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潮】風再起時,海上風電提速能帶來哪些市場機遇?

2020-12-14 騰訊網

最近海上風電投資成大熱門,原因可能有兩個:

1)2022年起,中央財政將剔除海上風電補貼,也就是說2022年之後新增的海上風電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但已完成核准並在2021年末之前完成併網的存量海上風電項目仍可獲得補貼,這促使風電企業掀起搶裝潮,趕在補貼退出之前建設海上風電產能;

2)2020年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於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上全球400多家風能企業的代表一致通過並聯合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大力發展風電,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際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這兩大原因,令風電尤其海上風電發展迅速成為「網紅」。

海上風電的投資風口

全球各國都以降低碳排放量為主要的能源發展戰略,中國一直致力於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在電力領域更是如此。

從下圖可見,我國的發電量仍以火電為主。2020年前八個月,火電發電量的佔比為71.38%,而風電發電量的佔比只有6.34%。

以裝機容量來看,火電仍佔據主導地位。截至2020年8月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20.7億千瓦,同比增長5.8%,其中水電佔17.39%,火電佔58.94%,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均佔約10.63%。

新能源發展的要求滲透到碳排放量較大的發電行業,所以新能源發電一直是發電企業致力拓展的方向。政策一般會通過價格補貼的方式滲透到整個發展環節,例如在前期的新能源發電發展中,允許風電和光電享有較有利的補貼定價,但此補貼適用於某個期限併網的產能,這觸發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大型基建投資周期。

在這些發電企業大舉投資建設產能的提振下,周期性製造企業迎來了需求帶動的發展春風,風電、光電等關聯產業鏈變得如火如荼,這包括設備股、相關材料股等。

隨著新建新能源發電設施的紛紛就位,部分電網基建卻未能跟上,或地區需求不均,而令這些新建產能變成閒置,棄水、棄風、棄光限電成為亟需解決的難題,這可能也是這些清潔能源發電量未跟上產能大幅增長的部分原因。不過,後來隨著電網的覆蓋,以及新能源發電定價開始按計劃放開,例如陸上風電等補貼逐步退出,觸發市場化競爭,提升效率,棄風和棄光率也得到了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含量高得多的海上風電發展仍得到補貼的支持,但是從2022年起,中央財政將剔除海上風電補貼,這或促使海上風電產能的投資創新高。

海上風電有何優勢

從下圖可以看出,全國電力消費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呈正相關。我國經歷了前期的高速增長之後,未來必然傾向於有質量的適度增長。在此情況下,全國電力消費量增幅也不會有大的提升。

發電產能的增長則呈現此消彼長之勢。碳排放量極高的火電產能或優化或淘汰,最終的結果是在發電產能的佔比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清潔能源發電的比重必然上升。

從以上現有裝機容量的圖表可以看出,包括光電、風電、水電等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產能的佔比在緩慢地提升,風電的佔比似乎變化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對風電的投資呈上升趨勢,2020年前八個月,電源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金額達到2555億元人民幣,其中風電的佔比達到了52.02%。

這一次的《風能北京宣言》,無疑為風電的發展前景開啟了新的篇章。據國際調查報告,我國在風電大容量機組研發,長葉片等設備方面都具有世界領先水平,而且在風電機組生產的產業鏈中佔了40%,也就是說在設備生產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這為風電產能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上一次新能源發展規劃中,陸上風電設備的安裝基本已經在位。隨著海上風電機組的技術日漸成熟,可靠性和成本都得到了優化,另一方面,我國海岸線達1.8萬公裡,可利用海域面積三百多萬平方公裡,為發展海上風電提供了先天優勢。

目前,我國的海上風電場主要分布在江蘇、廣東和福建等沿海經濟發展較快、用電需求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由於城市進程比較快,陸地面積需求殷切,建設陸上風場、光伏發電設施等的機會成本較高,發展海上風場則既可把握風能優勢,又能有效利用沿海優勢,還可滿足當地殷切的用電需求,一舉多得。

