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情緒影響我們很深,如何克服這種情緒呢

2021-01-07 小人物WanNian

在生活中,我常常的碰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進而產生恐懼的心理。相信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狀態,尤其是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來講,可能就是一種很深的傷害,嚴重的幹擾自己的生活。小則影響自己的情緒,大則影響自己行為。

從自己說起,其實市面上很多書籍是關於情緒管理的,可惜本人幾乎沒有看過,想起自己的心態,或多或少是對此不屑一顧,情緒管理固然認同,但並不相信這些書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或者直觀利益。很明白地講,現在講究的是及時的利益,或者領導式的只看結果,沒有過程。殊不知,沒有過程的體驗,怎麼會有結果呢。經歷一些事情後,發現,還是多讀書的好,開卷有益,多多益善。

說的有點遠了,今天在這裡,我就想分享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者叫生活感受,粗淺的理解恐懼心理。

我個人時是個非常比較敏感的人,一般在外人看來,有兩個評價,一個是內向,一個是工作細心。

內向是源於生活,在與周圍人交往中,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直觀的感受就是話很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給人感受都是很安靜。工作細心的源於同事或者領導的評價,確實,在工作中多注意細節,更容易發現工作失誤的地方,很容易讓他人注意到你的細心,所以有這個優點。

當然生活中,當自己注意的到自己這些特點時候,也經常會試著去改變自己,因為我並不是認為這是多好的習慣,因為我一直在注意這背後心理狀態,當然自己最清楚。

內向和細心,究其根源還是源於恐懼。

一個很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是不會太善於表達自己,為什麼會在乎別人看法,因為我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對還是錯,我不知道我的看法到別人那裡是不是會變成一段笑話,成為別人嘲笑自己的話題。工作的細緻源於同樣的邏輯,因為還害怕工作出錯,所以我做事情更加仔細謹慎,不敢出一點點錯。

這些害怕的經歷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也可能持續很久,最近在看了一段演說視頻講,人是否健康長壽取決於細胞基因組長度(我自己編的,大概這麼個意思),人在悲觀情緒下,對正常細胞新陳代謝影響很大,可能會縮短人的壽命。看到後,不由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學會克服恐懼心理

當我有些朋友生活處於困境中的時候,對未來感到有點點迷茫的時候,起初我會以自身一些不好的事情來安慰他,畢竟感同身受最能獲得共鳴,降低朋友對未來的期望,後面我發現,不如直接跳過第一步,直接結果走,重點是降低對未來的期望。

生活中我們有句話經常將,期望越大就會越大。相信很多經歷過事的朋友都有這種感受,一旦期望破滅,失望的情緒很容易出現。

有人在別人不開心的時候勸別人要想開點,當然這沒錯,確實應該想開點,所以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想想自己周圍的人和事,當然我最喜歡幻想自己對於科學的理解與突破,想著想著,當時的不開心確實就能消失。現在想想,原來自己確實是通過某種手段將自己對未來未知事物恐懼不理解無能為力產生的負面情緒控制住了,當你一個人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想想的時間和空間解決,確實容易多了。

所以很多不善於上臺演講的人上講臺,有經驗的人可能會告訴你一各很有用的辦法能解決上講臺後的恐懼。一個是不要急於演講,可以保持安靜,停頓一會兒,這樣時間給你客服不少恐懼,原來只是恐懼與上講臺的未知狀態,現在可以通過幾十秒的時間體驗熟悉這種感覺,熟悉講臺上的感覺後,恐懼感也就消除了不少。另一自己發揮想像,講臺下並不是具體的人,想像成其他的,這樣自己就不會恐懼與具體人對於演講的評論好壞幹擾你的發揮,雖然當時多只限於你的想像,畢竟對於演講者的尊敬是每一個聽眾應有的素質。這就是典型的置換空間,讓具體的空間置換成你熟悉的想像空間中,消除具體的恐懼心理。

這真是好辦法,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當然我覺得還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克服心理敏感,如果是過於敏感的人,適當的應該讓自己顯得大大咧咧一點,由內而發的心態,不止表面,從內心深處,對於一些對自身評價類的東西不過於追究,任其自然,適當的時候讓自己不違原則的犯點小錯,更能讓自己從小心思中解放出來。二是多讀書多見世面,當你積累足夠的經驗學識後,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是非常廣的,你可以追求你喜歡的東西,也可以用你的學識經驗預判未知的事情,掌控未來,從而真正對未知不再恐懼。

