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開啟網上審判「雲模式」智慧法院保障司法為民「不打烊」

2021-01-04 中國法院網

北京法院開啟網上審判「雲模式」智慧法院保障司法為民「不打烊」

2020-02-05 16:53:36 | 來源: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 作者:王元義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從2月3日起,北京市法院系統開啟網上審判「雲模式」。依託於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北京法院建設了視頻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開展網上「雲審判」,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的安全和健康。據了解,2月3日以來,全市法院依託「北京雲法庭」平臺共開展庭審活動78場次。

  2月4日上午,朝陽法院望京法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雖然原告在上海,被告經公告送達未到庭,第三人的委託訴訟代理人在北京市西城區,但通過遠程技術,訴訟參與人可足不出戶通過網際網路參與庭審。經過一個半小時,庭審順利結束。

  「因涉外公告需當事人自行辦理,且成本高、周期長,為了更好維護當事人權益,我們決定按照原計劃開庭審理此案」,海澱法院採用「北京雲法庭」平臺對一起涉外行政案件進行公開開庭後,該案主審法官趙雲對記者說。為了保障疫情期間訴訟參與人的健康安全,海澱法院技術部門和行政審判庭在開庭前進行了充分準備,利用假期時間提前對各方當事人做了簡單操作培訓,以保證庭審順利進行。

  2月4日下午,一中院開庭審理一起民間借貸案件,審判長李利,審判員陳實、黃佔山準時到達法庭,而案件雙方當事人則在家中利用電腦登錄「北京雲法庭」平臺,參與了這次在疫情期間的庭審;房山法院刑事審判庭5個審判團隊,通過「北京雲法庭」平臺對多起刑事速裁案件開庭並當庭宣判;通州法院速裁法官唐興華在線開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人民陪審員及原告委託代理人分別在北京和四川通過「北京雲法庭」參與了訴訟。

  北京高院技術處處長助理李響介紹,法官線上預約庭審後,即可通過簡訊通知到當事人,當事人可通過筆記本、手機終端參與庭審。視頻庭審支持最多8人同時在線,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可相互看見、聽見,當事人可在線進行舉證質證,庭審過程可通過語音識別全程記錄。另外,庭審結束後當事人還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庭審筆錄的電子籤名。

  據了解,1月29日,北京高院出臺《關於為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要求全市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運用網上辦案系統,引導當事人儘量使用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北京移動微法院」、12368熱線、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平臺,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送達、網上調解、網上執行、網上開展訴訟服務。

 

