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得圖靈獎(計算機領域最高榮譽)的華人計算機科學家,曾經任教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普林斯頓大學,是公認的算法、密碼學及量子計算專家。2004 年,他全職回國加入清華大學。
他就是姚期智院士,他於 2005 年為清華的本科生創辦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就是著名的「姚班」。
圖丨姚期智在課堂上講課(來源:清華新聞網)
「姚班」專注於培養與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競爭力的領跑國際的拔尖創新人才,重點著眼於計算機科學與物理學、數學、生命科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學科交叉培養。
如今,「姚班」成立 15 年來走出的計算機科學人才,正活躍在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和學術界的前沿,創辦了曠視科技、Pony.AI 等行業獨角獸公司,另有 14 位「姚班」畢業生進入學界,執教於北京清華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多倫多大學、香港大學等國內外一流高校。
除了「姚班」以外,2011 年,姚期智院士還創建了「清華量子信息中心」與「交叉信息研究院」,他積極推進人工智慧的創新理論及交叉學科應用。直到最近,這位知名計算機科學家再度為本科生創辦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學堂班」(簡稱「智班」),將通過本科生的人才培養,來推動人工智慧前沿和學科交叉的發展。「智班」於 2019 年 5 月 18 日成立,被認為是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整體學科布局上的重要一步,進一步完善清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學科格局。
5 月 23 日,姚期智院士參加人民日報客戶端《大咖有話》,在這期主題為「求解人工智慧的中國答案」的訪談中,這位計算機領域的傳奇人物談到了當下幾個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關鍵問題——人才培養、如何與國際接軌、基礎算法缺失等問題。在當下中美人工智慧競爭和合作面臨新的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他的思考值得所有關注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人士參考。
圖丨姚期智最新訪談(來源:人民直播)
以下為訪談全部內容(經過基於原意的刪改):
問:我印象中您一直是和學生在一起,您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答:我從成年以後一直在學術界工作,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家,最重要的是保持年輕人的心態,對知識充滿渴望,保持無止境的好奇心。能和學生在一起是我們科學家的夢想,我希望我自己還有所有的科學家都能夠像這些學生一樣,有一個無止境的好奇心。
問:您的學生曾經說過,您教給他們的不僅是知識層面的種種,還有人生困惑和選擇過程中的指導,是這樣嗎?
答:我認為,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應該只是課本上的知識,不只是我自己,我要求我們老師除了傳播知識以外,還要以身作則,教給學生們處事的態度。我覺得大家對中國的學生有一個誤解,我常常看見大家說因為文化的影響,中國青年學生沒有創造力,不敢發問題,沒有新思想。我覺得這是非常不真實的印象,我回國接觸國內學生以後發現,中國學生有非凡的創造力。中國以前所缺少的是高質量、優秀老師的引導,年輕人需要的是這些人的正確示範,以及他們對於挫折、學術的態度。
我也會常常和學生交流成功的要素。成功案例中的人物都有強大的人格,另外,我們需要不斷改善自己。
問:您建立「姚班」的心路歷程。
答:對於「姚班」來講,我十幾年前回國的時候,這還是一個比較少見的現象。但是那個時候清華大學對我回到清華特別重視,所以建立「姚班」他們給我一路開了綠燈。其實要辦一個這樣的尖子班,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比較困難的,我非常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能夠看出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當我們把高質量的天才型學生聚集在一起,給他們加以良好的培養,他們彼此之間互相良性競爭,就會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姚班」十五年,離不開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方式方法、一流的理念,現在已經達成了完整的體系。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元素,但其實這裡面最重要的是一流的師資。在中國,我們不缺優秀的學生,我們不缺資源。我們需要的是找到一群非常有學問的老師,他們要在科學研究上有非常高的成就,而且他們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來把本科教育做好。這是一個決心的問題,用一種相信的力量,把培養一流本科生的老師們聚集在一起才是最關鍵的。
問:十五年「姚班」已經碩果纍纍,您對人才培養的整體結果與預期相比還滿意嗎?
