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常常的碰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進而產生恐懼的心理。相信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狀態,尤其是對於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來講,可能就是一種很深的傷害,嚴重的幹擾自己的生活。小則影響自己的情緒,大則影響自己行為。
從自己說起,其實市面上很多書籍是關於情緒管理的,可惜本人幾乎沒有看過,想起自己的心態,或多或少是對此不屑一顧,情緒管理固然認同,但並不相信這些書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或者直觀利益。很明白地講,現在講究的是及時的利益,或者領導式的只看結果,沒有過程。殊不知,沒有過程的體驗,怎麼會有結果呢。經歷一些事情後,發現,還是多讀書的好,開卷有益,多多益善。
說的有點遠了,今天在這裡,我就想分享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或者叫生活感受,粗淺的理解恐懼心理。
我個人時是個非常比較敏感的人,一般在外人看來,有兩個評價,一個是內向,一個是工作細心。
內向是源於生活,在與周圍人交往中,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直觀的感受就是話很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給人感受都是很安靜。工作細心的源於同事或者領導的評價,確實,在工作中多注意細節,更容易發現工作失誤的地方,很容易讓他人注意到你的細心,所以有這個優點。
當然生活中,當自己注意的到自己這些特點時候,也經常會試著去改變自己,因為我並不是認為這是多好的習慣,因為我一直在注意這背後心理狀態,當然自己最清楚。
內向和細心,究其根源還是源於恐懼。
一個很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是不會太善於表達自己,為什麼會在乎別人看法,因為我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對還是錯,我不知道我的看法到別人那裡是不是會變成一段笑話,成為別人嘲笑自己的話題。工作的細緻源於同樣的邏輯,因為還害怕工作出錯,所以我做事情更加仔細謹慎,不敢出一點點錯。
這些害怕的經歷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也可能持續很久,最近在看了一段演說視頻講,人是否健康長壽取決於細胞基因組長度(我自己編的,大概這麼個意思),人在悲觀情緒下,對正常細胞新陳代謝影響很大,可能會縮短人的壽命。看到後,不由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心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學會克服恐懼心理
當我有些朋友生活處於困境中的時候,對未來感到有點點迷茫的時候,起初我會以自身一些不好的事情來安慰他,畢竟感同身受最能獲得共鳴,降低朋友對未來的期望,後面我發現,不如直接跳過第一步,直接結果走,重點是降低對未來的期望。
生活中我們有句話經常將,期望越大就會越大。相信很多經歷過事的朋友都有這種感受,一旦期望破滅,失望的情緒很容易出現。
有人在別人不開心的時候勸別人要想開點,當然這沒錯,確實應該想開點,所以自己不開心的時候,想想自己周圍的人和事,當然我最喜歡幻想自己對於科學的理解與突破,想著想著,當時的不開心確實就能消失。現在想想,原來自己確實是通過某種手段將自己對未來未知事物恐懼不理解無能為力產生的負面情緒控制住了,當你一個人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想想的時間和空間解決,確實容易多了。
所以很多不善於上臺演講的人上講臺,有經驗的人可能會告訴你一各很有用的辦法能解決上講臺後的恐懼。一個是不要急於演講,可以保持安靜,停頓一會兒,這樣時間給你客服不少恐懼,原來只是恐懼與上講臺的未知狀態,現在可以通過幾十秒的時間體驗熟悉這種感覺,熟悉講臺上的感覺後,恐懼感也就消除了不少。另一自己發揮想像,講臺下並不是具體的人,想像成其他的,這樣自己就不會恐懼與具體人對於演講的評論好壞幹擾你的發揮,雖然當時多只限於你的想像,畢竟對於演講者的尊敬是每一個聽眾應有的素質。這就是典型的置換空間,讓具體的空間置換成你熟悉的想像空間中,消除具體的恐懼心理。
這真是好辦法,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當然我覺得還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克服心理敏感,如果是過於敏感的人,適當的應該讓自己顯得大大咧咧一點,由內而發的心態,不止表面,從內心深處,對於一些對自身評價類的東西不過於追究,任其自然,適當的時候讓自己不違原則的犯點小錯,更能讓自己從小心思中解放出來。二是多讀書多見世面,當你積累足夠的經驗學識後,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是非常廣的,你可以追求你喜歡的東西,也可以用你的學識經驗預判未知的事情,掌控未來,從而真正對未知不再恐懼。
最後說一下,很久沒寫過文章了,發現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希望能在以後有空的時間坐下來寫寫字,鍛鍊和提升下自己,當然另外一方面,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心裡話寫出來,對的錯的,以後自己對著看,或許對自己以後會有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