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容易被身邊的人影響,總是陷入恐懼的感覺,無法專注?

2021-01-13 有夢想的唐糖

【讀者提問】

我總是容易被身邊的人影響。以前一段時間學習不理想,做作業很慢,我很害怕看到別人做得快,做作業只能背對著別人做;有一次數學考試,聽見斜後方同學寫什麼就小聲說出來,我就覺得很煩無法專心;晚上睡覺,寢室裡別的同學不睡我睡不著,有段時間對聲音特別敏感,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她們不睡,就會有聲音,就是睡不著;寢室裡面做作業有時特別介意有持續的響聲,有段時間聽「砰砰砰」的聲音就會害怕;一段時間一個不喜歡的男生做我旁邊,我總忍不住感覺他在做什麼,覺得他做什麼都很煩,無法正常學習;有個男生做我旁邊,他總是弄得響,又總是身子晃來晃去,上課講話特別大聲,我也很難受,很煎熬;有個女生坐在我旁邊,我總是看到她抖腿,注意力無法集中,很難受;我現在甚至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回想有沒有什麼影響我,並控制不住陷入那種情緒,沒有辦法正常思考,正常學習;我失眠很久了,幾個月很少睡一次好覺,想要調節自己,但又總是失敗

【我的回答】

看了你的回答,注意到你的主要情況是很容易被外界環境幹擾,主要是他人的聲音、行為等,並已經因此影響到了自己的注意力。另外,我注意到你被幹擾後,主要的感受是恐懼和心煩。而後者的根源應該也是因為恐懼。以下是我給你的一些建議:

第一,嚴重的適應不良,包括對外界環境刺激的適應不良以及對人際關係的適應不良,而這兩者又是互相影響的。你現在所處的情況,大概就是比較嚴重的對外界環境的適應不良。關於這個問題的產生,最核心的根源,應該在安全感上。安全感一般與一個人早年的撫養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母親能夠給嬰兒很好的照顧和抱持,底層的安全感就可能被建立起來,反之,則會有比較明顯的創傷和破壞。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安全感與依戀關係的質量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你現在的問題,可能根源在早年。

第二,雖然根源在早年,但並非是說現在毫無辦法了。我們只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安全感,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如何構建自己的安全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1、置身事外。

嘗試做一個「第三者」,比如當你感覺到這種熟悉的恐懼和焦躁的心情襲來時,不妨用想像的方式,嘗試想像自己從當下的軀殼中抽離了出來,站在了高出俯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你嘗試運用想像抽身事外時,也許會幫助你從當下那種難受煎熬的感受中走出來,看一看發生了什麼。也許你會看到,有個人在晃動身體,有的人在翻書,有的人在咬著筆頭....萬事萬象都只是一副畫面,而你是站在畫外欣賞的人。

2、理性思維。

安全感的缺失主要體現在潛意識層面,如果能把潛意識裡的恐懼意識化,也就完成了對自己的療愈。比如說,當你再有這種情緒時,你可以有意識的看看自己的周圍:其實你很安全,周圍沒有危險,而周圍那些人,只不過是在抖腿、咬筆,而這些行為對你是沒有傷害和危險的。

不斷地用意識覺醒,可能對你解除恐懼會有幫助。

3、體驗當下的感受

我們常常不是被事情嚇死的,而是被自己的感覺嚇死的。所以感受是會欺騙自己的。嘗試著深呼一口氣,慢慢地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儘量體驗呼吸時身體的感受,把注意力從外界環境收回到自己身上。最開始做這個練習時,「跑掉」是常有的事,但是沒關係,再把自己拉回到對於呼吸的覺察即可。反覆練習,你會找到平靜。

以上幾個小方法也許可以幫助你從當下惱人的感受中走出來一些。在做這些小練習時,有兩點注意事項。

1、拒絕對抗

我猜測你在產生不良情緒反應時,內心可能會有「我不應該這樣」、「怎麼又來了」之類的聲音,這個時候,要有意識的告訴自己,它們來很正常,因為這是早年的「病根」,要覺察自己對自己的評判和責備。就像勸慰你的好朋友一樣安慰自己:它很正常。

拒絕對這種恐懼情緒的對抗,能夠有效地幫助你自己。

2、克服對恐懼的恐懼

恐懼可能是疊加的,一種是源於安全感缺失對外界刺激的恐懼,還有一種是對這種恐懼的恐懼:比如焦慮自己一直這樣會不會從此人生盡毀?等等。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層一層地放下恐懼,而第一層,也是最外層的就是對於恐懼的焦慮(恐懼)。告訴自己:這個小小的恐懼是正常的,只要不對抗它,很快它就會消失。不用害怕,當自己成長到有足夠的安全感,這個問題就會得到根治....