答:我對現在的結果很滿意。十五年前回到中國,我當初的目標是將中國的大學教育和專門研究提升一個層次,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還有一些超過本來預期的發展。比如,我回國不久發現計算機發展應該是一門交叉學科,於是我向清華提議成立了交叉信息研究院,我們把量子物理、生物醫學、經濟金融等學科與計算機科學結合起來。這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理念。經歷了十年的發展,也證明了這是正確的,我們有了很多強大的團隊。這也使得最近幾年學校的產學研結合和科學成果的商業落地有了平臺。
(來源:清華新聞網)
問:您怎麼預判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在這個節點,成立一個專門的高端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智班)的目標是什麼?
答:1950 年圖靈提出「人的智能機器可以做到嗎?」這個問題,幾十年來人類一直在解答這個問題。最近十幾年人工智慧有了相當大的突破,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我們有機會重新解釋理解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涉及到非常多的學問,甚至涉及了哲學方面的問題,還有腦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人工智慧並不只是計算機科學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新的學科。
人工智慧一定會在十年二十年後改變世界,中國應該對人工智慧給與重視。幾十年前,中國計算機科學喪失了與國際強國同時起步的機會,而現在人工智慧作為新學科,我們擁有了和別人同時起步的機會,我們應該在人工智慧方面好好培養人才,做好相關研究,做到與他們同時起步甚至率先起步。
問:人工智慧體系複雜,而且多學科交叉,那對於人才培養,對您來說挑戰和要求會不會更大?
答:我們的交叉信息學院本身就是交叉學科,我們涉及了生物、物理、經濟等學科,所以對於人工智慧,不管是跟它相關的學科還是其他應用,我們都有了非常強大的陣容。我們對於把人工智慧當做一個新的學堂班來辦非常興奮,而且大家非常有熱情,相信「智班」一定會和「姚班」一樣成功。
問: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對普通人的影響?
答: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在三到五年會有結果。現在人工智慧已經涉及了很多領域,但是有些領域人工智慧還沒有涉及,比如實體經濟。在未來幾年裡,人工智慧能夠對工業企業產生相當大的效益。
其實,深度學習在三十多年前已經進入大眾視野,只是效果不太明顯。在科學界不能一味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應該從基礎做起。基礎研究打破技術瓶頸後,人工智慧會產生很大的社會的效應。對此,人類應該保持樂觀開放的心態。
問:今年上海院士沙龍活動,有人發問:中國基礎算法缺失。您怎麼看待?
答:我們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上很突出,相對來講,在算法和基礎研究上確實不太強,但從長期眼光來看,我還是比較樂觀的。現在學術界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有很多學校已經開始了算法研究。例如,清華大學在算法方面有很高的重視程度,近年來,也培養了很多的人才,有了強大的人工智慧算法團隊,而且每年還在引進相關人才。我們在算法和基礎研究上,有足夠的力量,未來會給出亮眼的成績單。
圖丨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來源:ACM Awards)
問:在信息安全領域、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答:以信息安全為例,中國在傳統的密碼設計、攻擊密碼與密碼破解上有很強的實力,很多年都是這樣。在比較熱門的安全研究上,中國這方面確實人才比較缺乏。但是我們的優勢是,我們在信息安全領域有很強的專家,他們對於安全領域的各個方面都很了解。雖然人數少,但這就好比我們有了軍隊中的將軍,我們好好利用,重視這方面的發展,組建一支軍隊會很快,而且會非常強大。
問:對於年輕人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您有什麼囑託?
答: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立志,即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要立志做一個不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事業。一個人一生到底要做什麼,這是一個成長過程,在不同的時期肯定會有不同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在這種時期要停下腳步想一想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在你有機會做決定的時候,按照我的經驗,如果你對自己真地非常誠實,而且思考得足夠透徹,通常來講一定有一個選擇是你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