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就如同白紙一般,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就好像十萬個為什麼,碰到不懂的事情都要問一問。作為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與生俱來的這份好奇心,如果不激發它很有可能就會消失,沒有好奇心的孩子就像失去「色彩」的畫作。孩子的腦袋中藏著各種天馬行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讓家中束手無策,那麼家長如何回答才是最正確的呢?
5歲的朵朵活潑好動、又聰明伶俐,簡直就是一個小機靈鬼,她在幼兒園中一直是佼佼者,什麼東西都是一學就會,面對不會的東西也會提出問題,老師和同學都十分喜歡好學的朵朵。朵朵的好奇心特別重,遇到什麼新鮮的事物都會激發她的求知慾,不過爸爸媽媽並沒有因此反感,反而十分開心朵朵能提出問題。
這天媽媽帶朵朵一起洗澡,朵朵突然提出了質疑:「媽媽為什麼我沒有翅膀?」媽媽順著朵朵的手指看去,原來朵朵說的毛「翅膀」是媽媽的腋毛,因為抬起胳膊腋毛變成一個小三角,很像「小翅膀」。
媽媽思考片刻回答道:「這個翅膀是女孩子長大的象徵,等你長大了也會有這些翅膀,朵朵在長大之前不可以隨便給別人看哦!」朵朵媽的回答不僅巧妙地避開了複雜的生理知識,還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通過此事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
有許多家長不懂得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會覺得孩子提出的問題都沒有用,但你要知道孩子天生就是白紙,許多東西都不是生來就會的,他要從生活中去積累去學習。如果家長一味地敷衍孩子,孩子就會喪失求知慾,慢慢的對生活提不起興趣。
當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並不只是滿足他的好奇心,更多的是帶給孩子知識。孩子在提問的過程中會積累很多知識,要知道知識是有群聚效應的,當孩子獲得一部分知識後,就會對未知領域產生探索欲望,從而開啟更多的學習,這就是老人常說的「越學越想學」。
有些孩子缺乏好奇心原因有三點:
1. 家長過度約束。有些家長總喜歡過度約束孩子,控制孩子的行為舉止,不讓做這個也不讓做那個。這樣下去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過分拘謹,從而扼殺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
2. 家長過度溺愛。有些家長喜歡溺愛孩子,從小到大的事情都喜歡幫孩子完成,生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累到,從而養成懶惰的毛病。
3. 孩子缺乏交流。當孩子缺乏交流時,就會困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和同伴交流,還會形成交流障礙,影響社交能力,這樣的孩子長久下去會缺乏自信心,變得孤僻。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對孩子放開手,讓他們放飛自我,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對外界事物的探索興趣。如果孩子出現了「破壞」行為,家長要寬容對待,正確教育孩子,肯定他的求知慾,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會更加優秀。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