根據中電聯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底止,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17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億千瓦,佔96.77%,海上風電累計裝機699萬千瓦,僅佔3.22%。

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2574萬千瓦和1004萬千瓦,而《風能北京宣言》提出的是,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是2019年風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1.94倍,這意味著極高的增速。正如我們前文所述,海上風電是一個極大的可開發資源池,風電新增產能必然來自這一個細分領域,由此迎來新一輪的海上搶裝潮。

哪些股票將受惠

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得益於這一發展趨勢。

比較突出的包括國內最早進入風力發電設備製造領域的金風科技(02208-HK, 002202-CN),在國內風電市場佔有率連續九年排名第一,在2019年全球風電市場排名第三。該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MW、2S、3S/4S和6S/8S永磁直驅系列化機組,代表著全球風力發電領域最具前景的技術路線。

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25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3.47%,實現歸母淨利潤12.75億元,同比增長7.63%,其中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4%,至145.66億元。

受此消息帶動,金風科技的股價大漲。2020年10月15日,H股股價收報10.24港元,漲11.06%,接近52周高位(10.88港元)水平,市盈率為17.17倍。A股股價漲3.83%,收報12.46元人民幣,市盈率為23倍,亦接近52周高位水平(13.47元人民幣)。

作者|毛婷

編輯|彭尚京

相關焦點

  • 今年海上風電同比暴增319% 風電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關注?
    報告顯示,受海上風電投資大增帶動,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額達到132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抵消了陸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額的下降。  按國家和地區劃分的數據來看,中國再次成為最大的市場,由於近海風潮,2020年上半年投資416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2%。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約1200GW)以上。風電和光伏將是未來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風電因為能部署到海上,因而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 海上風電正迎來新風口
    面對這個巨大的機遇,12月4日至6日,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來自風電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心聲。堪當重任還需繼續前行「海上風電開發是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背景下,面向『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 海上風電:搶裝、平價與可靠性挑戰
    2019年12月25日,山東省能源局公布四個海上風電項目的競爭配置結果,這是全國第三批競爭配置的海上風電項目。中國正朝著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大步邁進,也在平價上網的賽道上不斷提速。回顧2019,海上風電行業的機遇與憂慮並存。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隨著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逐漸從近海走向風資源更加優秀的深、遠海,作為電力輸送的關鍵通道,海底電纜的重要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對於電纜製造商而言,海上風電的大規模發展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面對遠海風電規模化開發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電纜商應當如何在全新賽道提前搶跑?
  • 「海上風電,還有30年高潮期!」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饒宏對此認為,廣東省海上風電季節特性顯著,春、冬季節風速高,夏、秋季節低,與「西電東送」曲線具有較好的互補特性,可實現跨區域風、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風輪直徑達222米,採用創紀錄的108米長的大葉片,掃風面積達到驚人的39,000平方米。西門子歌美颯將再次以自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使自己在競爭中佔得先機。西門子歌美颯在全球主要海上風電市場安裝了超過1000臺SGDD海上風電機組(Siemens Gamesa DirectDrive),包括英國,德國,丹麥,荷蘭,比利時和中國臺灣等。此外,手頭還有另外超過1000臺海上直驅式風電機組的確認訂單,這些機型將在上述市場和包括美國與法國在內的新海上風電市場進行安裝。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在這一背景下,風電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如何發展,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 2018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發展優勢與市場前景分析海上風電資源豐富...
