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初至今,劉思思已經在線投遞了600多份簡歷,參加了30多場線上面試,最終她選擇留在湖北襄陽老家的某會計事務所工作。
此前,作為華中科技大學一文科類學院應屆畢業生的她,曾以優異的成績被深圳某會計事務所錄取,但在3月初辦理入職手續時被拒。「公司人事留意到我是湖北籍,隨後告訴我該崗位招人比較急,當時無法出省的我不太合適。」劉思思告訴澎湃新聞,這已是第二家因她的湖北籍身份而婉拒她的公司。
除了湖北籍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外,疫情防控期間全國企業整體招聘規模縮減、部分企業招聘工作未恢復,讓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的874萬應屆畢業生遭遇「史上最難求職季」。
據教育部網站5月12日消息,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各地開學複課及校園疫情防控、高校考試招生及畢業生就業等工作進展情況。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就業形勢複雜嚴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儘早就業。
當「金三銀四」遭遇疫情,應屆畢業生迎來線上「雙選會」2月初,華中科技大學一理工類學院應屆畢業生張琪因考研失利,開始尋找工作機會。
那時,武漢已經「封城」。原定在線下進行的春招變為了線上的「雙選會」——由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在網絡上相互選擇,雙方意願達成一致後可以籤訂三方協議。
西北民族大學舉辦2020屆畢業生春季線上雙選會,一位畢業生正在瀏覽相關信息。 圖片來源 中國甘肅網澎湃新聞查詢發現,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都會獨自或者聯合舉辦「2020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目的是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
通過線上招聘方式,張琪兩個月來共投遞60多份簡歷、參加6場線上面試,求職面涉及網際網路、財務、金融等多個領域,最終她選擇在武漢某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就業。據張琪介紹,「雙選會」平臺上入駐的企業以知名大企業為主,應屆畢業生對「雙選會」的參與度也很高。
例如,由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組織的「四所交通大學湖北籍畢業生及抗疫人員子女專場空中雙選會」共邀請到全國26個省份的397家優質單位參加。範圍涵蓋建築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等40餘個行業,包括中鐵武漢電氣化局、中移在線湖北分公司、武漢鬥魚、伊利武漢公司、黃石東貝機電集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商飛、中電科、中國建築、東方電氣、三一重能等;參會單位中42%為央企國企、事業單位,13%為上市公司或股份制企業;招聘職位達1888個,共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包括20餘所湖北高校在內的近200所海內外高校畢業生報名參會,4月16日「雙選會」當天投遞簡歷達3400多份。
張琪告訴澎湃新聞,求職的應屆畢業生在網絡平臺註冊審核通過後,就可投遞簡歷。用人單位進入「學生大廳」查看所有已投遞簡歷,然後可向合適的學生發起文字或視頻溝通。視頻掛斷後,用人單位給出面試結果「合格」或者「不合格」等相關備註,以便學生查看。
雖然線上招聘流程簡單,但張琪認為,疫情期間有些企業處理簡歷效率非常慢,「我4月10號投遞了一份簡歷,但5月初才收到公司通知說我不合適。我通過『雙選會』投遞的20多份簡歷中,目前有三分之一都還處於未查看狀態。」
某高校就業部門的老師正在查看「雲」招聘會的數據。 圖片來源 中新網企業招聘要求提升,畢業生直呼「與去年差別太大」據2020年4月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春節假期結束以來)活躍求職的2020年應屆生較2019年增加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作為應屆生崗位創造主體的小微企業(100人以下)應屆生需求同比降幅達到60%。
企業招聘規模縮減,為數不多的席位更要留給「精英中的精英」,對求職者的要求水漲船高。多位應屆畢業生對澎湃新聞表示,自己今年求職經歷的難度和去年「學長學姐相比差別太大」。
華中科技大學一理工類學院應屆畢業生張琪告訴記者,去年秋招時,和她學歷、經歷相仿,專業背景幾乎相同的一位學長在武漢「輕而易舉地找到了一份科技公司的工作」。張琪還記得那位學長對她說,「在這個領域,我們這樣專業背景的應屆畢業生還是很搶手的。」
但等到今年春招,張琪應聘同樣類型的崗位時,卻被屢次告知「專業不對口」。
張琪在應聘某網際網路企業時得知,今年該公司在招收某一崗位的應屆畢業生時提高門檻,只錄用清華和北大的學生,而往年並不存在這樣的限制。「這樣的要求並不會直接寫在招聘信息上,是已經入職的校友私下告訴我的。企業不會明說要縮減招聘人數,但各方面的信息都在暗示我們,隱形門檻提高了。」
「以前我們可能是從10至20份簡歷中挑到一位比較合適的應聘者,但今年每個崗位可以收到上百份簡歷,除去其中一半左右不符合學歷要求的本科生,能從50多份簡歷中挑一到兩位比較合適的人選。」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尹楠告訴澎湃新聞。