從意識層面不斷嘗試和提醒自己。能夠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勇敢。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動力學取向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平臺的籤約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致力於心理學知識傳播的終生成長者。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在後臺私信我。

相關焦點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首先恐懼可能來源於不可預知的風險。每個人恐懼的事物不同,比如有的人怕黑,因為黑暗中看不到東西,無法預知黑暗中是否存在危險,所以會恐懼。有的人在考試前會恐懼,因為不知道考試的內容,害怕考試的結果不如意,因為無法掌控結果,所以會感到恐懼。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來源於不可預知風險的恐懼感,會在人類豐富想像力的助推下,呈幾何級數的增長。這就是人為什麼恐懼的主要原因。
  • 心理學:警惕這種人容易患上抑鬱症!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抑鬱症的人都是「好人」。2.吞噬負能量的人最終毀了自己您可能會發現它很奇怪,甚至無法解釋:好傢夥做錯了什麼?被扣上「抑鬱症」的帽子。他們錯了,對別人太好,對自己太壞。在心理學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捍衛人們的心理功能。大多數人使用防禦來使自己感覺良好,但是「好人」的心理防禦可能導致自我攻擊和自我毀滅。
  • 心理學:總是對身邊的人感到愧疚,你可能是人格障礙患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你的身邊或許存在這樣的人:明明不是自己的過失,卻總喜歡將所有過錯包攬在自己身上;明明跟自己無關的事情,卻總在為他人著想,使自己焦慮不安;明明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卻總是覺得對別人有愧疚。到底是什麼心理致使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呢?
  • 容易陷入三角關係的星座,總是與異性「曖昧不清」,讓你出乎意料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三角結構是最為穩固和踏實的,但是當這種三角的關係放置到感情世界裡面,確實極度的危險的,人性本身的多變無常,有時候三角關係的陷入容易,卻會出現難以抽身的局面。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容易陷入三角關係的星座,總是與異性「曖昧不清」,讓你意想不到。
  • 為什麼身邊明明不缺朋友,內心卻總是感覺很孤獨?
    然而,如此疲倦的自己,每每臨睡前卻還是想再刷刷手機,害怕睡著了,便跟這個世界切斷了聯繫,或者期盼著身旁有個人能陪陪自己……這種強迫自己無法入睡的感覺,叫做孤獨。只因晚上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間,這股孤獨感實在讓他很難入睡。這股孤獨感我相信不光是Ta有,很多人也是有這種感覺的。這種孤獨感並不是源於你身邊沒有人陪你。而是每次想找個人陪的時候,卻發現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不該找,還有的人找不到。
  • 心理學揭示:為什麼越親近的人,越容易互相傷害?
    對於摯愛的親人,我們卻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忍不住大動幹戈,惡語相向。事後儘管很後悔,但是還是止不住下一次壞脾氣的二次爆發。為什麼我們對待陌生人有數不盡的耐心,對於家人卻總是無比暴躁易怒。其實也是有多重原因構成的,心理學層面來說,這種十分複雜的很多心理因素最終導致的結果,希望以後我們都可以改掉這個缺點,對親近的人多點在意多點耐心。
  • 陷入焦慮、恐懼的循環困局,怎麼破?心理學家3步教你跳出來
    ,這種感覺讓人有種並不莫名的焦慮。」 經常聽到有人說,人之所以會焦慮和擔憂,是沒有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卻總是想要很多。 最近陷入失業和重新擇業迷茫期的我,正是被焦慮的情緒牢牢把握住無法自撥。
  • 什麼性格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心理學解析:反芻思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近日,有一名年僅26歲的女孩在留下遺書後便失聯了,「遺書」中有一句話說道:「我被抑鬱症困住太久了。」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日,我們不難發現,人們沒有以前快樂了。很多成年人不僅有著身體上的疾病,也逐漸被心理疾病困頓得無法走出去。
  • 心理學:與環境格格不入的人,總是病態般的追逐優越感
    內心不認同所處環境的人,總是病態般的追求優越感。心理學研究發現,個體對所處環境不適應,甚至是排斥,但是又無法擺脫當前環境時,就會病態般的追求優越感。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好像身邊所有的人都配不上自己一樣。
  •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擁有這三種性格的人容易成功
