霞,在2015年,積極幫扶木港鎮泉波村。據了解,泉波村519戶2731人,有建檔立卡戶130戶555人,是湖北省重點扶貧村。於是,她帶領20名幹部與48戶貧困群眾「結親」,督促幹部入戶調查,全面了解農戶務工收入、產業發展、技能培訓、扶貧貸款等情況,並實施「一戶一策,精準扶貧」方案。

王紅霞從制定《泉波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到帶領幹部一次又一次進村,與黨員和村幹部一起研究脫貧攻堅工作,一戶一戶走訪、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凝聚成了「帶不走」的扶貧力量。

幫扶桑蠶產業

王紅霞盡心盡力地指導和協調,讓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牽頭引路「唱主角」,在產業發展中不斷提升戰鬥力,讓群眾摸得清市場、取得了收益、看得見希望,真正激發產業扶貧的內生動力。在集體的努力下,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發展光伏65KW、桑蠶園400畝、雜柑、薴麻,水產養殖基地120畝,助農民增收。去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9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過去的「零」到34.1萬元,讓農民摘掉「窮帽子」,端上「金飯碗」。

據了解,王紅霞用心用情,扶「志」扶「智」,全力幫助貧困戶陳思宋和陳思炬,通過知識、技術、觀念等方面的幫扶,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發展桑蠶、雜柑、薴麻及養殖雞豬等產業,陳思宋和陳思炬不僅脫貧,還走上了致富路。

泉波村黨支書兼主任陳祥瓊感慨地說:「現在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大伙兒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無微不至,一步一履送溫暖

「群眾的事無小事,我要保持一顆同理心,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能幫一點是一點,能做一件是一件,解決實際困難才算真真幫助。」王紅霞在民情日記裡寫道。

家住興國鎮熊家堖社區的李祥針,兩個兒子和兒媳都意外去世,夫妻倆帶著6個孫兒和孫女過日子。王紅霞得知情況後,不辭辛勞,迅速入戶調查,當看到李祥針夫妻的生活境況後,她核實並委託社區報送材料,很快落實了他們的低保金,並指導其申報辦理了孤兒救助,在今年疫情期間,又為其家庭解決臨時救助3500元,為這戶家庭解決了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今年7月9日 ,陽新縣軍墾農場、排市鎮富河潰堤,導致特大洪災。王紅霞帶頭捐款,與全體幹部職工一起出錢捐物又出力,為災區群眾送去溫暖。洪災過後,她又投身於災後防疫消殺工作,發揚「5+2」和「白加黑」精神,齊心協力助力災區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站崗值守測體溫,既當宣傳員,也是愛心員,為重點防控區域送去溫暖,她還出錢出力,為困難群眾送大米蔬菜、口罩、手套等物資。

王紅霞的同事說,她是平凡人中的「大能人」, 她幫扶過的群眾說,她是貧困群眾心中的「大好人」。王紅霞的真情幫扶和精準服務,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實績,向黨和人民提交了一份圓滿的答卷。(通訊員吳華臻、陳瑞芝)