相關焦點

  • 歡迎登陸「i-法院」 智慧審判不打烊
    1月30日一大早,琿春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就匆匆趕往單位,統計節後開庭情況及當事人信息,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保障審判執行,成為琿春法院的法官們最關心的事。2月3日,吉林省法院彈性工作第一天,經過前期逐一與當事人電話溝通,8個案件順利通過網上開庭進行審判執行,調解2件,判決5件,終結本次執行1件。「程法官,啥說的沒有,我同意調解。這個特殊時期,法官還能想著給我們開庭,幫我們解決難事,我們還有啥說的。」說這話的是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的原告老曹。「程法官,我也同意調解。
  • 關山非難越 「雲」上度若飛——北京法院整合智慧司法資源推進審執...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為有效確保疫情防控與審執業務「兩不誤」,北京法院充分整合智慧司法資源,綜合運用各項線上司法工具,推動實現立案、繳費、送達、調解、審判、執行全程網上辦理,真正做到訴訟活動「不停擺」,司法服務「不打折」,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平均每天開庭1300次至1500次,北京「雲庭審」推動司法審判模式轉型...
    這個「第一」背後,依託的是北京智慧法院建設的堅實支撐和在線訴訟改革先行先試積累的豐富經驗,讓北京法院的法官們真切感受到了線上審判帶來的司法便利和對審判效率的助力。當前,北京法院正在不斷鞏固深化線上線下審判互為補充、互為支撐、互為借鑑的線上線下審判常態化並行格局,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北京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
  • 法治日報記者劉子陽:時代在變 初心不改丨2020記者看法院
    此時,法院幹警選擇了逆行,主動投身各地抗疫一線。面對疫情這場大考,法院的審判工作能否正常開展?群眾的立案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和很多人一樣,我也充滿疑問,很快問題有了答案。各級法院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積極推進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調解等線上訴訟活動,通過「雲審判、雲服務」,充分保障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確保疫情期間服務群眾「不打烊」。
  • 張雯 - 張雯:北京網際網路法院「24小時不打烊」 做司法界的「奔跑者...
    張雯介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堅持「創新、開放、共享、公正」理念,聚焦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打造以用戶為中心、以網際網路技術司法應用中心為銜接、以技術開發公司為落腳點的用戶需求制度,解決傳統法院需求溝通不暢、信息傳遞失真、用戶體驗遇冷等問題,培養具有技術洞察力的法官隊伍,持續實現司法服務模式創新、服務內容創新、服務產品創新。
  • 灤州法院開啟年底衝刺模式
    灤州法院開啟年底衝刺模式 2020-12-14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進行時 | 智能+高效 讓司法正義加速度 ——市中院智慧法院...
    而且工作人員告訴我以後還可以通過網上查詢知道案件辦理進程,這可真是大大方便了我們老百姓。」前去市中級人民法院諮詢上訴的李先生這樣感慨道。近年來,該院積極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審判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推動「智審、智執、智服、智管」的智慧法院建設,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快捷、便利與安全的司法服務。
  • 新北法院:「一站式」訴訟提檔 24小時「不打烊」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為當事人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新北法院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建立「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中心」,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加速訴訟服務提檔升級。24小時 「不打烊」升級訴訟服務2019年12月31日,新北法院「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提供全天候的訴訟服務。
  • 北京全市法院今年網上開庭32.3萬次,數量居全國第一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在會上作關於《關於2020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時表示,全市法院在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方面,按照代表們的建議,積極應對疫情對審判執行工作的不利影響,創新推進雲庭審和無接觸式訴訟服務,建設「北京雲法庭」,全市法院網上開庭32.3萬次,數量居全國第一。
  • 淮安區法院:智慧法院建設為審判、執行按下「快捷鍵」
    淮安區法院:智慧法院建設為審判、執行按下「快捷鍵」 2020-06-17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日報記者謝宏:親歷智慧法院戰「疫」「顯身手」 公平正義觸手...
    2020年,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通過網上立案、開庭、調解、電子送達、網絡查控以及司法拍賣等,人民法院開展一系列非接觸式司法服務,實現立案「不打烊」,審理「雲端見」,執行「不掉線」,接訪視頻「面對面」,人民群眾通過「鍵對鍵」即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公平正義。
  • 北京法院:立案「不打烊」 審案走「雲端」
    2月4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實戴著口罩,藉助視頻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完成對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法庭詢問程序,而其中一方代理律師正身處1000多公裡外的寧夏。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市各級法院藉助「雲法庭」審理案件中的一例。
  • 北京法院召開徵求市人大代表懷柔團意見建議座談會
    隨後,藍向東副院長代表市高院黨組從「狠抓疫情防控、讓公平公正『不掉線』」「發揮審判職能、讓公平正義『摸得著』」「提升審判質效、讓公平公正『看得見』」「加強隊伍建設、讓公平正義『有保障』」四個方面詳細匯報了市高院工作報告,梳理了2020年北京法院工作的主線與亮點,展望了2021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 服務不停擺 荊州法院立案庭審調解執行「雲上辦」
    荊州兩級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開啟「雲」辦案模式,積極引導訴訟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網上庭審、在線調解、線上執行等網際網路+方式辦理訴訟事項。>-->立案、庭審、調解、執行「雲上辦」,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務,正成為荊州法院工作新常態。網上立案訴訟 服務不停擺「不用出門就能辦立案,網上訴訟服務不停擺。」
  • 樂陵法院機關第九黨支部「完善訴訟服務、踐行司法為民」
    樂陵法院機關第九黨支部「完善訴訟服務、踐行司法為民」 2020-12-26 15: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法院2019年司法改革「微創新」案例彙編
    ,紮實推進現代化智慧法院建設,為健全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再添新保障,為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再添新動能。立案環節,打造集網上預約立案、微信預約立案、微信快速立案、跨域立案為一體的「立體化線上立案系統」,全天候、全方位、零距離實現網上預約立案24小時「不打烊」,平均每案接待時間縮短近70%。材料流轉環節,引入「智能雲櫃」,打破當事人遞交材料等法官、選時間等限制,材料經電子掃描後自動歸入電子卷宗,法官可集中網上閱覽,辦案人員平均每日節省時間1小時。
  • 蘇州法院組織開展法官(助理)智慧審判綜合技能競賽
    10月25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會同中共蘇州市委市級機關工作委員會、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總工會,組織全市36名法官(助理)開展智慧審判綜合技能競賽,通過技能「大練兵」進一步提升司法幹警的專業能力。
  • 自治區法院系統多個集體和個人獲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通報表揚
    為提高網上立案審檢通過率,配合立案庭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為4000餘名律師和當事人進行網上立案系統培訓。2019年9月底,全區三級法院同步建成的內蒙古移動微法院及智慧法庭、在線調解等服務平臺,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有了用武之地,為訴訟服務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當事人可以足不出戶,「宅」在家中,通過指尖訴訟,實現網上立案、網上開庭、網上調解。
  • 萬寧法院「雲庭審」模式助力高效審判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翟小功 通訊員譚碧瑩 近日,海南省萬寧市人民法院積極推廣「雲庭審」模式,為當事人提供便利,當事人僅需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實現不見面出示證據、零接觸庭審調解,為訴訟當事人提供高效、智能、便捷的訴訟服務。「現在開庭!」
  •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智慧法院"
    近年來,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將信息化作為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審判改革,積極引入阿里巴巴、騰訊、新浪等網際網路公司在雲計算、大數據和用戶方面的資源優勢,幫助浙江法院構建司法領域的大數據服務體系,搭建符合資訊時代特徵的集網絡、陽光、智能為一體的「智慧法院」。