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河錦路及10kV粉紅路環網櫃施工完畢,請求送電。」4月24日早七時許,隨著通宵奮戰後的環網櫃接入,調度下令送電成功,成都市城東供電中心運檢二班班長葉曉勇走出隔離圍欄,脫下溼透了的工作服的他終於長舒一口氣,這場為期兩周的「硬仗」終於被拿下了!
爭分奪秒
通宵搶修恢復供電
4月11日晚19:03,城東供電中心接到通知,10kV專線河錦路事故分閘,停電範圍波及卓錦城在內的4個大型小區,超過5000戶居民受到停電影響。中心營銷及運檢部門立即組織工作人員趕往現場開展通知用戶、故障查找和搶修準備的相關工作。
經現場查勘,工作人員發現,發生故障的是埋深1.7米、長度超過1公裡的直埋電纜,要想展開故障查找、電纜改接等相關工作,需要在鋼筋混凝土的地面上挖出寬2米長6米的電纜立井,而當下正值居民下班回家高峰期,三環路口車流如織,為搶修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為最大限度減少停電時間,中心工作人員最終敲定了解決方案:現場人員兵分三路,營銷網格經理迅速前往各小區向用戶做好安撫解釋工作;運檢部專責龐滔迅速帶領人手將故障線路的所有負荷改接到鄰近的10kV粉紅路;第三組則由葉曉勇負責,儘快挖出直埋電纜,進行識別、故障定位和相應處理。
中心工作人員現場部署工作
方案一經確定,現場人員各司其職、迅速行動。開挖的同時,搶修人員迅速展開改接的準備工作,籌備器具、調集人員、電纜上杆搭接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經過通宵奮戰,次日15:13,所有改接工作盡數完成,停電區域全部恢復供電。
不容有失
排故障、保供電雙管齊下
負荷雖然成功轉供至10kV粉紅路,但故障點仍然不明,「一塊大石頭依然壓在搶修人員的心上。」葉曉勇介紹,中心運檢人員輪番查驗,終於在15日凌晨完成故障定位。經查明,故障原因為10kV河錦路進線電纜對接頭爆炸,現場工況下,需要施放新電纜並重新製作對接頭。
故障短時間內難以恢復,與此同時,線路改接後的臨時運行方式也面臨著巨大考驗。10kV粉紅路負荷電流暴增至120A以上,超出日常水平十餘倍,為確保供電萬無一失,中心立即安排屬地三聖供電所每日用電高峰時期對粉紅路開展特巡保電工作。4月12日起,特巡隊每日午間12:00以及晚18:30分兩次對該條線路支線及開關、刀閘、電纜頭等設備連接點處進行紅外測溫、觀察、記錄,全力確保臨時運行期間供電穩定。15日下午,現場傳來好消息——新電纜施放完畢,接頭也同步製作完成,搶修工作取得初步勝利。
中心工作人員在用電高峰期開展特巡保電工作
全面補強
改造電路實現雙電源可靠供電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型居民小區的供電可靠性,結合該片區網格化規劃相關工作,城東供電中心將小區電路聯絡改造事項提前搬上日程。經過反覆論證,運檢部計劃將在該區域附近綠化帶新設環網櫃,將10kV粉紅路和10kV河錦路進行聯絡,為相關居民區實現雙電源供電。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改造停電對用戶的影響,4月24日起,運檢部於每日凌晨2:00—7:00開展環網櫃新增以及線路改接工作。短短5個小時時間,現場工作人員要完成新增環網櫃、線路故障處置以及聯絡改造、客戶設備消缺除患等系列搶修與改造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隨著調度批准作業一聲令下,3個點位同時開工,一方面進行新增環網櫃的安裝並開展相應線路改造;另一方面則同步對10kV河錦路開關站進線電纜狀態檢測、防潮封堵、安裝工業除溼機等工作;第三隊技術人員則對故障母線進行絕緣修復等工作。
中心工作人員夜間作業
在主體工程完工後,為確保客戶設備安全平穩運行,中心又再次對小區配電房開展了兜底整治,清理垃圾、防潮防毒、安裝除溼機,地下室內配電設備運行環境得到大幅改善。4月24日清晨7時許,整個改接的所有相關工作都順利完工並對用戶完成送電。據統計,此次搶修與改造工作,城東供電中心共計派出人員100餘人次,出動吊車、搶修車等車輛20餘臺次,鋪設電纜100餘米。此次歷時近兩周的改造工程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區域設備供電的可靠性,更完成了該片區10kV河錦路與10kV粉紅路雙電源保障,一旦發生故障停電即可在30分鐘內通過倒閘操作恢復供電。(作者:李秋航 汪子涵)
[責任編輯:秦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