最後說一下,很久沒寫過文章了,發現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希望能在以後有空的時間坐下來寫寫字,鍛鍊和提升下自己,當然另外一方面,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心裡話寫出來,對的錯的,以後自己對著看,或許對自己以後會有幫助吧。

相關焦點

  • 認識孩子情緒的發展,幫助孩子克服兒童期常見的恐懼
    4-5歲兒童對情緒做出解釋是更多強調外因而不是內因,比如:她傷心是因為她想媽媽了」「他高興是因為吃到了冰激凌」。到了4歲後才逐漸理解觀念如何引發行為並了解到內心狀態如何引起情緒反應。幼兒還能預測同伴表現出特定情緒之後會有什麼行為反應。4歲兒童知道,生氣的孩子可能會打人,高興的小孩就可能與別人分享東西。
  •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技巧:如何克服緊張情緒對答如流?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技巧:如何克服緊張情緒對答如流?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技巧:如何克服緊張情緒對答如流?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在事業單位考試過程中,面試環節相對於筆試環節,我們更容易暴露出緊張的情緒。
  • 《如何控制負面情緒》:動不動發脾氣的人,別再讓壞情緒傷害我們
    無來由的疼痛感是壞情緒長期聚集在我們體內,持續侵害身體和精神造成的,而不是真正的生理疾病。  在這種負面情緒的長期侵蝕下,我們會患上一種病,叫情緒病。  失敗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具有不可逆的破壞性,倘若家長自身具有情緒疾病,孩子在惡劣的氛圍下長大,最終的結果無疑是難以逃脫情緒病。  03 刻意培養穩定的情緒,練就平和心態   平穩的情緒和平和的心態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基礎。沒有平穩的情緒,就像塔基沒有牢固的基礎一樣,層層傳導,最終影響我們自己和周圍親人的生活品質。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與緊張狀態?
    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的方法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幾種通過巧妙調整情緒來衝淡緊張和恐懼心理的有效辦法。這樣,不就巧妙地緩和了自己緊張的情緒嗎? 只要那種緊張情緒一衝淡,就可以大膽開口說話了。
  • 家長如何幫孩子克服恐懼,這幾招可能會幫助到你
    有些孩子天生就膽子小,只要家長不在身邊那都不敢去;有些孩子則是對特定的東西感到害怕,其實害怕某些東西這都是正常的行為,但是有些害怕往往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特別是還處於孩童時期,由於個人能力的弱小和對很多事物的不了解,很容易對許多事物產生恐懼。
  •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適度的焦慮情緒有利於我們應對各種危機,過度的焦慮情緒則會影響我們應對危機。11.1 什麼是過度的焦慮情緒?第一眼看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圖片,你會不會感覺它非常恐怖難看?隨著武漢等城市取消公共運輸,全國感染病例逐漸上升,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這種緊張的氣氛會不會感染到我們?
  • 如何克服畏難情緒?
    想必,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過這些經歷,認為什麼都很難,還沒真正開始,便早早放棄。1之前有位朋友想開個公眾號,問我怎麼申請,怎麼排版,怎麼運營。我做了一些簡單的回覆,並提醒他這些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只要慢慢摸索,其實一點兒也不難。過了一段時間,問朋友公眾號做得怎麼樣了,他說:「哈哈,你不提起我自己都忘了,剛開始那會兒覺得好難啊,就算了。」
  • 克服上臺演講時的緊張情緒,你需要知道的心理學知識
    實際上,演講緊張跟口才關係不大,克服上臺演講緊張的情緒,需要從心理方面入手。我們先了解一下緊張是怎樣產生的。一、上臺演講緊張是怯場的表現演講面臨的是未知狀態,上臺演講的人面對未知會產生很多的設想,比如:我的演練能不能順利完成?卡稿怎麼辦?聽眾會不會喜歡我?
