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 11月24日,在雲南省紅河州舉辦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天然氧吧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天然氧吧」評審結果名單,深圳市大鵬新區與鹽田區同時獲得「中國天然氧吧」這一國字號榮譽稱號。
▲大鵬新區獲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在深圳這樣的經濟高度發達、人口密集的一線城市裡,居然有這樣環境質量如此優異的城區,真的是沒想到。」相關專家談及兩區時直呼意外。
大鵬新區是深圳的「生態基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這裡有著海灣、河溪、森林、溼地、沙灘、島嶼,西湧、較場尾、楊梅坑、金沙灣、大鵬所城、壩光生物谷……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綠色半島上,每年吸引千萬人次遊客。
除了獲得「中國天然氧吧」這一稱號,近年來大鵬新區還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多項國字號稱號,反映了近年來新區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大鵬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以創建「中國天然氧吧」為契機,整合生態資源,將生態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為新區「生態立區、經濟強區」發展戰略實施、加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夯實生態基礎。
高水平保護「山海寶庫」
夜間的較場尾,海上明月皎潔如水,海風習習,清爽怡人,遊客陸小姐感嘆,「空氣真好,讓人不由想四個字:泌人心脾!」
大鵬半島,號稱深圳最後的桃花源,截至2020年10月底,新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28,排名全市第一,空氣品質優良率97.4%,PM2.5年均濃度降至15.3微克/立方米,全域空氣負氧離子資源豐富,建成區負氧離子均值高達2000多個/cm³,未開發區負氧離子均值高達3000多個/cm³,「氧吧」之譽可謂名符其實。
▲大鵬半島是深圳的桃花源
優越的生態環境歸功於最嚴格的環境保護。500米長的壩光片區石鼓墩路和1000米長的生物谷路,因為珍稀古樹「擋道」而改道建設;在坪葵路豐樹山路段,經過的機動車都會被路邊的尾氣遙感監測系統測出尾氣值並實時公示;實施生態補償,與居民有無損害環境行為直接掛鈎;率先試行領導幹部生態審計,給領導幹部套上「緊箍咒」……在大鵬,最嚴格保護的理念已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舉措、制度,也內化為全體大鵬人的共識。
新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也在同步推進,成效顯著:在天空,刷爆朋友圈的「大鵬藍」已經讓人習以為常;在水上,昔日坑塘溼地不斷減少的新大河紅樹林鬱鬱蔥蔥,再現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在山中,以往泥土裸露的地塊已經覆綠,全區森林覆蓋率由76%提升到77.58%;在海底,開展人工種植珊瑚行動,海底生態逐步恢復……
作為這座千萬人口城市的「後花園」,大鵬的生態保護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封閉式」保護,還需要新的理念,既要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旅遊需求,又要實現高水平保護,這個「悖論」如何破解?
新區的答案是一方面強化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境的承載力,新區成立以來,汙水收集處理率由不足10%提升到98.3%,在全市率先並提前兩年半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另一方面,強化研究,在全國率先編實「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在全市率先拓展GEP核算應用,今年又完成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預警研究、綠色經濟活協評估體系、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研究,持續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近年來大鵬新區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初步構建了以量化評估為基礎,生態產業化為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五大制度體系,成立深圳市大鵬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所,全省唯一環境資源「三合一」審判法庭在大鵬落戶,藉助法治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下一步,新區將以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構建最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全力為深圳守護好大鵬這個彌足珍貴的「山海寶庫」。
在保護中發展,重點片區率先踐行綠色開發
如今的壩光,一片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截至目前,壩光片區累計完成投資177.5億元,引進儲備生物及生命健康產業項目117個,國際生命科技中心、人才公寓建成,生物家園、綠島國際、壩光文體中心等一批重大標誌性項目加快建設。
生態保護與開發建設共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難題,壩光給出了自己的「答卷」:壩光城市建設嚴格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全域應用「海綿城市」技術,努力實現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其中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發現的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不僅得到了完好地保護,溼地面積還由2公頃擴大到96公頃。
