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總投資15.7億元。包括核心保護區、科普展示區、休閒旅遊區和管理服務區。在生態區乃至西安市溼地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重大意義。
溼地是重要的土地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和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溼地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生命的搖籃」、「物種基因庫」。
2013,滻灞國家溼地公園隆重舉行開園。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是滻灞生態區乃至西安市溼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位於西安灞河的東北部,渭口三角洲區域,屬於內河溼地,具有典型的中國西北地區河口溼地特徵。與西安其他地區相比,水資源相對充足,水資源量更多,為創造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溼地公園成為西安地區物種豐富的地區之一。
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總規劃面積8715畝,2013開業的中心區總面積4700畝。有四座地標性建築:圓圓門,科普館,觀鳥塔和溼地水街。分為四個展示區:野生區、精緻區、時尚區和河流區。根據功能的不同,每個片區分布6個景觀和10個體驗項目,公園內設有花溪茶館、紫水亭和稼穡公園三個服務區。
在溼地公園,春遊賞花、夏蓮賞花採蓮、秋季採摘水果,充滿生活氣息的生動場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現在是杏子的成熟季節,果園區滿樹黃橙橙果子到處都是樹枝。還有成熟的桑葚,可以觀賞和採摘。
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最大的特色是「水」。溼地公園水域面積2000多畝,他來自灞河,經取水、沉澱池、人工溼地、種植池、出水口淨化後,返回灞河。種植池中生長著蘆葦、香蒲、蔥等水生植物,其核心技術是鈉離子膨潤土防水毯技術,既能有效防止漏水,又能防止植物根系滲透,不影響植物生長,該技術已在整個溼地公園得到廣泛應用。
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大面積水域為動物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他是我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間路線,有多種野生水禽棲息於此。目前,查明區域內有50科150種,包括大鯢、錦鯉、孔雀、鴻雁、斑頭雁等,隨著季節的變化,白琵鷺和大天鵝等鳥類相繼生活。區域內共有植物48科180種,其中蕨類植物1科2種,被子植物48科178種;溼地動物約150種,隸屬於27目50科,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3種,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滻灞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西安市的上風向,溼地中水汽的蒸發對整個城市的氣候有溼潤的影響,他真正體現了「一股江清流」到渭河、「一縷微風」到西安的建設理念。作為國家林業局加強溼地保護和公園建設的具體做法,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將被打造成滻灞生態區北翼、西安城市生態地標,陝西省綠色旅遊品牌和國家溼地公園標杆的發展引擎,打造國家級5A旅遊景區,引領西安城市綠肺,為西安城市形象注入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