相關焦點

  • 郴州發放社會扶貧慈善醫療救助卡200張
    5月29日上午, 郴州市扶貧辦聯合市慈善總會舉辦2020年全市「戶幫戶 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社會扶貧慈善醫療救助卡發放活動。紅網時刻5月29日訊(記者 龍芳華)5月29日上午, 郴州市扶貧辦聯合市慈善總會舉辦2020年全市「戶幫戶 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社會扶貧慈善醫療救助卡發放活動,發放社會扶貧醫療救助卡200張,共10萬元。郴州市慈善總會捐贈社會扶貧醫療救助卡10萬元。
  • 陽新縣楓林鎮中心衛生院:著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陽新縣楓林鎮中心衛生院在縣衛計局和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該院以緊緊圍繞「倡導優質服務,強化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服務」為目標,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和強化醫療服務技能,得到社會人士的一致好評。在內部管理上,建立群眾監督崗、黨員先鋒崗,聘請社會監督員,實行院務公開透明,政務陽光操作,進一步規範工作,並開展比學習、比業務、比作風、比道德「四比活動」,激發全體職工的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與此同時,該院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了公開價格、透明收費、合理治療。
  • 58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啟動第五站 鄄城縣按下信息扶貧「快進鍵」
    7月10日,58同鎮信息扶貧第五站——鄄城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正式落成,為當地脫貧致富按下「快進鍵」。58同鎮還為該縣發布信息260餘次推動農土特產品銷售,發布尋人尋物信息獲得3.5萬次總瀏覽量,緊急救助20多人、尋回物品30餘件。此外,58同鎮還先後結合縣商務局、紅船鎮人民政府、左營宏緣食品等10多個單位和企業進行了帶貨直播,幫助企業銷售滯銷農產品,累計觀看人數超17萬人次,成交2000餘單。
  • 陽新縣坳上村:幹群結親強產業,文明新風旺全村
    12月7日,記者走進黃石市陽新縣楓林鎮坳上村,目之所及,滿坡山果、村莊農家小洋樓、「四好」公路……處處洋溢著淨與美。幹群「結親」「現在村子變得乾淨漂亮了,老百姓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這多虧陽新縣衛健局駐村扶貧工作隊。
  • 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落地湖南新化縣 三項工作優化新化縣信息扶貧
    6月30日,58同鎮信息扶貧再度提質拓面,在湖南婁底市新化縣落地信息扶貧服務中心第四站,以「網際網路+」生活服務帶動縣域居民脫貧致富。湖南省委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處處長彭康、婁底市委網信辦副主任劉尚群,以及新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海成,縣商務局黨組書記楊利勤,縣扶貧辦副主任吳海中,縣委網信辦負責人曾維峰,58集團湖南總部黨委專職副書記付涵,58同鎮新化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成建新出席了此次活動。
  • 區民政局等八部門關於建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
    關於建立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的通知(嶽雲民發〔2020〕18號)各鎮(街道)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財政所、城鄉建設事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衛生院、區直中小學:建立兜底保障對象救助幫扶長效機制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重要舉措,又是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於加快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要求的具體行動。
  • 具有首都特點的社會組織精準扶貧之路
    社會組織聯合黨委有效凝聚資源和力量近年來,北京市著力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綜合黨委社會組織聯合黨委工作,按行業、類別、領域組建了52家社會組織聯合黨委。聯合黨委成為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組織動員中心,有力動員和支持所屬社會組織、廣大黨員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 東區民政和扶貧開發局完善「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應用平臺
    近年來,東區不斷完善低收入群體經濟狀況核對長效機制,重點核對全區新申請低保低收入家庭共計860戶,通過部門協同有效解決了低保低收入家庭財產核定難、救助對象認定難的問題。一是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共享數據,在攀枝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查詢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員不動產登記情況,在東區市場監管局查詢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員的工商註冊情況,在東區公安分局查詢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員購買和使用機動車輛情況。按照時間節點開展核查,根據核查結果對低保戶進行停發、減發或者增發手續。
  • 58同鎮成立「嘉祥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 打造下沉市場「網際網路+...
    濟寧市委網信辦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科科長王亮在致辭中表示,「58同城作為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平臺,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扶貧模式,展現了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社會擔當和價值追求。相信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58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的扶貧工作,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 58同鎮湖北首家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以數位化驅動崇陽脫貧致富
    8月18日,58同鎮崇陽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以「網際網路+」推動當地脫貧致富,助力農民奔向小康。湖北省委網信辦信息化協調處副處長馬衝,鹹寧市委網信辦曾文波,崇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蔡耀斌,副縣長杜兵以及58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楊洪躍,58同鎮崇陽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熊杜兵等出席了中心揭牌儀式。
  • 陽新縣楓林鎮:吳茱萸「種」出致富路
    5月15日,記者了解到,很早就開始與黃石市陽新縣開展"點對點"幫扶活動的中鋁集團,一改過去扶貧給資金的做法,於近日採取"合作社十貧困戶"的模式,斥資40萬元扶持陽新縣楓林鎮吳茱萸合作社,由該合作社統一購買10萬餘株種苗,按照每戶一畝吳茱萸的標準,分配到貧困戶。
  • 助力脫貧攻堅 58同鎮華東首個信息扶貧中心落地安徽潁上
    58同鎮潁上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揭牌儀式為進一步推動信息扶貧惠農工作,58同鎮在潁上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闢了30多平方米空間,打造58同鎮潁上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中心將由3名常駐工作人員和20多名兼職人員負責,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創業方面的信息諮詢、培訓輔導,預計將促進1000多名當地居民創業就業。
  • 濟南社會救助審批壓縮到15個工作日內 特困群眾24小時內先行臨時救助
    同時,將社會救助審批期限由37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工作日以內,對特殊困難群眾要在24小時內先行給予臨時救助。《實施意見》從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流程體系、能力體系、監管體系四個方面提出了12條措施,涵蓋了省政府文件精神,提出了符合我市實際的具體意見。
  • 大檢察官推薦|司法救助雙向延伸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
    、參與社會治理的綜合效能,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檢察機關聯合扶貧、民政等部門推行司法救助雙向延伸大治理機制,前置延伸、精細化救助、多元化治理等舉措多管齊下,有力推動了脫貧攻堅和檢察環節的社會治理工作。司法救助一頭連著社會困難群體,一頭繫著國家法律權威,是一項傳遞司法溫情的系統工程。單純的經濟救助只能救急,難救長遠,更難以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統一。興安盟檢察機關對內整合職能資源形成「司法救助、多元治理」辦案合力,對外加強聯繫,為檢察司法救助「補救、補償、兜底治理功能」拓展外延支撐體系。
  • 唐山:規範社會救助基金會資金使用管理
    規範社會救助基金會資金使用管理  唐山在全省率先出臺社會救助基金會資金支出辦法  為進一步規範社會救助基金會資金使用管理,日前,唐山市出臺《唐山市社會救助基金會資金支出辦法(試行)》,從救助支出、管理費用支出、監督管理等方面,為全市社會救助基金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 社會救助基金需要還嗎
    二、社會救助基金作用其一,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生存權和發展權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權利。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總體上造成貧困的原因是社會因素大於個人因素,因而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社會救助是其不容推卸的責任。
  • 陽新縣柑桔協會換屆
    10日,陽新縣柑桔協會召開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開展換屆工作。縣農業農村局,縣特產服務中心,縣科協、縣科技局等部門相關領導以及縣柑桔協會全體成員參加了會議。
  • 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穩定就業……溫州這些...
    問題三 今年中辦、國辦下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我也關注到我們溫州創新打造了「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服務品牌,請您再為我們介紹下,該項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 58同鎮榕江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正式成立 打破鄉村信息孤島助力本地...
    58同鎮成立全國第10家信息扶貧服務中心,為榕江縣插上脫貧之翼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58同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構建網絡扶貧體系,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在58同鎮榕江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成立儀式上,貴州省網際網路發展協會秘書長劉宇鋒發表講話,充分肯定58同城在貴州省開展的扶貧工作,他希望58同鎮榕江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為數字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為當地百姓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信息服務,助力群眾脫貧奔小康。
  • 全國第5家、菏澤首家 58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落地鄄城
    為決戰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7月10日,由鄄城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鄄城縣商務局、58同城共同舉辦的58同鎮鄄城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啟動儀式在鄄城縣伯靈雲谷電商產業園舉辦。據悉,此次成立的58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為菏澤市首家,全國第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