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落下帷幕,考驗快遞行業實力的時候才剛剛開始。每年「雙11」不僅是電商的狂歡,也是物流快遞業最忙碌的時刻。今年「雙11」貨物數量大量激增,快遞業呈現哪些新看點?
快遞公司紛紛「上雲」
「雙11」是一年中電商消費的高峰期,也是考驗快遞、物流運力的時候。這不僅考驗著快遞人員,也考驗著物流車輛。
經過多年「雙11」洗禮,快遞公司也有了豐富的經驗,將準備工作提前。中通快遞集團介紹介紹,各大物流公司籌建的前置倉均已布局了幾年,今年「雙11」已經大量投入使用,前置倉提前接收、儲存了各電商平臺的商品,避免了消費者下單後才從各地發貨運往各大的中間環節,大幅度緩解了「雙11」高峰期的長途運輸壓力。
除了做好提前準備外,快遞公司上雲也成新標配。據悉,菜鳥、申通快遞、韻達等紛紛宣布全站業務已接入阿里雲,上雲後,快速彈性和擴容能力能夠抗住快遞峰值。
從業人士認為,今年「雙11」期間快遞公司不再只做苦活、做累活,相反,快遞公司也巧借數位化力量,化解高峰派送壓力。
「無接觸配送」促進快遞櫃行業快速發展
快遞櫃為「雙11」配送舒緩了不少壓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接觸配送」正加速市場對智能快遞櫃的接納速度。
近日,天眼查發布《「雙11」電商行業數據報告(2020)》,報告顯示,目前共有近800家快遞櫃近十年來,我國快遞櫃相關企業年新增量持續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近35%的快遞櫃相關企業註冊於1年內,快遞櫃正進入快速發展時代。從地域分布來看,河南省的快遞櫃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360家,佔全國的45.88%。江蘇和廣東兩省次之,均擁有超過40家相關企業。
由於配送時間不同,快遞櫃也成為「智慧生活」中的一道紐帶,有序化解快遞配送過程中容易產生了糾紛。快遞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快遞行業壓力主要集中在末端網點的投遞壓力。快遞員人均日投遞量將達到300件,經驗豐富的快遞員或投遞400-500件。快遞量激增情況下,智能快遞櫃能夠彌補末端投遞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雙11」的配送難度。
綠色包裝為快遞包裹「減負」
如何讓快遞包裝「輕裝上路」成了今年「雙11」快遞行業新看點。有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
快遞包裝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汙染與浪費問題正得到緩解。菜鳥國內供應鏈方面表示,「據我們統計,「雙11」期間菜鳥供應鏈已聯動500餘商家,將原有塑料包裝替換為環保袋,發自菜鳥倉的原裝包裝、環保拉鏈箱發貨比例近50%。」除了包裝環節外,包括中國郵政、順豐、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百世等在內的企業,相繼在快遞包裹的中轉環節推廣使用可循環中轉袋。
包裝企業也在加速遞增。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155萬家包裝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的包裝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近29萬家,佔全國的18.61%。江蘇省相關企業數量次之,超過20萬家。
據悉,為了解決快遞浪費問題,快遞公司在回收處理方面也做足了功課。在回收環節,郵政有1.1萬餘個郵政營業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順豐約1.8萬個網點設置了標準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在40個地區開展包裝回收;京東近30%網點設置了快遞包裝回收裝置,截至目前已回收紙箱並二次使用數量達1.5億個。
從業人士認為,每年「雙11」今年促銷戰線拉長,也為快遞行業留足了時間和空間,今年快遞業在快遞分發也將上較於往年將越發成熟,「雙11」物流行業也將交上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作者:■本報記者蔣元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