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北鬥導航領域的一家高科技研發企業,對高層次研發人員需求較大,從2月中旬就開始了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招聘。
「以往我們以人力資源部門主動搜索簡歷為主,密集搜索一天能篩選到10至20份簡歷,現階段每天可以收到60份左右的簡歷,有了成倍的增長。」尹楠說,今年的錄取標準變化不大,但由於收到的簡歷增多,錄取比例也就相應下降,給了企業優中選優的空間。
「在今年春季的線上『雙選會』中公司共提供了10個崗位,預計招錄18人,目前6個崗位已招滿。根據公司的項目需求和年初的人力資源規劃,我們的招錄人數較往年變化不大。」尹楠說,公司作為研髮型的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小,招聘名額並沒有縮減。
據尹楠介紹,夢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衛星導航晶片研發,招聘的專業要求以測繪、遙感、微電子、通信和計算機等學科為主,提供基帶工程師、無線通信協議棧工程師、組合導航工程師、硬體測試工程師等崗位。「其實我們這個崗位可接收的專業並不多,但收到的簡歷較往年增加了不少。」
尹楠表示,即使公司明確限制了碩士及以上的學歷標準,但今年本科生投遞的比佔到了50%以上,在往年一般只有20%左右。「今年已經參加筆試和面試的應屆畢業生總體表現很好,但是我們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學生求職的意願更強,比往年學生與企業的溝通更主動。在洽談入職時,以前有很多學生會說想先跟著導師做項目或是把畢業論文完成,等畢業後7至8月再入職,但今年有更多的學生願意在畢業前先到崗實習。」
據了解,參與夢芯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的學生中,來自湖北省的高校居多,畢業院校主要集中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
由於求職艱難,許多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也降低了對於薪資的要求。
「一開始應聘時我對薪資會有比較基礎的要求,但找工作找到最後,幾乎把薪資放到最後考慮。」張琪說,「只要我找到的工作能讓我在當地租得起房子、足夠日常基本開銷就可以了,之後的職業發展和薪酬增幅都以後再打算。」
武漢康聖達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易國新告訴澎湃新聞,「在薪資方面,往年學生對薪資要求一般較高,如果實際薪資與期望薪資有一定差距,他們可能就不會考慮入職。但今年只要差距不算太大,學生們都表示可以接受。」
湖北籍畢業生面臨更嚴峻形勢,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支持政策湖北籍畢業生的身份讓劉思思屢次經歷跨省就業受阻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一文科類學院應屆畢業生劉思思向記者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企業篩人更為嚴苛。「我認識一位綜合實力較為一般的同學,去年很順利地在武漢某大型國企找到了一份月薪7000元的財務工作,但今年這樣的機會變得很少。」
作為大學期間多次拿過國家獎學金、企業獎學金並順利拿到保研資格的「優等生」,劉思思表露出對之前放棄保研的遺憾和無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失落。「本來已經與深圳某會計事務所協商好3月入職,可在辦理入職手續時對方人事留意到我是湖北籍人士,隨後告訴我該崗位招人比較急,當時無法出省的我不太合適。」劉思思說,這是她第二次因湖北籍的身份在深圳求職受阻。
此前,劉思思曾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另一家深圳的會計事務所的一輪面試,而在二輪面試時,對方得知她是湖北籍後表示出了為難。「招錄湖北籍員工意味著公司要承擔更多潛在的感染風險,我想這才是公司沒說出口的主要原因。」
最終,劉思思選擇留在湖北襄陽老家的某會計事務所工作。原計劃在深圳就業的她向記者表示,「未來我可能還是會去深圳求職,但現在不得不先找到一份工作作為過渡。」
而武漢非重點高校應屆畢業生的求職之路就更顯坎坷。
武漢工商學院招生與就業工作部指導中心的梅老師對媒體表示,「今年春招都是網上進行,崗位比去年同期減少70%-80%。今年武漢工商學院的大四畢業生有4000人,籤約的學生不到2%,只有50人有單位籤約,籤約的50人中有80%去了網際網路教育行業。」
多位企業招聘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湖北籍畢業生更傾向於在省內就業,「公司收到湖北籍學生簡歷的比例有所提高」。
「可能現在外省有一些企業對武漢乃至湖北的應屆畢業生會有一些招用的顧慮,湖北的學生赴外省就業在程序上也更為複雜,所以更多湖北學生選擇了本地的企業。另一個考量因素是,政府在搭建線上就業平臺的時候也會優先引入本地企業,所以學生和企業都還是以本地居多。」尹楠說。
作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湖北省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45萬人,面臨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國務院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等國家部門也針對支持湖北地區就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應對新冠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大對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就業支持,對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屆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湖北省各級事業單位可開展專項招聘,基層服務項目向湖北傾斜。