    這類人非常善於發揮自己的想像,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的時候,也總是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他們富有創造力,敢於求同存異,所以具有這類性格的人往往能夠成為社會中的中流砥柱,比如一些科學研究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屬於經驗開放性性格的人。
  • 心理學:真正愛上一個人,才會出現這4種感覺
    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總忍不住在心中細細構想未來另一半的模樣,從身高、體重、年齡到性格、愛好、脾性,再到幻想初遇時雙方是怎樣的一顰一笑、眼波流轉。
  • 心理學:如果你的身邊人總是喜歡說這幾句話,證明他的戾氣很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世界上除了身體承受的痛苦是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所有痛苦都來自於你的世界觀,你怎樣看待世界,世界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你。那些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觀世界的人,並非不會遭受痛苦,而是更懂得將痛苦合理化,不以不和諧的方式留在體內。
  • 這樣做減緩恐懼,恢復平常心
    如果過分關注疫情,甚至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出現食欲不振,易疲勞,體能下降,睡眠不好,做噩夢,內心悲憤、恐懼,做事無法集中注意力等情況,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因為有可能陷入了替代性創傷。什麼是替代性創傷?和普通人有什麼關係?
  • 心理學:容易遭人嫉妒的人,大都有這四種特徵,你是嗎?
    每個人的身邊都不乏優秀的人,可以是能力很強、可以是智商很高、可以是相貌出眾,亦可以是擁有無盡的物質財富或者巨大的權利。俗話說,眾生百態,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滋生黑暗,而屬於你個人的優秀和出眾自然而然會讓人心生嫉妒,相信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整天被人惦記的人。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生活沒有被操縱的自由,不要被人操縱,學習操縱心理學
    你是個容易被操縱的人嗎?在《操縱心理學》中提出,像小艾這樣被操縱的人通常有一些顯著的相似之處。1、你有取悅別人的習慣和傾向。捫心自問,如果你不能忍受內疚,那麼你就能滿足別人對你的任何要求,即使他們讓你不開心。
  • 身邊的心理學:人為什麼喜歡貪便宜
    人為什麼喜歡貪便宜呢?現實中許多電訊詐騙案、集資詐騙案都是利用人們喜歡貪便宜而引起的。從心理學來看,人為什麼喜歡貪便宜呢?佔有欲是人的一種本能,而且佔有能使人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愉悅的心理,但是佔有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只有佔有大於付出時,人們才會有滿足感和愉悅心理;如果佔有與付出相等時,這時不會有滿足感和愉悅心理產生;如果付出大於佔有時還會產生一種不悅甚至憤怒情緒。
  • 8條心理學事實告訴你: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婚姻不幸福
    為什麼智商高的人,婚姻反而不幸福?貝佳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並不能代表所有的情況,但從貝佳的生活軌跡中,結合心理學原理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一段關係出了錯都是有代表性原因的:1.專注自己的目標,忽視身邊人聰明人往往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很清晰,他們有自己追尋的人生目標和願景,並不斷努力追尋,這個目標才是他們人生的意義,婚姻、家庭、愛人都不是,只是輔助、標配而已。
  • 《蝙蝠俠:俠影之謎》帶來恐懼的稻草人
    ,被人欺負時也無法還手,所以他就被其他同學稱作「稻草人」,喬納森的報復心極強,他發誓要讓所有人都害怕自己,於是喬納森對人類的心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雖然喬納森比較瘦弱,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用報復心來推動自己的學術研究,很順利的就進入了哥譚大學,擔任心理教授,這個時候的喬納森已經是功成名就了,但他渴望別人害怕他的感覺,於是他私下偷偷進行了恐怖的人體試驗,在被學校開除後,喬納森就越來越偏激,不過專屬於稻草人的武器
  • 心理學:長期獨居的人做好五件事,至少不會陷入頹廢中
    有些人擁有良好的他律能力,但是並不意味著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在人們成長過程中,勢必會經歷一個長期獨居的過程。獨居時個人成長無疑是最快的,但是如果個體缺乏自律能力,獨居也是最快讓一個人變頹廢的方法。心理學研究發現,長期獨居的人做好這五件事,不一定會讓你變得多優秀,但至少不會陷入頹廢之中。長期獨居會出現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