    而其中,海上風電憑藉著資源儲備豐富、發電穩定、電網接入便利等優勢迅速打開了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13-2018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顯著上升,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新增裝機1.02G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05GW。根據國家《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GW,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GW以上。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風電市場之一,風電裝機量和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棄風問題逐漸改善。近年來,隨著國家風電價格調整和補貼政策的變動,海上風電項目進入搶裝階段。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智慧變流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
    根據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將不再補貼。   隨著國家補貼的退出,海上風電開發商成本承壓。資料顯示,由於海上風電成本構成中,機組成本佔比不到45%,施工和安裝成本佔比高達55%以上,因此海上風機大型化可快速降低度電成本,隨著國內海上風電補貼的逐步退坡,海上機組大型化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 海工巨頭轉型海上風電!
    同時,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刺激了部分油氣海工承包商,轉型風電海工市場。近期,Sinorig Offshore做了一項關於油服公司轉型海上風電工程領域的調查,發現轉型最快的是海上鋪纜和半潛運輸領域。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
    資料顯示,由於海上風電成本構成中,機組成本佔比不到45%,施工和安裝成本佔比高達55%以上,因此海上風機大型化可快速降低度電成本,隨著國內海上風電補貼的逐步退坡,海上機組大型化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該方案主要針對8MW及以上海上風力發電用,滿載效率超過98%,高於目前市場上的低壓方案變流器。
  • 海上風電概念股有哪些?海上風電上市公司一覽表
    10月30日訊,中國石化新聞辦昨日披露,中石化所屬新星公司將參與開發位於陝西大荔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這將是中石化首個風電項目。由於需求端大量的風電存量訂單需要在2020年底以前實現併網,下半年將迎來更密集的風電搶裝。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在上述可再生能源中,水電作為傳統可再生能源已相對成熟,且受基本固定的水源地影響,兼具經濟性的開發空間有限;核電考慮到核廢料處理安全性,暫未開展大規模應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潛力較大,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十年雖然成本下降達89%,但集中式地面電站已基本無地可用,分布式光伏電站管理不便,預計增速可能趨緩;相比之下,風電搶裝潮接近尾聲,行業市場趨於成熟,並從「三北」地區延伸至中東南部、從陸上風電延伸至海上風電
  • 海上風電市場敲響安全警鐘
    但近期國內風電安裝船事故頻發,為熱火朝天的海上風電市場敲響了安全警鐘。作業時吊臂突然折斷,船東否認設備質量導致9月13日,事發當時「宇航58」號正在中廣核廣東汕尾後湖海上風電場從事單樁基礎的安裝工作,起重機吊臂突然折斷,吊臂倒下後呈現彎折狀態。目前沒有傷亡報告,起重機和船舶本身的損壞程度尚未確定。
  • 徹底退出散貨船市場「從頭再來」!散貨船巨頭更名轉型海上風電
    曾經在中韓船廠瘋狂訂造新船欲打造全球最大幹散貨船隊的散貨船巨頭Scorpio Bulkers正式宣布將更名為Eneti Inc,徹底退出幹散貨市場轉戰海上風電行業。這項估計減記中包括4.25億美元到4.4億美元的非現金費用,以反映其船隊當前公允市場價值;此外還有5000萬至6000萬美元的現金費用,其中包含3400萬至3600萬美元的終止各項船舶相關協議成本,以及其他銷售成本。該公司還將在償還未償還債務時註銷約1000萬美元的遞延融資成本。
  • 中國海上風電或開啟「東電西送」通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電網企業需介入海上風電開發。中國大批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提速。「這一波海上風電投產潮結束後,中國海上風電還將迎來不短於30年的長期發展高潮期」。
  • 全球海上風電突遇新「瓶頸」
    來源:中國能源報2020年是全球海上風電業飛速發展的一年,裝機量突飛猛進,單機容量不斷增長。然而,繁忙的海上施工卻為產業鏈帶來了新的壓力,全球海上風電施工船訂單一度「爆滿」。雷斯塔能源在其報告中指出,根據此前的發展狀況,在21世紀的前10年裡,全球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應該相對緩慢,因此海上施工船市場供應也相對充足。然而,2020年全球多國把「綠色能源轉型」設定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導致在建以及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數量驟然增加,讓海上風電施工船市場一時「措手不及」。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時至今日才重新開啟海上風電招標,不禁令業界質疑,日本海上風電產業能否真的藉此迎來轉機。浮式海上風電成首選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以來,日本一直在尋求能源結構多樣化,除了鼓勵發展光伏產業,還不斷嘗試擴大利用海洋資源,加大了波浪能和潮汐能的開發應用。不過,到目前為止,上述兩個領域的項目均處於試點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