  • 疫情之下,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適度的焦慮情緒有利於我們應對各種危機,過度的焦慮情緒則會影響我們應對危機。 什麼是過度的焦慮情緒? 第一眼看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圖片,你會不會感覺它非常恐怖難看?隨著武漢等城市取消公共運輸,全國感染病例逐漸上升,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這種緊張的氣氛會不會感染到我們?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來自原始的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隨後發展的舊哺乳動物大腦主要處理情感、情緒、恐懼、興奮等對外部環境的綜合反應。古老的大腦,對外界環境越敏感,一有危險就會馬上提示主人逃跑,因此很多時候,沒有足夠時間來做出清晰判斷,所以感知就沒辦法清晰,基於本能反應就常常把一些相似的情景當作危險物的情景。正是這樣的原因,我們常常起一些不必要的情緒。
  • 克服鏡頭恐懼症 四招教你拍攝情緒人像
    甚至很多女生在拍照的時候,只要看著鏡頭就會產生恐懼,表情不自然,拍出來的照片當然就不好看。如何克服鏡頭恐懼感?這對於不那麼自信的女生來說確實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今天編輯就教大家四招攝影技巧,如何拍攝出清新自然的情緒人像,下次再給有鏡頭恐懼症的女生拍照的時候不妨試試看。
  • 口吃如何治-怎麼克服口吃心理恐懼
    口吃如何治-怎麼克服口吃心理恐懼,嶽帥老師在多年幫助口吃患者矯正口吃的教學經驗中提出:許多患者都幻想,要是我沒有過去的體驗,要是我能把過去的難堪經歷通通遺忘,我就沒有了心理負擔,我說話自然會流利,這是事實。黃先生的關於口吃後果的恐懼,實際上就是所有的人(包括正常人),在臨場說話前所表現出來的怯場心理。
  • 一個人要如何克服恐懼(海靈格)
    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察,多數情緒的痛苦都是中斷了的愛。 這種痛苦實際上又是愛的另一方面,基本上它們是一體的。強烈的痛苦讓孩子極其不願意去感受它。長大以後,孩子不願去接近母親或其他所愛的人,而寧願保持距離。他們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憤怒、絕望和悲哀。
  •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這幾種方法值得嘗試
    不喜歡人群,不知道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裡,害怕社交,這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典型症狀。對於很多人來說,會覺得社交恐懼是一種膽小、內向的表現,只要大膽一點就可以改變。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煎熬,一種難以擺脫的痛苦。
  • 你如何對待情緒,這世界就如何對你,情緒是深入潛意識的一道門縫
    雖然對潛意識的運作模式有所了解,但很多人可能都會有共同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如何才能夠進到我的潛意識。人體的情緒反應實際上是潛意識層面真實的表達,每一次情緒的升騰而起,都是潛意識向意識層面傳遞的信號,人們常見的錯誤做法就是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的情緒再次蟄伏進你的潛意識層面。
  • 讀懂去甲腎上腺素,讀懂你的恐懼,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階段三這是一段讓人痛苦與煎熬的意外事件,在事件發生之時,我們毫無辦法,除了自責就是恐懼:「恐懼會不會因為太久沒有治療而影響後面的新生的乳牙,恐懼孩子的牙齒是否還保得住」,特別是,孩子因為牙痛而哭鬧起來時候,這些恐懼,更是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神經元關於恐懼細節的構建。
  • 每一個人的有一種基本情緒模式
    在壓力面前,我們通常會表現出四種基本情緒,我們稱之為「基本情緒模式"。經歷不同,我們所表現出的基本情緒也不盡相同。識別和理解這種情緒模式需要聯繫我們過去的經歷。例如,壓力之下你容易變得憤怒而非恐懼,那麼就應找出讓你憤怒的原因是什麼?憤怒的模式是如何發展的?憤怒的根源又是什麼?
  • 25「積極情緒」開篇:認識情緒|看一部電影去認識你的情緒
    人要樂觀,但不是盲目的樂觀,我們需要適度的悲觀去讓我們規避風險。當看到世界的不完美,不是去想像完美,而是看到積極的一面的同時,也帶著慈悲的心去減少風險,一起改善我們生活的世界。感謝人類進化的智慧,沒有讓我們只有樂觀和積極情緒,還留給了我們豐富多樣的消極情緒,而這些消極的情緒是有其積極的意義的。
  • 如何克服當眾講話緊張情緒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會刺激到你的情緒。比如說,你去應聘工作的時候,還有考試和比賽的時候等等。然後給你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有時候都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緩解當眾講話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