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們有沒有試過,好像自己一倒黴起來,就感覺沒完沒了的樣子?
林清早上鬧鐘響了,打算多睡5分鐘起床,等到清醒後一睜開眼,已經遲到半小時了;連忙爬起來換衣服,一個不小心踢到桌子腳,疼得立馬蹲下來捂住,後來站起來時,又沒站穩,身子倒在桌面,被昨晚喝剩的水,弄溼了衣裳,又得重新換一套。
罵罵咧咧地走去洗漱,生氣之間把洗面奶當成了牙膏,等到入口不對味,才發現用錯了,用力一甩,牙刷沒拿穩掉地上,斷成兩截,報廢了。
後來擠地鐵,保護得嚴嚴實實的新手機,還是被盜了,一臉沮喪回到公司,不但因遲到要被扣錢,還被老闆逮個正著,訓了一頓。
這天對於林清來說,真是倒黴透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喝起水來塞牙縫」,似乎自己被老天爺針對了。
這種「怕什麼來什麼」的魔咒,似乎有很多人都被它「糾纏」過,難道真的是被老天爺針對了?
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萊蘭曾這樣解釋道:「人們總是愛將恐懼的事情惦記於心,這會促使恐懼的事變成現實。」
促成不好的事情發生,其實這都是心態在作怪,越是焦慮就越容易犯錯,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墨菲定律」。
02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有兩名學子進京趕考,路上偶遇到一位「半日仙」,他們詢問大師,自己這次趕考能否高中,結果大師笑而不語地向他們舉出一個手指。
他們不知這手指是何意,大師卻說,「天機不可洩露」。
其中一名學子便心想,「大師不肯直言,難道是說有一個人會落榜?看另一位意氣風發的模樣,想必落榜的那個將會是我。」於是他就一直帶著這個糟糕的想法,進京趕考。
而另一位學子卻想,「我們詢問的是誰會高中?大師舉一個手指,莫非是說我們倆都會中,還是只有我會中?」於是他就信心滿滿地進京趕考了。
等到放榜,兩名學子,一名高中,一名落榜,他們紛紛聲稱,大師真的是太準了。
後來高中的學子,帶著大禮再次回到這地,感謝大師當初的指點。
等他走後,小徒弟問大師,當初的一個手指,就是說只有他會高中嗎?
大師說,「一根手指可以理解為,一起高中,一起落榜,只有一人高中,只有一人落榜,至於是哪個意思,便看他們自己如何看待了。」
這就是事情進行的方向,根據心理暗示,而做出的積極或者消極的反饋。
03
叔本華曾經說過,「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林清和那兩名學子所遇到的情況,皆是因他們心裡,對事件做了消極或積極的選擇。
林清因為睡過頭遲到,把注意力全放在於,要趕快換衣服上班這件事情上,以至於沒留意到,自己和桌子之間的空間位置是否足夠,那麼在動作大或者匆忙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碰撞等事件。
到擠地鐵時,又過於關注新手機的安全問題,這反覆查看的舉動,反倒引起了小偷的注意力,最終導致手機被偷走。
有些公司,老闆通常的上班時間都會比員工遲,那麼員工遲到,就很大機率會遇到老闆,林清不但遲到,還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這明擺著就是趕著來被罵呀。
高中的學子,因為把大師的預測想去了積極的方面,於是就信心百倍,充滿幹勁,心中穩了,文思泉湧下筆便如有神助。
落榜的學子,因為把預測想去了消極的方面,心中忐忑不安,一直想著「我會失敗,我不行的」這樣的念頭,在考試時便焦慮不安,發揮不了尋常的水平。
所以說,凡事都有兩面性,遇事切不可往消極方面去想,想得越多內心就越恐懼,那麼困難便會與恐懼合起夥來欺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