4月26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加大湖北地區和湖北籍勞動者就業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鼓勵企業吸納湖北籍勞動者,及時提供就業援助,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
據《人民日報》報導,4月21日,湖北省武漢市人社局組織舉辦了2020年首場現場招聘會。該招聘會分別在東西湖區五環體育場等地設立7個分會場,吸引了281家用人企業踴躍參會,提供就業崗位10017個,共有7248名勞動者進場求職,3528人現場籤約或達成就業意向。
武漢市舉辦2020年首場現場招聘會。 圖片來源 中國青年報企業加緊復工復產,恢復應屆生招聘工作「疫情爆發後,我們的招聘工作調整得還是比較及時,只比往年延後了半個月左右,外省的同類型企業一般延續到了2月底復工復產才開始招聘。」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尹楠介紹道。
2月初,在原定的春節假期結束之際,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就已開始組織員工遠程辦公。
尹楠說,為保證正常運轉,公司在產品生產、物流運輸及產品測試等方面均做出調整,項目研發進展受疫情影響不大,3月底公司申請到復工許可後,硬體生產等崗位已經安排了員工線下辦公,研發等崗位的員工仍然採取線上辦公模式。「在疫情初期,我們把生產場地和路測工作都從武漢轉移到了廣東,並把庫房裡的產品一次性地寄往了公司的深圳辦事處,再轉發給客戶,避免了因交通管制帶來的銷售問題。」
疫情期間,某人工智慧公司組織遠程辦公,辦公室空無一人。 圖片來源 中新網「由於武漢高校的線上『雙選會』舉辦得非常及時,所以我們湖北的企業能很早地意識到雲招聘是疫情期間招聘的主要形式。」尹楠介紹,由於招聘形式轉變,今年的招聘周期比起往年反而更長。
「比起傳統的校招,通過線上『雙選會』企業能夠接收到更多的學生信息,學生投遞和企業接收的效率都提高了,線上『雙選會』比線下招聘更為便捷。」尹楠說,在線上收到合適的簡歷後,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會通過電話與求職者取得初步溝通,下一步由相關部門和分管的領導進行視頻面試,有些研發崗位的招聘流程還會有視頻筆試的環節。「線上視頻面試在時間安排上比起約學生到公司面試更為靈活,辦理入職也可以全程在線上完成。」
談及公司招聘時對應屆畢業生的期待,她說,「在學歷要求上,我們以招聘碩士及以上的學生為主。我們希望招聘到的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有非常豐富的項目經驗,並且在學校專業成績靠前。和公司文化及具體崗位的匹配度也是我們考量的重要因素,像產品經理等對外的崗位我們就需要應聘者有較強的溝通和信息獲取能力,而像研發工程師這樣對內的崗位我們更看重應聘者的鑽研精神、專注力和創新性。」
「針對應屆畢業生,我們公司一直提供園區宿舍,希望能夠在疫情期間減少他們的感染風險。」尹楠說,4月20日以來新員工在進行核酸檢測後已陸續入職。
尹楠認為,就整個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狀況來看,產品銷售受到的衝擊更大,相關崗位招錄的員工也會較以往有所減少。
「目前就業機會還是很寶貴,在崗人員也是求穩定為主,離職跳槽的員工比往年減少了一些。求職人員還是要更加積極主動一點,遇到和自己需求匹配的公司就要把握好機會。」尹楠說,「公司也在穩定薪酬、人性化管理方面做出了改進,在線上組織了很多企業文化活動,來減輕大家的焦慮情緒。有員工家中有疑似或感染的情況我們也儘可能多地給予支持和關懷,讓大家感覺到這個企業是穩定的、溫暖的。」
作為湖北省首批認定的第三方新冠肺炎檢測機構之一,武漢康聖達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在疫情爆發後一直處於運營狀態,招聘也在持續進行。
「在疫情早期,公司招聘以收集簡歷和線上面試為主。隨著交通管控放鬆,我們已於四月開始安排新員工入職。」武漢康聖達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易國新向澎湃新聞介紹。
疫情爆發初期,康聖達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的許多員工已經返鄉休假,未離漢的少量員工難以處理劇增的核酸檢測工作,人手極其緊缺。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公司現有資源安排員工返崗,盡全力滿足核酸檢測的需求,同時也招聘了部分兼職人員從事相關的輔助工作。」易國新說,「目前公司的狀況好轉了許多,公司員工在通過核酸檢測後基本復工,招聘工作也回到正軌。」
「往年春招一般於三月開始,五月左右結束,但今年公司的招聘從二月底開始了,並且預計會持續到學生畢業之後。今年通過線上雙選會,學生與企業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選擇面也更廣了。」談及線上雙選會,易國新也有相似感受。「以年後第一個月辦理入職的人數來看,公司今年的入職人數較去年上漲了近40%。公司今年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崗位和要求較往年變化不大,目前有近10個崗位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如果不考慮後期人員異動,我們預計招錄50至60名應屆畢業生。」