相對於壩光,南澳的產業綠色轉型不但需要推動高標準規劃、高質量發展的智慧,更需淘汰低端產能「壯士斷腕」的勇氣。南澳,位於大鵬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風光秀麗,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由於歷史原因,存在著部分具有一定汙染的低端產能,2018年10月底,新區通關停取締、動員搬遷、幫助企業轉型等手段,逐步淘汰低端產能,打造「無工業」特色小鎮。今年新區與知名文旅企業共同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塑造充滿歷史文化韻味及別具一格的濱海特色風貌的南澳墟鎮,將其打造成為打造濱海漁港風情特色小鎮。
以嚴格保護的前提下推動綠色發展,以綠色發展促進更高水平保護。正是得益於生態保護,新區的生態資源優勢正不斷轉化經濟發展優勢,西湧即為一例。2018年9月遭受超強颱風破壞,西湧景區內沙灘及周邊區域設施設備損毀嚴重。新區抓住機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市區聯合舉辦了「大鵬新區南澳西湧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活動,立足於推動西湧片區災後重建工作和長遠發展,實現保護與發展共贏,高起點、高標準地將西湧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最亮麗的生態旅遊名片。
目前,以生態環境導向的產業綠色發展正進入「加速期」。前三季度,新區GDP同比增長2.7%,增速較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8.9個百分點,新區經濟延續了恢復改善態勢。在經濟發展提速的同時,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也在同步提升:截至6月30日,新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21,空氣品質優良率98.9%,均排名全市第一——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同步提升釋放出新區堅持「生態立區、經濟強區」加速發展的信號。
治理中共享,政府社會畫出「同心圓」
「好可惜那天剛好有事好想去。」11月22日,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新區義工聯聯合大鵬新區社區國際志願者成長中心,邀請有志參與國際化街區建設的志願者以及熱心參與新區社會事務的外籍人士一起穿越東西湧,清理沿岸垃圾。當看到「愛大鵬」的新聞報導時,一位網友在網上這樣留言。
如今,全民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在大鵬已蔚然成風,並湧現了一批知名的環保品牌,如打造了「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志願活動品牌,人工種植珊瑚超1.3萬株,投放珊瑚礁68座。
民間力量的生長,引不開政府的不斷引領,民間、政府正畫出共謀綠色發展的「同心圓」:構建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核心的生態文化體系,創新了生態文明社會共建機制,設立「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舉辦全國「灣區城市生態文明大鵬策會」,打造11家海灣生態環境保護組織,組建黨員環保隊伍112支,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合力的共建機制。
9月裡兩天三項國字號活動在新區舉行讓外界感受到新區在社會公眾參與生態環保的廣寬以及生態文明觀念、文化意識普及的深度——9月19日,「美麗海灣·大鵬先行」2020年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活動在西湧沙灘拉開帷幕。同一天,「全國生態文學創作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國內眾多生態文學創作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舉行生態文學座談交流會。緊接著,9月20日,首屆全國珊瑚日活動在新區東山珍珠島酒店舉行,第一屆全國珊瑚日活動就此開啟,揭開了2020年中國珊瑚普查的序幕。
共享需要共建,共建為了共享。新區生態文明成果正源源不為地向民眾供給著綠色福利,除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大鵬休閒旅遊,感受新鮮空氣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新區優良的生態環境正通過「生態+」的模式增進民眾的福祉。
▲2020年大鵬自然課堂秋季行活動
以大鵬自然課堂為例,通過「生態+青少年教育」這一模式,大鵬新區綜合辦(文明辦)創新推出了「大鵬自然課堂」生態品牌活動,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走進大自然,學習知識,「參加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受益匪淺,以後有機會我還要讓孩子參加。」11月15日,家長呂女士談起兒子參加2020年深圳讀書月主題活動暨大鵬自然課堂秋季行開啟走讀之旅時,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此外,通過「生態+文化」,新區為文化工作者提供環境和靈感,催生沙灘音樂節、婚紗攝影基地等品牌;通過「生態+體育」,新區大力發展遊艇、帆船、徒步等運動,打造深受國內運動愛者喜愛的戶外運動天堂,「正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新區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也讓民眾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綠色福利。」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