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太需要補充益生菌了。但是,依然有許多家長不清楚益生菌有哪些作用,不知道什麼情況下給寶寶補充益生菌,吃的時候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別擔心,樂佳善優在本篇為大家一次性講解清楚。
一、益生菌有哪些作用?
平衡腸道菌群,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和改善 腹瀉便秘。
刺激腸道免疫機能,增強 免疫力。
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許多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內可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品以及吸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
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益生菌能產生維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維生素K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抗氧化劑、胺基酸等等,對骨骼成長和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
二、寶寶什麼情況下需要益生菌?
腹瀉:不論細菌、病毒、原蟲引起的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都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可以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對於乳糖不耐受引發的腹瀉,可以同時補充益生菌和乳糖酶
便秘:寶寶便秘時大便乾燥,排便困難,補充益生菌可以增加腸蠕動,對便秘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對於長期便秘的寶寶,益生菌配合乳果糖服用,可以對大便有明顯改善。
消化不良:小寶寶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腸道消化功能較弱,易出現消化不良表現,益生菌可促進消化。
反覆感染鵝口瘡:引起鵝口瘡的原因是白色念珠菌(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不僅侵犯口腔,還會侵犯整個消化道引起腹瀉,益生菌對鵝口瘡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反覆溼疹:寶寶反覆溼疹的主要原因是過敏,益生菌雖然不能從根本上除去過敏原因,但是能輔助治療過敏的作用。
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死身體裡的有益菌和有害菌,服用抗生素期間,適當補充抗生素有助於恢復菌群平衡。
腸脹氣、腸絞痛:腸脹氣、腸絞痛都是寶寶胃腸發育不成熟的表現,順時針按摩腹部,俯臥位都可以緩解腹部不適,服用益生菌和西甲矽油也會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剖腹產兒、早產兒、低體重兒、人工餵養兒:這些孩子一般免疫力低,補充益生菌可以提高腸道免疫功能,腸道免疫功能增強,也會刺激全身免疫功能。
三、如何服用益生菌?
每次吃多少合適?
益生菌製劑有粉末、膠囊、片劑幾種形式,通常孩子吃的以粉末狀的居多,而粉末狀的益生菌也正是按孩子的需求量設計的,一次吃一包的量其實剛剛好。
如果是按個數計算,建議每次吃50-150億個益生菌。
這是因為在吃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益生菌被消耗、死亡——因為益生菌是厭氧的,所以衝服時遇到的空氣、食道和胃裡面的空氣、胃酸和膽汁等,對益生菌的安全都是威脅。
因此,益生菌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到達結腸,如果服用的量太少,真正能發揮作用的益生菌就所剩無幾了,不足以起到效果。
四、寶寶吃益生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第一, 益生菌厭氧,服用時應該儘量避免和空氣接觸。
比如,給孩子吃益生菌衝劑時,一旦衝好就要儘快服用。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粉末狀的益生菌原本處於休眠狀態,遇到水就「活過來」了。此時,就會被空氣中的氧氣「幹掉」,所以在它們「陣亡」前,要趕緊吃下去。
有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寶寶還太小,喝得慢,難免會有益生菌陣亡呀,怎麼整?
你可以把粉末倒進小勺裡一點兒,衝上水,這也就是「一口」的量,然後給孩子迅速喝下去。
之後再衝下一勺,反覆幾次,一包益生菌也就吃完了。
再多囉嗦一句:即便是乾粉末狀的益生菌,保存的時候也儘量避免和空氣接觸,因為空氣中也有水分呀,保不齊還是會讓益生菌失效。
所以,最好就是一次衝一袋,讓孩子都喝掉,萬一喝不完,也不要浪費,家長喝了就好。
第二, 益生菌怕燙,衝水時水溫不要超過37℃。
作為活菌,且又在人體內存活,益生菌的最佳生長溫度和人類腸道正常溫度相近,大約是37℃。
所以,衝益生菌製劑的水溫,最好不要超過37℃,不然益生菌就被燙死了~
第三, 益生菌不要與抗生素同食。
抗生素是殺細菌的,而且是個「盲人殺手」,不分好細菌和壞細菌,是細菌就殺;而益生菌也是細菌啊,所以抗生素和益生菌同食,結果就是——沒被空氣殺死、沒被熱水燙死的益生菌,好容易到了腸道裡,被抗生素搞死了……
那麼益生菌與抗生素必須同服時,間隔多久合適呢?
答案是: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