「根據我們收集簡歷和面試的經驗來看,今年求職的學生熱情度和積極性都比往年有顯著增強。我們收到了很多同一個學生從不同求職平臺發送至我們公司的相似的簡歷,在後續溝通的時候他們也坦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獲得面試機會及被錄用的機率。」易國新說,「考慮到疫情狀況,應屆畢業生入職時我們會充分尊重他們的意願。如果他們希望畢業前先到公司實習,我們會安排住宿地點和實習補貼,減少他們的經濟負擔和可能的感染風險。」易國新說。
「往年求職者從遞交簡歷、筆試面試到入職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完成,但今年的錄用周期則更長一些。我們會考慮到求職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安排入職。」易國新解釋稱,雖然疫情已經趨於平穩,但仍然不能放鬆警惕,做好入職期間的防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畢業生和他們的家人在安全方面的顧慮。
教育部人社部著力穩就業,「千方百計挖掘就業機會」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嚴峻。另一方面,疫情對社會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很多企業在招聘上更加謹慎,減招縮招情況較為普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無疑是穩就業的重點。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統籌做好畢業、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讓他們順利畢業、儘早就業」。
據教育部官網信息,2月28日,教育部依託大學生就業網,與前程無憂、智聯招聘、BOSS直聘、中華英才網、獵聘網等5個招聘網站聯合成立了24365校園招聘服務平臺,首批上網80餘萬個崗位,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每天24小時全年365天的網上校園招聘服務,畢業生登陸註冊即可參加求職招聘。
「做好信息對稱、花大力氣把崗位信息輸送到每個學生身邊去至關重要。我們爭取把三、四月份線下招聘的崗位信息能夠基本轉移到網上進行推送,最大程度減少對畢業生的影響。」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教育部將與人社部一起著力穩住大學生就業崗位基本面。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表示,人社部將加快完善落實就業創業政策,鼓勵企業吸納一批,引導基層就業一批,支持創業帶動一批,並協同做好機關事業單位的招聘考錄工作,千方百計挖掘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
遊鈞還表示,人社部今明兩年將組織百萬畢業生見習,對企業開放見習崗位的,給予3至12個月的政策補貼。「同時,我們將始終關注湖北高校和湖北籍的畢業生,積極會同有關方面採取有針對性的援助措施,給他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
5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青團中央等6部門共同主辦的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衝刺」行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發布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專項行動。
「百日衝刺」行動將從5月一直持續到8月中旬,在這關鍵的100天裡,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將重點組織開展十大專項行動。在升學擴招吸納、充實基層專項計劃、擴大畢業生參軍入伍規模、推進企業穩崗擴就業等方面助力應屆畢業生求職。
此前,人社部還於3月20日啟動了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主招聘會場將組織專場招聘160餘場,全國31個省份設立分招聘會場,行動為期百日,將持續至6月底。據人社部官網信息顯示,此次行動將提供超過千萬個就業崗位,為近年來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的網絡招聘活動。5月8日至14日,人社部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將重點推出餐飲、新能源、旅遊住宿、電商四個行業專場招聘,2.2萬餘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3.7萬個。
雖然對於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的求職之路更顯「曲折」,但疫情之下也有許多職業新機會正在逆勢而生。
「疫情期間,那些能夠敏銳捕捉到人們在各個生活基本面的新需求,並有能力快速導向產品新研發、營銷新溝通、銷售新網絡建設的企業,它們將在疫情後擁有市場新機會。而那些會玩直播、懂電子競技、掌握一些網際網路技術的應屆畢業生,應該在『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能找到很好的就業機會。希望畢業生們保持樂觀、積極尋找新機會。」零點有數董事長、飛馬旅聯合創始人袁嶽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劉思思、張琪為化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