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9天《侏羅紀世界2》就要登陸國內院線了,距第一部《侏羅紀公園》相距了25年.
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CG技術,而栩栩如生的恐龍幾乎全是靠仿真電子機械偶(animatronic),科學合理又要保證精彩,就出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1. 霸王龍的怒吼竟是結合多種動物聲音混音而成
電影當中的主角——恐龍。雖說經過古生物學家的奇思妙想可以通過骨骼將恐龍的樣子重現,但是肯定沒有人聽過恐龍的叫聲(覺得是廢話),甚至不能確定恐龍到底會不會叫。但是為了增加電影的觀賞性和緊張感,叫聲就是必須的了.
導演史匹柏大膽讓恐龍開口發聲,然後音效工程師利用幼年大象、虎嘯與鱷魚的聲音混合出霸王龍的吼聲,電影中尤其讓人記憶深刻。雖然上映之後有學者指出,霸王龍不是那麼叫的,不過這也無法改變從那之後我們只要看到霸王龍,腦子裡就會出現那種可怕的吼聲。
2. 霸王龍擊破玻璃天窗經典畫面屬真實意外
為了拍攝《侏羅紀公園》,道具團隊製作了很多的恐龍仿真電子機械偶。而操作這些東西可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了。其中拍攝霸王龍接近Lex與Tim遊覽車車頂鏡頭的時候就出現了意外。
計劃中霸王龍僅僅是接近遊覽車,但霸王龍的機械偶在某些角度操作起來非常難以控制,所以導致霸王龍意外將玻璃天窗擊破,車裡的兩個孩子當時也嚇壞了。當然,兩位小朋友並未因此受傷,但是兩人受到驚嚇的真實反應造就了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鏡頭之一。
3. 迅猛龍的體型差異和廚房經典鏡頭
我覺得電影中的恐怖擔當就是成群結隊的迅猛龍了。史匹柏多次與知名考古學家以及古生物學家交流。他發現迅猛龍的體型較小,和期望在電影中呈現的震懾感有所差距,正好當時某個考古遺址挖掘出10英尺高的迅猛龍,讓他們試圖打造高大的迅猛龍變成現實。
在試拍時,是要迅猛龍進門之後像蛇那樣吐舌頭增加恐怖氣氛,但是學者指出它們無法那樣做,於是將鏡頭改為迅猛龍隔著玻璃吐出霧氣將玻璃變白。
4.《侏羅紀公園2》更貼近原著
《侏羅紀公園》改編自麥可·克萊頓同名暢銷小說,不過第一部《侏羅紀公園》其實與原著完全不搭,史匹柏與麥可·克萊頓花了很大的精力將原著改編為本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倒是《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從原著當中借鑑了不少內容。
5.《侏羅紀公園3》的巨大機器恐龍破影史紀錄
《侏羅紀公園3》中霸王龍遇到了體型比自己更大的勁敵-棘龍,製作團隊史無前例打造一個高達40英尺的巨大機器恐龍,成為影史最大的仿真電子機械偶。該機器還加裝了水力控制閥,使得恐龍在水中的畫面得以拍攝。
這些機械偶有多麻煩:前不久看到傑夫·高布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提到,第一部當中的那隻三角龍,是由七個人控制的,有人負責眨眼,有人負責呼吸,有人負責動前腿兒,有人負責動後腿兒。所以想想那隻高達12米的棘龍,需要多少人來控制。
6. 巧妙置入史匹柏作品彩蛋
年初史匹柏導演的最新作品《頭號玩家》讓大家過足了找彩蛋的癮,為什麼史匹柏能夠把這些彩蛋設置的如此自然而不突兀呢?
原因很簡單:他一直在這麼幹!《侏羅紀公園》中系統工程師丹尼斯·納德利電腦在播放的電影為《大白鯊》;《侏羅紀公園2》被公車撞到的錄影帶店掛著《鐵鉤船長》海報;《侏羅紀公園3》曾出現《侏羅紀公園》的彈珠檯;《侏羅紀世界》鯊魚餵食橋段明顯致敬《大白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